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張國寶:九寨溝機場建設的爭論和決策
張國寶:九寨溝機場建設的爭論和決策 2016-11-25 17:42:51

摘要:九寨溝縱長40公裏,因山溝內(nei) 有9個(ge) 藏族村寨而得名,上世紀60年代還是一個(ge) 林場的砍伐地。

\
  這是一個(ge) 艱難的時代,這是一個(ge) 幸運的時代,因為(wei) 我們(men) 正在創造曆史。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波瀾壯闊、日新月異。每一個(ge) 重大政策的出台,每一個(ge) 重大經濟事件的發生,都對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和未來產(chan) 生重大影響。本刊特推出“親(qin) 曆”欄目,邀請一些重大決(jue) 策的參與(yu) 者、重大事件的見證者,通過他們(men) 的講述,讓我們(men) 重返當年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時刻和第一現場,深刻感受這個(ge) 大變革時代的每一次呼吸。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 張國寶
  九寨溝縱長40公裏,因山溝內(nei) 有9個(ge) 藏族村寨而得名,上世紀60年代還是一個(ge) 林場的砍伐地。1975年農(nong) 牧漁業(ye) 部一個(ge) 考察組考察了九寨溝,林科院院長吳中倫(lun) 上書(shu) 四川省和林業(ye) 部,提出九寨溝是一個(ge) 世界上少有的自然風景區,建議作為(wei) 自然資源和風景保護區停止砍伐。1978年國務院正式批準九寨溝為(wei) 自然風景保護區,從(cong) 此九寨溝逐漸成為(wei) 全國知名的風景旅遊勝地。但是九寨溝距離成都市有400多公裏,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去九寨溝的遊客實際上是從(cong) 甘肅省方向駕車進入。上世紀90年代為(wei) 適應九寨溝遊客不斷增加的需要,四川省向國務院提出建設九寨溝支線機場。
  九寨溝機場選址最初有分歧
  由於(yu) 九寨溝處於(yu) 高山峻嶺之中,為(wei) 了保證飛行安全淨空的需要,最初四川省和民航總局提出的選址方案是在黃龍附近的一個(ge) 山頭上。但是土方工作量很大,需要削掉兩(liang) 個(ge) 山頭並填一個(ge) 山穀。我印象中總土方量是4000萬(wan) 立方米左右,差不多相當於(yu) 當時正在醞釀的青藏鐵路的總土方量。這樣形象的比較,使人感到九寨溝機場建設工作量太大。在國務院討論時,大家對建設一個(ge) 九寨溝支線機場都是讚同的,但鑒於(yu) 建設方案中涉及需要如此大的工作量,感到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比選。
  當時我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也分管交通工作。根據國務院討論時領導同誌的意見,我與(yu) 民航總局和四川省多次溝通,研究有無其他優(you) 化的方案。但是民航總局認為(wei) 按照現在的飛行條件,要求飛機從(cong) 跑道起飛後,8度仰角的延長線上不應有山頭等障礙物,才能保證飛行安全。民航總局堅持在山頂上建設機場的方案。我們(men) 還研究了阿壩藏族自治州尕米寺場址,但由於(yu) 距離更遠,也被否定了。
  研究意見報告給國務院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誌了解到國民黨(dang) 統治時期曾經在九寨溝附近的岷江河穀建設過一個(ge) 樟納機場,當時建這個(ge) 機場的目的是為(wei) 了采金。李嵐清副總理當時也分管科技教育工作,他十分支持國家發展航空工業(ye) ,推廣使用國產(chan) 飛機,包括西安飛機製造廠生產(chan) 的運-7飛機和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的運-12飛機等國產(chan) 飛機。
  李嵐清副總理從(cong) 優(you) 化建設費用和推廣使用國產(chan) 飛機的角度出發,仍然想利用國民黨(dang) 時期建設在岷江河穀的樟納機場,使用國產(chan) 小飛機通航。於(yu) 是他找了當時航空二集團的張彥仲總經理,調了一架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生產(chan) 的19座運-12飛機,這種飛機是螺旋槳小型飛機。這架飛機從(cong) 成都起飛在岷江河穀原國民黨(dang) 時期建設的樟納機場舊跑道上著陸。由於(yu) 該機場長久無人使用,年久失修,飛機降落時塵土飛揚,現場錄了像,在國務院再次開會(hui) 研究九寨溝機場建設問題時,李嵐清副總理講述了運-12飛機降落在岷江河穀樟納機場的情況。他認為(wei) ,既然運-12飛機在原有舊的老跑道上都能降落,為(wei) 什麽(me) 不能利用這個(ge) 樟納機場?
