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曆】張國寶:我所經曆的洋山港建設的論證和決策 2016-11-25 18:20:44
摘要:隨著中國成為(wei) 世界製造業(ye) 大國,集裝箱越來越多,上海深水港這件事變得十分迫切。對於(yu) 上海深水港曾經有過多個(ge) 選項。

我所經曆的洋山港建設的論證和決(jue) 策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 張國寶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ye) 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上海開埠僅(jin) 150多年的曆史,最初的上海對外貿易港口都是沿黃浦江、蘇州河的河浜形成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船舶運輸逐漸大型化,油輪、礦石船已經發展到30萬(wan) 噸級,集裝箱船也發展到一萬(wan) 標箱以上的第十代集裝箱船。上海最初形成的港口顯然已經不適應發展的趨勢,沒有深水良港是上海發展成國際大港口的一個(ge) 瓶頸。上海的曆屆領導人都在謀劃如何建設上海深水港。
上海深水港曾經有過多個(ge) 選項
盡管長江在上海的吳淞口入海,但是長江的淡水夾雜著泥沙在這裏遇到了海洋的鹹水,形成絮凝效應,大量泥沙在長江口沉積,並且硬度很大,被稱為(wei) 鐵板沙,也叫攔門沙。這是世界所有河流入海時都會(hui) 遇到的現象。長江口的攔門沙使進入長江的水深驟然變淺,僅(jin) 有8米深左右。而進入長江以後,由於(yu) 江底長期受到水流衝(chong) 刷,並沒有淤泥,長江內(nei) 港口水深反倒可以達到十幾米甚至20米。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浦東(dong) 開發的戰略決(jue) 策後,上海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建設上海深水港顯得更加迫切。特別是經濟進一步全球化和集裝箱運輸大型化,在亞(ya) 洲、美洲、歐洲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形成若幹個(ge) 跨洋運輸的集裝箱集散地,而其他港口隻能作為(wei) 喂給港。上海因為(wei) 沒有深水碼頭,也隻能成為(wei) 一個(ge) 喂給港。而韓國的釜山,中國台灣的高雄,以及中國香港、新加坡成為(wei) 從(cong) 亞(ya) 洲到美洲、歐洲的集裝箱編組港。這是和上海的地位不相適應的。
隨著中國成為(wei) 世界製造業(ye) 大國,集裝箱越來越多,上海深水港這件事變得十分迫切。對於(yu) 上海深水港曾經有過多個(ge) 選項。一是把長江對岸的南通港利用起來,但是南通也處於(yu) 長江泥沙的沉積地區,成為(wei) 一個(ge) 永久的深水港不是理想之地。另一個(ge) 方案是建設上海組合港,以上海港為(wei) 中心,以寧波港和太倉(cang) 港為(wei) 兩(liang) 翼。寧波有建設深水港的條件,太倉(cang) 港水深也具備條件,但是這個(ge) 方案形成上海組合深水港顯得有些分散,且行政管轄權分屬上海、江蘇、浙江,今後協調難度大,也不是最終選擇。後來上海市在臨(lin) 近上海的舟山群島所屬的崎嶇列島最靠近上海的兩(liang) 個(ge) 小島,一個(ge) 叫大洋山,一個(ge) 叫小洋山,這兩(liang) 個(ge) 島之間的海域水深竟達90米,可以建非常理想的深水港,但是距上海陸域有30多公裏,而且要進行一定的填海作業(ye) 。此外大小洋山行政隸屬浙江省,也給規劃造成一定的難度。但是經過反複比較,這個(ge) 方案是目前能夠找到的最佳選擇。
但是,是否有必要在大小洋山建設上海深水港,出現了分歧。交通部最初的想法傾(qing) 向於(yu) 打通長江口攔門沙,在外高橋五號溝就可以建設深水碼頭。而上海市則希望盡快建設洋山深水港,一勞永逸地解決(jue) 上海巿沒有深水港口的問題。當時我作為(wei)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分管交通的副主任,組織了建設上海深水碼頭的論證。同時我在負責其他工作時,包括外高橋電廠、汙水處理廠等,知道五號溝作為(wei) 上海深水大港是欠缺的。
其實我們(men) 已經開展了長江口整治的一期工程,在長江口攔門沙區域挖出一條12.5米深的水槽,將挖出的泥沙在水槽兩(liang) 側(ce) 堆積出兩(liang) 側(ce) 堤壩,漲潮時淹沒在水下,落潮時可以看到這兩(liang) 條堤壩,並且計劃在一期工程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深槽延伸42公裏,直到海洋深處。三期工程計劃進一步挖深深槽。但是這也需要巨額的投資和相當時間的建設。建成後的效果也有待觀察。在1998年發生大洪水後,長江上遊的大量泥沙下瀉,造成已挖深槽的淤積,需要4億(yi) 立方米的疏浚量。時任上海市市長徐匡迪還將這些數據上報給了朱鎔基總理,意思是說疏浚長江的方案,從(cong) 問題角度考慮,今後疏浚的工作量大,不能徹底解決(jue) 上海擁有一個(ge) 全天候深水港口的戰略考慮。
洋山港建設方案獲批,黃菊同誌特意請我吃了一次飯
關(guan) 於(yu) 建設上海深水港的計劃引起了黨(dang) 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關(guan) 注,指示時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主任的曾培炎同誌深入進行研究和協調。曾培炎主任在國家計委東(dong) 配樓202會(hui) 議室特別約請時任交通部部長黃鎮東(dong) 同誌和我,傳(chuan) 達了中央領導的指示。黃鎮東(dong) 同誌也表示,堅決(jue) 按中央領導的指示做好上海深水港的論證和建設工作。但是到了國務院會(hui) 上,在長江口整治和洋山港建設哪個(ge) 優(you) 先的問題上仍然出現分歧。由於(yu) 建設上海深水港工作投資巨大,影響深遠,且存在意見分歧,仍然需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和分析。
