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全貌的了解2024年光伏電池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電易匯新近發布的產(chan) 業(ye) 報告將給你答案。根據電易匯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在不考慮去產(chan) 能
如何全貌的了解2024年光伏電池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電易匯新近發布的產(chan) 業(ye) 報告將給你答案。
根據電易匯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在不考慮去產(chan) 能的情況下,國內(nei) 光伏電池的總產(chan) 能已經超過1000GW,達到了1154.34GW。其中,2024年新增規模在155GW。
不過,鑒於(yu) perc電池已經麵臨(lin) 被市場淘汰結局,同時再參考到不同項目的投產(chan) 時間因素,已經有約一半的perc電池產(chan) 線需要報廢拆除。而另外的perc電池產(chan) 線在尺寸上則存在通過技改升級為(wei) TOPCon電池的可能性。
就數據來看,有些企業(ye) 確實通過技改進行了升級。
簡單匯總,即便不考慮perc電池產(chan) 能,國內(nei) 的TOPCon電池以及HJT電池(包含BC電池,下同)的合計產(chan) 也將超過700GW,達到了702.41GW。其中,TOPCon電池占比為(wei) 86%,較2023年提升2個(ge) 百分點;HJT電池占比14%,對應的則同比下降了2%。
新增產(chan) 能上,幾乎全部以TOPCon電池以及HJT電池為(wei) 主。其中,TOPCon電池更是占到了95%。
(備注:下文所提到的產(chan) 能數據僅(jin) 包括TOPCon電池以及HJT電池,不包括perc電池。)
在建項目上,盡管麵臨(lin) 需求不確定性,國內(nei) 在建的電池產(chan) 能仍然高達600GW。
企業(ye) 方麵,在新增產(chan) 能上,盡管所謂的“跨界”企業(ye) 數量眾(zhong) 多,但就最終的規模來看,貢獻大頭的仍為(wei) 幾家主流的光伏企業(ye) 。其中,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占了新增產(chan) 能的三分之二。
跨界企業(ye) 上,新增產(chan) 能較多的則為(wei) 清電光伏、明牌珠寶、瑞晶光電、博海新能、賽福天、光勢能、國潤能源、伊特納、傳(chuan) 古科技、上海電氣等。
累計產(chan) 能上,根據電易匯的數據,有產(chan) 能可查的電池企業(ye) 約為(wei) 65家。其中,產(chan) 能超過50GW的為(wei) 5家、超過30GW的兩(liang) 家、20GW的一家、超過或者接近10GW的為(wei) 16家。
具體(ti) 到企業(ye) 名單上,產(chan) 能排位前20的則為(wei) 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阿特斯、鈞達股份、華晟能源、東(dong) 方日升、中潤光能、和光同程、英發控股、正泰集團、新霖飛、清電光伏、潤陽股份、林洋能源、聚光投資、明牌珠寶、協鑫集成。
地區方麵,根據電易匯的數據,有光伏電池產(chan) 能的省份已經達到了18個(ge) 。
不過,就數據來看,國內(nei) 的電池產(chan) 能仍然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四川、浙江這四個(ge) 省。
當然了,從(cong) 數據上看,內(nei) 蒙古、陝西、雲(yun) 南等產(chan) 能也有所增加。
產(chan) 量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在7、8月份,國內(nei) 的電池產(chan) 量小幅走低後,在9月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並且一直持續到了年底。
產(chan) 品價(jia) 格上,在4、5月份突然大幅下降後,到了下半年,降幅則有所收窄。
不過,來自電易匯的測算顯示,在當前價(jia) 格水平上,光伏電池片仍然處於(yu) 毛利虧(kui) 損狀態,且虧(kui) 損程度還比較大。
而就成本構成來看,電池片的主要成本分別為(wei) 矽片、製造費用、銀漿。鑒於(yu) 當前全行業(ye) 鏈虧(kui) 損現實,且加之銀漿成本與(yu) 白銀價(jia) 格息息相關(guan) ,這也預示著電池片降低成本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