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國家鐵腕治理產能過剩全麵執行 多省和央企被列為去產能試點
國家鐵腕治理產能過剩全麵執行 多省和央企被列為去產能試點 2016-05-20 13:03:14

摘要:作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國家正在不斷加碼、重拳治理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並利用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化解產(chan) 能過剩。煤炭首批試點包括黑龍江、山西、陝西以及國資委旗下多家央企。

  作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國家正在不斷加碼、重拳治理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並利用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化解產(chan) 能過剩。《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cong) 權威人士處獲悉,作為(wei) 化解產(chan) 能過剩組合拳的重要一環,經過數輪的調研修改後,第一階段化解產(chan) 能過剩將主要在鋼鐵和煤炭產(chan) 業(ye) 展開,采取“先行先試”的方法,在選定化解產(chan) 能過剩首批試點的基礎上,分區域製定具體(ti) 實施計劃,並簽訂責任狀。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去產(chan) 能將進入全麵執行期。
  “鋼鐵首批試點包括山東(dong) 、山西、河北,以及國資委旗下多家央企,煤炭則包括黑龍江、山西、陝西以及國資委旗下多家央企。”上述權威人士告訴記者,相較其他改革,化解產(chan) 能過剩是場艱苦而持久的戰役,之所以選定試點,也是希望通過選定具有代表性的試點更好地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從(cong) 而更好地為(wei) 改革清障。除了試點外,其他省份的化解產(chan) 能過剩也在同步推進。
  記者從(cong) 多方了解到,各有關(guan) 省市區和國務院國資委已經製定並報送煤炭、鋼鐵化解產(chan) 能過剩責任書(shu) ,其中對於(yu) 下一步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具體(ti) 任務目標和措施等進行了細化,提出了具體(ti) 時間表。從(cong) 操作路徑來看,地方大多把去產(chan) 能的重點放在推動兼並重組、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上,鼓勵跨地區、跨行業(ye) 、跨所有製兼並重組,並且給予資金、稅收、信貸等政策支持。記者了解到,關(guan) 於(yu) 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部門聯席會(hui) 議正在籌備召開。
  密集出台的政策,意味著鋼鐵、煤炭去產(chan) 能進入實施的關(guan) 鍵時期。據了解,截至目前,有關(guan) 部門製定的財稅、金融、職工安置、國土、環保、質量、安全等八個(ge) 去產(chan) 能配套政策文件已出齊。據統計,在此輪去產(chan) 能的過程中,煤炭、鋼鐵行業(ye) 共涉及約180萬(wan) 人,其中鋼鐵行業(ye) 涉及50萬(wan) 人。財政部最新發布的文件稱,中央財政將積極支持鋼鐵煤炭行業(ye) 去產(chan) 能工作,同時還涉及1000億(yi) 元工業(ye) 企業(ye) 結構調整專(zhuan) 項獎補資金具體(ti) 使用方案。今年2月初,國務院公布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cong) 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chan) 能5億(yi) 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yi) 噸左右;而粗鋼的去產(chan) 能目標則是5年壓減1億(yi) 至1.5億(yi) 噸。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多個(ge) 省份開始明確下一步去產(chan) 能具體(ti) 目標。貴州省表示,2016年開始,用3至5年時間,貴州將通過兼並重組再關(guan) 閉退出煤礦510處、壓縮煤礦產(chan) 能7000萬(wan) 噸左右。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貴州參與(yu) 兼並重組的煤礦和礦權1753處,占全省的99%。
  內(nei) 蒙古提出,力爭(zheng) 用3至5年的時間,化解煤炭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約1.79億(yi) 噸。2016年將著力推動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縱向重組聯合,禁止新上單一煤礦項目,新上電力、化工項目要與(yu) 既有落實轉化項目的煤礦重組,推動企業(ye) 開展優(you) 勢產(chan) 能合作。
  此外,煤炭大省山西明確,將有億(yi) 噸級的退出產(chan) 能,大同煤業(ye) 將成為(wei) 供給側(ce) 改革重點企業(ye) ,尤其在剝離虧(kui) 損資產(chan) 方麵將獲得政府重點支持。占我國鋼鐵近三分之一產(chan) 能的河北則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內(nei) 淘汰1億(yi) 噸產(chan) 能。
  不容忽視的是,盡管近十年來國家對產(chan) 能過剩頻頻調控,但是收效甚微。以鋼鐵行業(ye) 為(wei) 例,《經濟參考報》記者從(cong) 多個(ge) 協會(hui) 取得的資料顯示,2003年鋼鐵行業(ye) 產(chan) 能近3億(yi) 噸,2012年產(chan) 能已經突破10億(yi) 噸,目前鋼鐵產(chan) 能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接近12億(yi) 噸。與(yu) 此同時,全球需求低迷,國內(nei) 鋼鐵行業(ye) 已經連續數年深陷嚴(yan) 重過剩、惡性競爭(zheng) 的泥潭。
  “集中審批、管控競爭(zheng) 的方式已難以抑製產(chan) 能過剩。”一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目前鋼鐵、煤炭等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往往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ye) ,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ye) 、經濟穩定等問題。同時,現在過剩的產(chan) 能不僅(jin) 僅(jin) 是落後產(chan) 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產(chan) 生的大量先進的產(chan) 能。這些都是目前產(chan) 能過剩政策調控無法根本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我的鋼鐵網”谘詢總監徐向春表示,隨著國家重拳治理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的洗牌力度會(hui) 進一步加大,同時也會(hui) 給鋼鐵行業(ye) 後期的兼並重組創造更多機會(hui) 。
  兼並重組無疑是本輪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主要途徑。中鋼協副秘書(shu) 長遲京東(dong) 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產(chan) 能落實最大的難度不是如何把產(chan) 能縮減下去,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這才是化解產(chan) 能過剩成效的關(guan) 鍵所在。在他看來,下一步包括僵屍企業(ye) 如何主動退出,兼並重組能否順利推進,中央政策和地方落實能否很好銜接等,都是要麵對的重要挑戰。(《經濟參考報》 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