>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李俊峰:光伏萬億補貼是唬人的
李俊峰:光伏萬億補貼是唬人的 2015-08-26 13:18:46

摘要: 先講大道理,能源的進步是一個(ge) 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不能用價(jia) 值來衡量,用價(jia) 值和補貼來衡量是沒有意義(yi) 的。舉(ju) 個(ge) 例子,現在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天

  先講大道理,能源的進步是一個(ge) 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不能用價(jia) 值來衡量,用價(jia) 值和補貼來衡量是沒有意義(yi) 的。舉(ju) 個(ge) 例子,現在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天然氣價(jia) 格大概是平均3塊錢一個(ge) 立方米,一個(ge) 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於(yu) 兩(liang) 公斤煤的熱值,而兩(liang) 公斤煤最多能賣8毛錢,但是我們(men) 不能說一立方米的天然氣給2.2元的補貼。如果這樣算每年要補貼4400億(yi) 。更不能說中國政府讓老百姓每年多支付了4400億(yi) 來用天然氣,使老百姓不堪重負。
全球一年排放的溫室氣體(ti) 大概400億(yi) 噸,二氧化碳大約300億(yi) 噸,中國的碳交易均價(jia) 是20元至30元一噸,如果按5美元(30元)一噸算,100%的減排也隻需要每年1500億(yi) 美元左右,如果每年花1500億(yi) 美元就能解決(jue) 全球的碳排放問題,就用不著年年的馬拉鬆談判了。這說明減碳的成本遠遠不止5美元。
       從(cong) 不清潔的能源向清潔的能源過渡,是一個(ge) 時代文明的進步。聯合國把一個(ge) 國家能源現代化的程度用固體(ti) 能源的占比來表征,一個(ge) 國家現代化的程度越高煤炭的用量就越少。這些都不能用價(jia) 值來衡量,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煤炭逐漸被淘汰出局,越來越不值錢。將來會(hui) 有一天把煤送給你都不會(hui) 要,這種條件下再去比較天然氣比煤貴多少,光伏發電比燃煤發電貴多少也就失去了意義(yi) 。
       人類文明進步是需要能源越來越幹淨,就是清潔和低碳。美國提出到2030年發電係統的碳排放減少35%,這就意味著燃煤發電從(cong) 目前占比30%下降到15%,結果前幾天美國第二大煤炭發電公司阿爾法都破產(chan) 了。德國的褐煤發電最便宜,但是德國人也宣布逐步減少褐煤發電。這些國家都沒有考慮最便宜的選擇,因為(wei) 現階段環保、減碳對他們(men) 來說更重要。波蘭(lan) 在加入歐盟之前,煤炭占比80%,加入歐盟之後,由於(yu) 大氣質量要向歐盟看齊,也要像歐盟其他成員國一樣承擔碳減排的措施,目前煤炭占比也下降到50%左右。補貼多少都不是這些國家考慮的關(guan) 鍵點。

       中國需要屬於(yu) 自己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在2003年中國製訂《可再生能源法》的時候,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考察了很多地方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最終選擇了德國的固定電價(jia) 政策。引進這一政策後,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非常快,現在中國已經成為(wei) 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的國家。
       但是中國在製定政策的時候也犯了一個(ge) 不小的錯誤。德國政府的補貼表現為(wei) :政府規定固定電價(jia) ,光伏發電以零電價(jia) 進網,但是國家按固定電價(jia) 給光伏發電企業(ye) 支付電價(jia) ,從(cong) 來沒有明確每度電補貼多少,隻需要電網公司之間進行結算這一簡單的過程。中國雖然在政策製定過程中也規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的電價(jia) 水平,按照電網需要多支付的費用計算了電力附加,整個(ge) 結算過程電網企業(ye) 都可以完成,根本就沒有用財政補貼這個(ge) 詞。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電力附加進入了財政預算,電價(jia) 結算分成了電網結算和煤炭標杆電價(jia) ,財政結算所謂的“補貼”。結果出現了財政、延遲支付和拖欠企業(ye) 電費的現象,嚴(yan) 重影響了政府的信譽。
       去年,中國的發電裝機是13.6億(yi) 千瓦,其中不能靈活調度的風電和光電隻有1億(yi) 多千瓦,占比不到10%。即使到2020年搞2億(yi) 千瓦的風電、1億(yi) 千瓦的光電,不可調度的風光發電也隻有3億(yi) 千瓦,占屆時發電裝機的比例應該也不到20%。而德國目前的風光電占比已經達到了40%,2030年更要達到80%。德國人分析問題的目的是如何更多的消納可再生能源,更大比例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我們(men) 在討論可再生能源的問題的目的是想扼殺它,限製它,目的是不一樣的。我們(men) 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學習(xi) 德國的經驗,也吸收了他們(men) 的教訓。相信我們(men) 達到德國目前的比例時,能比德國人做的更好。
       我認為(wei) ,中國碰到的問題要比德國人簡單得多,因為(wei) 他們(men) 給我們(men) 探了路。比如,德國人開始發展光伏發電時,價(jia) 格最貴是每千瓦時55歐分,當時相當於(yu) 5.5元人民幣。而中國的光伏電價(jia) 0.9-1元錢。估計“十三五”期間光伏發電成本可以降到7毛錢以下,2025-2030年期間可以降到5毛錢。如果金融體(ti) 製進一步改革,中國的光伏發電成本基本可以和美國一樣。美國現在的光伏發電成本是4.8美分,加上聯邦政府補貼1.8美分,地方州政府補貼1.5美分,大概是8.1美分,也就是5毛錢。如果光伏發電每千瓦時5毛錢,我們(men) 還能說光伏貴嗎?
       有人曾經問過,為(wei) 什麽(me) 美國的光伏發電成本那麽(me) 低?其實原因特別簡單。美國人的融資利率是2%,而中國的融資利率是8%。按照中國光伏1萬(wan) 塊錢投資發產(chan) 出1200千瓦時電的比例換算,每年的財務成本是800塊錢,每千瓦時的財務成本接近7毛錢,所以說中國光伏企業(ye) 的上網電價(jia) 9毛錢的時候還不怎麽(me) 賺錢,而美國人拿到5毛錢的時候還賺錢,因為(wei) 他的財務成本不到2毛錢。
       所以,解決(jue) 光伏問題不光需要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和電力體(ti) 製,也需要進行金融體(ti) 製改革。所以我認為(wei) 大幅度降低中國光伏發電的成本,甚至包括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除了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降低融資的成本和提高電網的服務水平。

