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幾年,隨著煤價(jia) 不斷下跌,電企受益於(yu) 成本下降,終於(yu) 迎來了好日子,五大發電集團去年的利潤更是創下自2002年以來新高。
這幾年,隨著煤價(jia) 不斷下跌,電企受益於(yu) 成本下降,終於(yu) 迎來了好日子,五大發電集團去年的利潤更是創下自2002年以來新高。
電企從(cong) 2012年開始,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與(yu) 此同時,在火電高利潤的誘惑下,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nei) ,都在持續擴張,裝機容量不斷增加。
而在目前火電過剩的格局下,電企也不得不麵臨(lin) 發電量和售電量都將減少的現實。同時,經濟增速放緩不僅(jin) 對於(yu) 五大發電集團,對整個(ge) 發電利用小時數也將造成很大的衝(chong) 擊。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裝機過剩加上用電需求增速放緩,以及隨著新電改的推進,市場化電價(jia) 不斷下調,預計火電在去年業(ye) 績“置頂”後,今年會(hui) 開始走下坡路。
五大發電集團利潤創新高
去年以來,受益於(yu) 煤價(jia) 不斷下跌,火電利潤創曆史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電投2015年全年實現利潤139.68億(yi) 元,創曆史最好水平。
而國電集團在去年資產(chan) 總額達到7840億(yi) 元,營業(ye) 收入1934億(yi) 元,實現利潤227億(yi) 元,成功突破200億(yi) 元大關(guan) ,同樣,經營績效創曆史最好水平。
同時,2015年,大唐集團實現利潤171.36億(yi) 元,創組建以來最好水平。而華電集團完成利潤256億(yi) 元,同比增長24.5%。
華能集團去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但根據Wind數據統計,集團旗下華能國際以138億(yi) 元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3.16%,成為(wei) 上市電企中最賺錢的公司。
此外,華電國際、國電電力和大唐發電的淨利潤分別為(wei) 77億(yi) 元、44億(yi) 元和28億(yi) 元。這四大發電集團旗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在去年共實現淨利287億(yi) 元。
對於(yu) 業(ye) 績不斷增加的原因,五大發電集團也都提到,主要受益於(yu) 煤價(jia) 下跌導致成本的下降。
這幾年,煤價(jia) 持續下跌,去年煤價(jia) 更是下跌超過三成,這讓電企也迎來了最好的日子,淨利潤等各項指標都創下自2002年電改以來的“13年之最”。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e) 研究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2年以前,煤炭需求旺盛使得煤炭企業(ye) 經營狀況良好,而火電廠受到成本攀升、電價(jia) 調控的束縛長年虧(kui) 損嚴(yan) 重。從(cong) 2012年開始,煤炭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火電企業(ye) 盈利能力暴增。
高盈利下火電持續擴張
也正是受火電利潤“誘惑”,五大發電集團也繼續跑馬圈地。2015年,五大發電集團裝機容量繼續增長。與(yu) 其它電企相比,這五大發電集團之間的競爭(zheng) 更加激烈,這幾年的地盤爭(zheng) 奪戰一直未停歇。
根據數據,2015年,華能集團裝機突破1.6億(yi) 千瓦,同比增長6%。國電集團裝機容量達13500萬(wan) 千瓦。華電集團以13476萬(wan) 千瓦裝機容量位列第三。大唐集團裝機容量為(wei) 12717萬(wan) 千瓦。合並後的國家電投集團裝機容量首次過億(yi) ,達到10740萬(wan) 千瓦。
以大唐國際為(wei) 例,其在2015年前8個(ge) 月就核準了5個(ge) 火電項目,總功率達到約6700兆瓦。而其在2013年和2014年所核準的火電總功率僅(jin) 為(wei) 約6100兆瓦。
而實際上,五大發電集團都已經意識到火電過剩的現實。
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qiao) 保平不久前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嚴(yan) 格控製規模,不能再無序發展,不盲目競爭(zheng) 。
對於(yu) 電力市場所麵臨(lin) 的風險,華能國際也在年報中提到,一是需求下降,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速從(cong) 前幾年的兩(liang) 位數增長下降到2015年的0.5%;二是裝機過剩,由於(yu) 近年來發電裝機大規模增加,全國火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近年來持續下滑。
同時,需要一提的是,根據華能國際近日發布的公告,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國境內(nei) 各運行電廠按合並報表口徑累計完成發電量768.60億(yi) 千瓦時,同比下降6.89%;完成售電量727.23億(yi) 千瓦時,同比下降6.76%。
華能國際表示,2016年一季度全社會(hui) 用電量低速增長,利用小時下降;1月份-2月份全國跨區送電同比增加,擠占了河南、重慶、上海、江蘇、 浙江和廣東(dong) 等地區火電機組的發電空間,而公司在該區域火電機組占比較高,受影響程度較大。
從(cong) 上述數據不難發現,華能國際的發電量和售電量在今年以來都有所降低。而這也被認為(wei) 是火電過剩格局下,電企需要麵臨(lin) 的現實。
但是,各家電企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有電企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家都希望先把火電項目拿到手裏,一旦用電需求增加,掙錢自然是不在話下。在火電過剩的情況下,電企想的都是如何把別人擠出去,而不是自己先退出。而五大發電集團旗下多是相對優(you) 質的項目。
需要一提的是,經濟增速放緩對於(yu) 五大發電集團這樣的綜合性發電集團來說,具有很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對整個(ge) 發電利用小時數造成了一個(ge) 很大衝(chong) 擊,尤其是火電業(ye) 務。
國家電投就預測,2016年其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數不到4000小時,而發電利用小時數在4500小時到5000小時之間才是一個(ge) 相對平衡的點。(《證券日報》 李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