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高硫石油焦:被誇大的“霧霾主凶”
高硫石油焦:被誇大的“霧霾主凶” 2017-01-23 11:01:26

摘要:但無論石油焦帶來多少霧霾,它都以各種身份進入了中國的一些產(chan) 業(ye) ——以燃料身份進入玻璃產(chan) 業(ye) ,以電極身份進入電解鋁產(chan) 業(ye) ,甚至以高熱值替代碳用來發電。它確實存在,也確實在使用。

\  
2015年10月10日,武漢,長利玻璃廠與(yu) 附近居民區近在咫尺
  高熱值、低價(jia) 格的特征,讓高硫石油焦作為(wei) 燃料受到青睞,但在使用量持續減少的當下,它的破壞力被誇大了
  [其燃燒後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汙染物含量也比其他燃料要高,一噸石油焦燃燒後釋放約2400立方米煙氣。]
  社交媒體(ti) 最近流傳(chuan) 的一些文章,將“石油焦”這個(ge) 曾經陌生的化工名詞,定性為(wei) 造成中國霧霾的“主凶”。
  這些文章稱,中國每年進口1000多萬(wan) 噸石油焦,正是這些進口“垃圾”造成了嚴(yan) 重的空氣汙染。但隨即有專(zhuan) 家及相關(guan) 人士出來辟謠稱,石油焦使用量小,對空氣汙染“貢獻”也小。
  但無論石油焦帶來多少霧霾,它都以各種身份進入了中國的一些產(chan) 業(ye) ——以燃料身份進入玻璃產(chan) 業(ye) ,以電極身份進入電解鋁產(chan) 業(ye) ,甚至以高熱值替代碳用來發電。它確實存在,也確實在使用。
  卓創云顶游戏中心官网石油焦分析師孫曉龍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作為(wei) 石油焦生產(chan) 大國,生產(chan) 的主要是低硫石油焦,而高硫石油焦主要從(cong) 美國、加拿大、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由於(yu) 美國、加拿大的國內(nei) 市場沒有高硫石油焦的需求,加之對其使用有嚴(yan) 格控製,所以,美加作為(wei) 石油焦生產(chan) 大國,主要將其用於(yu) 出口,出口市場以中國、印度這些發展中國家為(wei) 主。中國之所以成為(wei) 美加高硫石油焦的主要市場,除了需求之外,還因為(wei) 它誘人的價(jia) 格及較高的熱值。”
  “最髒的燃料”
  石油焦學名延遲石油焦,是延遲焦化裝置中的原料油在高溫下裂解生產(chan) 輕質油品時的副產(chan) 物。卓創云顶游戏中心官网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產(chan) 石油焦2680萬(wan) 噸,其中高硫石油焦占30%;進口石油焦420萬(wan) 噸,與(yu) 2013年的931.95萬(wan) 噸相比,進口量明顯下降。
  石油焦作為(wei) 煉油的最後產(chan) 品,存在實屬必然。即使不進口,中國也會(hui) 生產(chan) 高硫石油焦。高硫石油焦之所以被人詬病,是因為(wei) 其含硫量在3%~7%之間,遠遠高於(yu) 煤炭中的硫含量,因此被稱為(wei) “最髒的燃料”。而其燃燒後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汙染物含量也比其他燃料要高,一噸石油焦燃燒後釋放約2400立方米煙氣。
  中國石油(8.450,0.00,0.00%)規劃總院煉化所高級研究員繆超對第一財經表示:“隨著國產(chan) 原油的重質化,及進口重質原油和劣質原油量不斷上升,中國的延遲焦化能力也增長迅速,拉動了國內(nei) 高硫石油焦產(chan) 量的快速增長。國內(nei) 高硫石油焦的產(chan) 量也由2006年的330萬(wan) 噸猛增至2010年的669萬(wan) 噸,占當年石油焦總產(chan) 量的38%。”
  “高硫石油焦主要是中國石化(5.860,0.00,0.00%)在生產(chan) ,中國石油和中海油生產(chan) 的主要是低硫石油焦。”孫曉龍表示。
  “另外,因為(wei) 近年來地方煉油廠的煉油能力尤其是焦化能力快速增長,部分地方煉油廠通過購進高硫直餾燃料油,生產(chan) 了少量高硫石油焦。”繆超表示。
  地煉廠產(chan) 高硫石油焦很正常——在原油進口權放開之前,地煉廠隻能用一些小油井生產(chan) 的原油及進口燃料油作為(wei) 油源進行加工提煉,而燃料油都富含硫。目前中國地煉廠共有82家,其中山東(dong) 有21家。自2015年國家對地煉廠開放原油進口權以來,全國已有23家地煉廠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地煉廠的進口原油使用量一直在上升。
  高熱值、低價(jia) 格
  既然被稱為(wei) “最髒的燃料”,高硫石油焦緣何被廣泛使用?