於(yu) 是我和時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交通司司長王慶雲(yun) 同誌(現任國家體(ti) 育總局紀檢組長)商量,擬請一個(ge) 國際上有資信、有權威的谘詢公司,站在第三方立場進行谘詢評估。最終委托給了美國路易斯伯格公司進行谘詢。美國公司的谘詢報告表明,洋山港具備建設深水碼頭的條件,但是由於(yu) 大小洋山行政隸屬浙江省,協調地方的工作量很大,為(wei) 此,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同誌親(qin) 自帶隊,和上海市市長徐匡迪、我,以及其他有關(guan) 人員從(cong) 蘆潮港乘船前往大小洋山進行實地考察。由我在船上用多媒體(ti) 向吳邦國副總理等進行了匯報。
考察後吳邦國副總理等基本傾(qing) 向於(yu) 應當建洋山港,但是如何組織好長江口整治和建設洋山港的問題仍然存在意見分歧,需要協調。
為(wei) 此我特意請原同濟大學校長、橋梁專(zhuan) 家李國豪先生夫婦在錦江飯店吃飯,向他請教,並且請他遴選國內(nei) 專(zhuan) 家進行評估。在國家層麵委托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組織論證,由時任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的負責人佘健民負責。由我主持在上海浦東(dong) 會(hui) 議中心舉(ju) 行專(zhuan) 家論證會(hui) 。論證的結果,專(zhuan) 家們(men) 都同意建設上海洋山深水港的意見,由於(yu) 交通部仍然希望打通長江口的攔門沙,使長江沿岸的太倉(cang) 、張家港直到南京都成為(wei) 深水岸線碼頭,這意見也值得認真考慮,關(guan) 鍵是資金的籌措。於(yu) 是我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召開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交通部、水利部等相關(guan) 部門和省份參加的協調會(hui) ,協調的結果由上海市和江蘇省各出3億(yi) 元人民幣,其餘(yu) 大頭由國家出資,約30億(yi) 人民幣開展長江口整治二、三期工程,在洋山深水港建設的同時開展長江口整治工程,最終使得建設洋山深水港的意見得到了包括黨(dang) 中央、國務院領導,地方領導和各部門意見統一的想法,洋山港的建設方案得到了國務院的批準。為(wei) 此,時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黃菊同誌還特意請我吃了一次飯,感謝我在協調和論證中做出的努力。他表揚了我實事求是、科學論證的精神。後來黃菊同誌調任中央工作,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還曾和我談起此事,我們(men) 的工作關(guan) 係一直處得很好。
上海的戰略眼光和浙江的大局觀
洋山港的具體(ti) 建設中還遇到了兩(liang) 個(ge) 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一是如何將洋山港的集裝箱送往上海的陸域,需要建設一座長達30公裏以上的跨海大橋,這需要巨額的投資,誰來出資?並且在此前我國還沒有建設如此之長橋梁的經驗。為(wei) 了不給中央增加困難,黃菊同誌決(jue) 定由上海市全額承擔建設東(dong) 海大橋的費用。接下來的問題是今後橋梁建成了,集裝箱通過橋梁時是否要收過橋費?如果為(wei) 了回收資金,按傳(chuan) 統的思維是要收過橋費的,但這必將增加洋山港集裝箱的運輸成本,會(hui) 影響國際集裝箱在此集散的積極性,上海市再次做出有戰略眼光的決(jue) 定,經過東(dong) 海大橋的集裝箱不收過橋費,橋梁的建設費用由綜合效益來還。這是一個(ge) 很有戰略眼光的決(jue) 定。當時也已經分析到今後隨著集裝箱量的增加,隻有一座橋是不夠的,有建設鐵路橋的設想,還有就是用小船倒泊。
另一個(ge) 問題是洋山港行政隸屬浙江省,周邊海域由浙江分管,在船舶進入洋山港海域時需要領航,會(hui) 收取一定的費用,今後由上海港務局還是由浙江的港務部門領航?由誰來收費?又成了一個(ge) 難題。但是從(cong) 對管理順利考慮,洋山港應該隸屬上海港,不能隸屬於(yu) 兩(liang) 個(ge) 行政部門,處理不好會(hui) 給今後的運行造成很大的麻煩。因此我出麵協調浙江省同意,將洋山港的管轄權歸上海管理,行政隸屬關(guan) 係不變。浙江省表現了大局觀念。同時上海市也做出姿態,所有領航費的收入歸浙江省,並且原島上的居民搬遷由居民自由選擇。願意遷往上海落戶的由上海市負責安置。這些問題都總算得到了合理的解決(jue) 。2005年洋山港順利建成,成為(wei) 東(dong) 海上的一顆明珠,也成了上海市建設的一張靚麗(li) 名片。東(dong) 海大橋在上海陸域的銜接區域建起了上海的濱海工業(ye) 區,東(dong) 海大橋沿線建起中國第一個(ge) 海上風電廠,在洋山島上又建成了上海第一個(ge) LNG接收站。
一晃十年過去了,洋山港迎來了建成十周年的紀念,洋山港已經超越香港、新加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三期工程到2017年建成,年吞吐量將達到4000萬(wan) 標箱,占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的十分之一,為(wei) 浦東(dong) 開發和國際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有參與(yu) 洋山港論證決(jue) 策的同誌們(men) 看到洋山港今天的成就,都會(hui) 體(ti) 會(hui) 到當年建設洋山港決(jue) 策的正確性,感到歡欣鼓舞。
注: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發表於(yu)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