  但是民航總局認為(wei) ,19座螺旋槳小型飛機對於(yu) 發展今後九寨溝旅遊還是太小,應該考慮波音737飛機降落的條件,而且據說在當年,飛機飛進國民黨(dang) 時期建設的樟納機場後沒有能夠飛出來,是拆解後運出來的,從(cong) 航空事業(ye) 發展的情況來看,按現代的飛行安全要求,還是不宜建在岷江河穀。
  曾培炎帶隊實地考察後確定選址黃龍
  在這樣的意見分歧下,國務院會(hui) 議決(jue) 定由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曾培炎帶隊實地進行考察。我當時是分管交通的副主任,陪同曾培炎主任一同前往。
  我們(men) 一行到達成都後,四川省主要領導會(hui) 見了我們(men) ,他知道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的討論情況,因此會(hui) 見中他沒有表明支持哪個(ge) 方案,隻是表示了對建設九寨溝機場的緊迫性,並表示如果岷江河穀的樟納機場可用,他們(men) 願意帶隊馬上開工。第二天由時任四川省常務副省長的鄒廣嚴(yan) 同誌陪同曾培炎主任一行前往九寨溝進行實地考察。
  這裏先說一個(ge) 小插曲。途中第一站經過著名的都江堰上遊擬建的紫坪鋪水庫場址,便對擬建設的紫坪鋪水庫也進行了考察。紫坪鋪水庫是岷江上最大的一個(ge) 水庫,我印象中應該有200多億(yi) 立方米庫容。考察後我們(men) 認為(wei) 選址適當,建設紫坪鋪水庫很有必要。之後紫坪鋪水庫正式開工建設。後來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我跟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回良玉同誌到四川前線指揮部工作,當時很擔心紫坪鋪水庫大壩的安全,但是紫坪鋪水庫經受了強烈地震的考驗,大壩有均勻沉降,處於(yu) 安全狀態,並且為(wei) 最初通過水路到達汶川震中發揮了作用。因為(wei) 溫家寶總理到達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後,要求限期打通通往汶川震中的道路,但是由於(yu) 地震引發的山體(ti) 塌方掩埋的不是一個(ge) 短距離路段,而是幾十公裏的路段都被掩埋了,事實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ei) 打通道路,所以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和交通部的領導同誌後來是在紫坪鋪水庫乘部隊的衝(chong) 鋒舟沿水路上去的,這是後話。
  在前往九寨溝實地考察途中還遇到了一件頗為(wei) “靈異”的事件。地點大概是在茂縣境內(nei) ,也就是後來汶川大地震震中所在的範圍內(nei) ,有一個(ge) 村鎮叫龍門什麽(me) 的,築路時總是塌方,造成築路工人傷(shang) 亡。因此築路工人在塌方路段上祭拜神靈,上香。我們(men) 經過此地時從(cong) 車上下來步行經過這一路段。在築路的崖壁上確實呈現出龍樣形狀的圖形,有幾條,的確非常清晰。我看了一下,龍形圖像的岩石顏色和周圍岩石不同,岩石的疏密程度也不同。當時陪同我們(men) 的有一位阿壩州的藏族領導,後來他調到了甘肅省工作,前兩(liang) 年我去甘肅時還遇到了他,他也和我回憶起這段往事。後來汶川大地震就發生在龍門山脈的這個(ge) 地段。這是這次考察的一個(ge) 花絮。
  曾培炎主任一行到達黃龍附近時天色已經全黑,這裏是紅軍(jun) 長征經過的地方,建有曆史紀念碑。天雖然已經全黑,我們(men) 一行仍摸黑向紅軍(jun) 烈士紀念碑獻了花圈。
  備選的九寨溝機場場址就在黃龍附近。這裏其實離九寨溝還有近90公裏的距離,可是再也選不到離九寨溝更近的合適機場場址。考察時我們(men) 感到有些氣喘,因為(wei) 這裏海拔已經高達3500米左右,所以雖然機場是4D級的小型支線機場,由於(yu) 海拔高,空氣稀薄,跑道長度仍需3700米左右。
  我們(men) 在現場觀察,專(zhuan) 業(ye) 人員也介紹說,如果機場放在岷江河穀,飛機起飛的前方就會(hui) 遇到山頭,為(wei) 安全起見,在飛機起飛的延長線上必須要對山頭進行削低處理,可能需要有更大量的土方工作量。
  最後經過考察和聽取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意見,經研究,我們(men) 認為(wei) :盡管九寨溝機場的場址選在黃龍附近的山頭上確實需要削平山頭,填平山穀,土方工作量很大,而且海拔高達3500米,距離九寨溝還有88公裏遠,但是,選不到其他更適合的場址了。所以,我們(men) 經過考察後的意見是同意按民航總局的選址意見。後來包括李嵐清副總理在內(nei) ,國務院的領導同誌聽取了匯報,就九寨溝機場場址選擇取得了一致意見,也就是現在九寨溝黃龍機場的位置。
  九寨溝機場場址的選擇可以說充分體(ti) 現了決(jue) 策民主,尊重科學,認真調查研究,即便是中央領導同誌也能認真聽取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意見。現在九寨溝黃龍機場已經成為(wei) 四川省旅客量第二大的機場,為(wei) 發展四川的旅遊事業(ye) 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三期建設,九寨溝機場已經可以降落波音757-200型飛機。
  注:本文來源於(yu) 《中國經濟周刊》,發布於(yu) 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