  中國電力聯合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單位質量的高硫石油焦發熱量是優(you) 質煤炭的1.5~2倍。其高達8000大卡的熱值以及低廉的價(jia) 格,受到燃料行業(ye) 的青睞。
  在孫曉龍看來,價(jia) 格是主要的驅動因素,目前燃料油價(jia) 格為(wei) 2200元/噸,而高硫石油焦為(wei) 800元/噸,因此很多玻璃製造企業(ye) 有動機選擇高硫石油焦作為(wei) 燃料。事實上,在環保監管收嚴(yan) 之前,高硫石油焦在玻璃等行業(ye) 的使用量遠比目前大。
  中國的高硫石油焦使用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出現過一個(ge) 從(cong) 快速增長到平穩增長的過程。
  繆超表示:“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高硫石油焦價(jia) 格大幅下跌。而高硫石油焦的發熱量明顯高於(yu) 煤炭,接近於(yu) 重油的發熱量,因此高硫石油焦與(yu) 煤炭互相替代的經濟性凸顯了出來,推動了以煤為(wei) 主的燃料行業(ye) ‘焦代煤’的進程,高硫石油焦消費市場空間擴大;另一方麵,2009年中國實施燃油稅改革,以重油為(wei) 燃料的企業(ye) 成本大為(wei) 上升。為(wei) 降低燃料成本,相關(guan) 企業(ye) 實行‘焦代油’,即利用發熱量相近但價(jia) 格便宜的高硫石油焦來代替燃料油,這又提升了高硫石油焦的消費量。”
  “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和原油價(jia) 格的上漲,高硫石油焦價(jia) 格也上漲,高硫石油焦的需求雖然仍保持上升趨勢,但增速明顯下滑。目前,國內(nei) 高硫石油焦的用途以燃料為(wei) 主,燃料行業(ye) 主要包括玻璃行業(ye) 和發電行業(ye) 。”繆超說。
  由於(yu) 國家對玻璃行業(ye) 的汙染物排放限製尚較寬鬆,絕大部分企業(ye) 未對大氣汙染物進行有效治理。2010年全國200多家玻璃生產(chan) 企業(ye) 中,僅(jin) 有5%的企業(ye) 安裝了脫硫、除塵等煙氣處理設施。在燃油稅改革後,為(wei) 盡可能地降低燃料成本,多家玻璃生產(chan) 企業(ye) 選擇了價(jia) 格更低的高硫石油焦,而非環保效果更好的低硫石油焦,來代替燃料油,導致高硫石油焦用量在玻璃行業(ye) 增幅達200%。而當時,電力需求的飆升也拉動了電廠用煤價(jia) 格,尤其是低硫優(you) 質煤價(jia) 格的較快上漲。當發熱量更高的高硫石油焦價(jia) 格大幅下滑後,部分電廠開始摻混高硫石油焦和煤炭作為(wei) 燃料。
  “過去我國對火電廠大氣汙染物的排放進行嚴(yan) 格限製,僅(jin) 有少量建設循環流化床鍋爐(CFB)的電廠才能摻混高硫石油焦,並且排放能夠達到環保標準。雖然摻混高硫石油焦的電廠數量不多,但產(chan) 能較大,仍然拉動了電力行業(ye) 用高硫石油焦消費量的快速增長。”繆超表示。
  一位不願意公開身份的玻璃行業(ye) 專(zhuan) 家表示,目前全國玻璃生產(chan) 線有237條,其中改用天然氣為(wei) 燃料的有94條,主要在華東(dong) 、華南、西南、西北;使用煤炭為(wei) 燃料的有40餘(yu) 條,主要在河北,產(chan) 能占比18%;使用石油焦為(wei) 燃料的有20多條。
  他說:“雖然使用天然氣的在增加,但很多都是用混雜燃料,石油焦加重油,或者煤焦油加重油,或者天然氣加重油,方式很多。”
  使用量持續減少
  但是,隨著國家對企業(ye) 排放的要求日益提高,用高硫石油焦作為(wei) 燃料的企業(ye) 正在減少。
  孫曉龍表示:“這幾年國家提高了環境排放標準,很多玻璃廠不敢再用高硫石油焦來作燃料了,玻璃行業(ye) 正在進行改造,使用天然氣。針對石油焦的成熟淨化技術很多,關(guan) 鍵是企業(ye) 用不用,有的淨化設備形同虛設,有些小工廠幹脆就沒有淨化設備。小企業(ye) 為(wei) 了利益逃避環保監管,大型企業(ye) 偷排、瞞排汙染物可能是石油焦成為(wei) 熱點的關(guan) 鍵。”
  據孫曉龍介紹,進口石油焦的70%,用於(yu) 冶金行業(ye) 中鋁廠的導電介質,這個(ge) 領域使用的石油焦必須經過精煉、混燒、成型等加工環節,在加工時會(hui) 產(chan) 生一些汙染物排放,但是量並不是很大;進口石油焦隻有20%用於(yu) 電廠、玻璃廠、水泥廠的燃料,但在使用時,由於(yu) 石油焦熱值非常高,必須摻混80%~90%的煤矸石。
  這樣一來,進口石油焦的負麵影響其實有限,再加上煤炭和天然氣價(jia) 格下跌,石油焦的價(jia) 格優(you) 勢越來越小,實際上多數企業(ye) 已經開始使用低硫石油焦了。隨著新《大氣汙染防治法》限製高硫石油焦的使用,企業(ye) 將繼續減少高硫石油焦的使用量。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煉化所所長楊維軍(jun) 對第一財經表示:“石油焦,無論是高硫石油焦還是低硫石油焦,燃燒都會(hui) 產(chan) 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物,跟使用煤炭一樣。在治理排放的技術上不存在難題,隻要真正執行大氣汙染物治理標準,用什麽(me) 燃料都沒有問題。”(《第一財經日報》馬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