       還原環境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競爭(zheng) 優(you) 勢
       雖然國外光伏發電的融資成本低,美國和德國的風光電實際電價(jia) 都比中國高,德國的光伏上網電價(jia) 甚至達到中國的三倍左右,仍然有競爭(zheng) 力,其根本原因是實現了化石能源發電環境成本的內(nei) 部化,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燃煤發電越來越成為(wei) 不受歡迎的電力,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越來越受歡迎。所以中國發展包括光伏在內(nei) 的可再生能源問題,不是如何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問題,而是如何有效還原環境成本,不計算環境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是永遠沒有競爭(zheng) 力的。
       過去中國的能源戰略是安全、穩定、經濟、高效。政府關(guan) 心能源的經濟性問題,結果就出現清潔的能源在中國很貴,大家用不起,大家都去用肮髒的能源,結果犧牲了環境,隻能望“霧霾”興(xing) 歎。這也說明,能源的經濟性問題必須放在環境保護的大前提下來衡量。現在中國的能源戰略開始和國際同步了,也就是安全、高效和清潔。什麽(me) 叫經濟?所有新的東(dong) 西都是貴的,有成本限製就會(hui) 妨礙技術進步。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在討論這個(ge) 問題的時候不講成本的問題,成本由市場來決(jue) 定。貴沒關(guan) 係,用得起就行了。所以說在日本、在美國、在歐洲,大家都不覺得天然氣貴、光伏發電貴,隻有中國覺得貴,這種局麵應該改變了,中國總不能帶著陰霾實現現代化吧?

       最後一問:光伏萬(wan) 億(yi) 補貼是否誇大其詞
       李俊峰老師表示,光伏萬(wan) 億(yi) 補貼是一個(ge) 嚇唬人的數字。1萬(wan) 億(yi) 可以補貼2萬(wan) 億(yi) 千瓦時光伏發電,相當於(yu) 18億(yi) 千瓦的裝機,可惜現在隻有400多億(yi) 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不到3000萬(wan) 千瓦,每年隻需要“補貼”200億(yi) 元,何來萬(wan) 億(yi) 補貼?何來不能承受之重?如果要達到2萬(wan) 億(yi) 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量可能要到2050年,那個(ge) 時候光伏發電就不再是新能源,成了普通能源、“老能源”了。到時候,中國也現代化了,人們(men) 的觀念也會(hui) 變化,光伏發電也不用補貼,進入尋常百姓家!
       在製定《可再生能源法》的時候,有人算了一筆賬。當時認為(wei) 是等到2020年的中國發電量在5萬(wan) 億(yi) 千瓦,希望風電和光伏能占到整個(ge) 發電量5%左右。2500億(yi) 千瓦時,現在總的發電量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多了,其中光伏和風電加起來大約是6000億(yi) 千瓦時。當時認為(wei) 到2020年光伏的發電成本可以降到1塊錢,而風電到2020年不補了,現在看來,2020年風電可以有競爭(zheng) 力,不用補貼了,光伏發電的補貼也可以大幅度的減少。2003年的估計電力附加最高到5分錢就可以解決(jue) 問題,現在看來3分錢就可以了。多花三分錢買(mai) 一個(ge) 藍天難道不值嗎?
       在發展中有問題就慢慢去調、慢慢去改。中國的發展比德國正好晚了十年,我們(men) 是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有了初步競爭(zheng) 力的時候再去大發展,利用較少的補貼,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所以我們(men) 的補貼不是不能承受之重,是可以負擔得起的,隻是補貼的方法、機製要做一些調整,讓它更加科學和合理一些。(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