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多晶矽領土攻防戰激戰正酣 國際上受打壓 2016-12-26 09:54:58
摘要:在國際上,光伏、風電作為(wei) 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主導話語權的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歐美發動貿易保護戰的對象,受到強力打壓。

對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隻有16歲正處於(yu) 青春期的企業(ye) 而言,2016年是播種的一年。從(cong) 年初到現在,我們(men) 企業(ye) 在國內(nei) 外設置的生產(chan) 基地陸續投入運營:1月3GW單晶矽棒、3GW切片和500MW電池組件項目在銀川開工;4月泰州樂(le) 葉電池廠正式投產(chan) ;5月全資子公司樂(le) 葉光伏年產(chan) 500MW高效單晶電池和3GW組件生產(chan) 基地在西安開工;9月泰州樂(le) 葉2GW高效單晶組建基地全麵投產(chan) ;9月和10月分別與(yu) 麗(li) 江和保山簽約年產(chan) 5GW單晶矽棒項目,12月2日與(yu) 楚雄州簽約年產(chan) 10GW單晶矽片項目,12月3日麗(li) 江5GW高效單晶矽棒項目正式開建。
2016年也是收獲的一年。據隆基股份業(ye) 績公告,前三季度,我公司營業(ye) 收入85.25億(yi) 元,同比增長204.26%;淨利潤10.99億(yi) 元,同比增長347%。有媒體(ti) 分析國內(nei) 23家上市光伏行業(ye) 的前三季度公告,通過對營業(ye) 收入、淨利潤、負債(zhai) 率、毛利率等數據進行對比排行,2016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企業(ye) 中最大的“贏家”非隆基股份莫屬。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yu) 國家對光伏行業(ye) 的支持密不可分。2015年《關(guan) 於(yu) 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chan) 品應用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意見》正式出台,光伏“領跑者”進入公眾(zhong) 視野。隨著技術的革新,2016年底“超級領跑者”計劃開始浮出水麵。國家層麵政策的陸續出台,都在推動光伏產(chan)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推動光伏行業(ye) 產(chan) 品的“高效”需求,同時也釋放出一個(ge) 信號,先進的單晶技術將是未來光伏行業(ye) 的主流技術路線。
2012年,中國的光伏行業(ye) 曾經經曆過一次大洗牌,大批矽光伏企業(ye) 倒了下去,而作為(wei) 單晶的堅持者,我們(men) 公司不僅(jin) 沒有倒下去,相反在行業(ye) 最困難的時候還堅持盈利,這其中的秘訣就是我們(men) 擁有自己的核心研發技術。
我公司向來重視研發投入,並不斷升級創新研發平台的軟硬件設施。目前已形成技術科研中心、矽片研發中心、全球領先的電池研究中心和組件設計中心等四大研發中心,擁有兩(liang) 個(ge) 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和一個(ge) 市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公司擁有國際一流的MCZ生長技術、單晶改性技術、完美晶格單晶矽生長技術以及涵蓋矽料清洗、單晶拉製、機加切片、清洗包裝、電池製造、組件開發和係統集成等行業(ye) 一流的一體(ti) 化全工藝流程研發試驗線。自助研發技術反哺助推了我公司不斷壯大,並改變世界光伏行業(ye) 技術格局由以多晶為(wei) 主向以單晶為(wei) 主發展。
按照規劃,2017年底,我公司單晶矽片產(chan) 能將達到12GW,單晶組件產(chan) 能將達到6.5GW。未來,我們(men) 將以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公司為(wei) 目標,以促進光伏電價(jia) “平價(jia) 上網”為(wei) 己任,幫助更多人享受清潔能源。
對於(yu) 行業(ye) 未來的發展我公司也有自己的體(ti) 會(hui) 和認識。雖然近幾年來隨著行業(ye) 的發展,國家對光伏的關(guan) 注越來越多,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但與(yu) 別的行業(ye) 相比,光伏行業(ye) 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也特別大,如近期下發的光伏電價(jia) 補貼政策,與(yu) 之前相比部分區域的補貼價(jia) 下調三成多,這無疑使企業(ye) 增加了運營成本。我們(men) 希望國家有關(guan) 部門能夠從(cong) 扶持光伏行業(ye) 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適度掌握電價(jia) 調整的幅度。
在國際上,光伏、風電作為(wei) 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主導話語權的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歐美發動貿易保護戰的對象,受到強力打壓。我們(men) 希望政府通過貿易威懾來達到貿易和解,使企業(ye) 在正常的環境中與(yu) 同業(ye) 者自由競爭(zheng) 共同發展。(《經濟參考報》作者為(wei) 隆基股份戰略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