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動力電池回收:政策先行市場尚未啟動
動力電池回收:政策先行市場尚未啟動 2016-02-25 12:51:10

摘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政策與(yu) 法規滯後於(yu) 市場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麵,情況卻發生了逆轉。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政策與(yu) 法規滯後於(yu) 市場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麵,情況卻發生了逆轉。

        1月底,工信部、發改委、環保部、商務部、質檢總局5部委聯合下發《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 (2015年版)》(以下簡稱2015版《技術政策》),這是在2015年9月出台的征求意見稿基礎上,正式下發的關(guan) 於(yu)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指導性政策。
        盡管這一政策並非強製性政策,但五部委聯合下發還是足以說明政府對於(yu) 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科技部部長萬(wan) 鋼也在1月23日舉(ju) 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2016”上明確表示:“我們(men) 要高度關(guan) 注一件事,要加快研究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
        政策的大方向已明,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市場尚未啟動。一位北京電動車經銷商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目前整車企業(ye) 隻對電動車質保期內(nei) 的電池負責,出了問題會(hui) 進行維修或更換。但出了質保期,則沒有什麽(me) 政策或明確說法。
        這也意味著,一旦出了質保期,目前廠家與(yu) 經銷商是不負責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回收的。而市麵上基本上找不到什麽(me) 動力電池回收的網點或企業(ye) 。但電池企業(ye) 與(yu) 其他儲(chu) 能企業(ye) 在動力電池回收業(ye) 務上,大多隻是剛剛開始布局。
        政策先行
        根據去年4月份財政部等四部委下發的《關(guan) 於(yu)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能源小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對電池等關(guan) 鍵零部件提供的質保期,乘用車為(wei) 8年或12萬(wan) 公裏,商用車為(wei) 5年或20萬(wan) 公裏。按照規定,在質保期內(nei) ,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性能衰減不能超過20%。
        按照這一規定,從(cong) 2008年科技部開展“十城千輛”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開始,大部分電動車已過了質保期或臨(lin) 近質保期結束。2013年開始的第二輪推廣熱潮中,較早開賣的一批商用車也即將滿足5年質保的期限。
        已經過了質保期的動力電池將何去何從(cong)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池企業(ye) 負責人介紹,在2008-2012年新能源推廣的第一階段,新能源汽車銷售不到3萬(wan) 輛,且80%左右都是公交車。數量不大,且由於(yu) 技術不成熟,部分車輛在示範過程中電池衰減過快更換全新的電池,部分則流向市場被回收做二次利用了。最終需要回收處理的並不多。
        但2013年以來,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逐步升溫,尤其是2015年,電動車私人消費正式啟動,僅(jin)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雙雙突破30萬(wan) 輛。業(ye) 界預計,2015年電動車動力電池的累計報廢量約達到2-4萬(wan) 噸。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電動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wan) -17萬(wan) 噸的規模。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zhuan) 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也會(hui) 越來越突出。相關(guan) 政府部門也一直關(guan) 注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回收問題。2012年7月出台的《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就明確提出要“製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ti) 係,引導動力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zhuan) 業(ye) 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ye) ”。
        去年9月,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guan) 於(yu)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征求意見稿,4個(ge) 月後,2015版《技術政策》便正式出爐。該政策對動力電池的設計生產(chan) 、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麵均做出了規定,但核心內(nei) 容是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主體(ti) 。
        2015版《技術政策》沿襲了“誰生產(chan) 誰負責”的環保法則,要求電動汽車整車生產(chan) 企業(ye) 負責回收安裝在整車上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動力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指係統生產(chan) 企業(ye) )負責回收其銷售給獨立電池經銷商 (整車生產(chan) 企業(ye) 售後體(ti) 係之外)的動力電池。並要求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含進口商)應負責建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在具有售後服務網點的設區市至少指定一家回收網點負責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鼓勵多家企業(ye) 共建、共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網絡運行效率。
        同時,2015版《技術政策》明確建立動力電池編碼製度,建立可追溯體(ti) 係。在激勵措施上,國家將在現有資金渠道內(nei) 對梯級利用企業(ye) 和再生利用企業(ye) 的技術研發、設備進口等方麵給予支持。在技術研發方麵,國家支持動力蓄電池相關(guan) 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2015版《技術政策》中規定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括鋰離子動力蓄電池、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等。汙染較重的鉛酸蓄電池被排除在外。
        市場有待啟動
        不過,相較於(yu) 政策的先行,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市場尚未啟動。上述那位北京電動車車經銷商就表示,他代理的品牌廠家並未對質保期滿後的電池如何處理有明確說法。但在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其實還挺關(guan) 注這方麵的問題,有不少人詢問。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目前市麵上銷售的電動車,隻有東(dong) 風日產(chan) 的啟辰晨風,廠家承諾5年後按購車價(jia) 的30%回購車輛,對車輛和電池處理有明確保障。其他廠家大多沒有明確說法,有些車企如北汽新能源正在籌謀電動車的回購與(yu) 回收業(ye) 務。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保有量還比較少,相關(guan) 回收利用體(ti) 係還未有效建立起來,回收利用技術工藝還不成熟,暫不進行強製性管理。那麽(me) ,對於(yu) 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整車企業(ye) 與(yu) 電池企業(ye) 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質保期內(nei) 我們(men) 和電池供應商是有合同約定的,出了問題要免費維修或更換,但出了質保期,主要都流向二次利用,客戶也覺得賣給回收商有利可圖。目前來看需要我們(men) 回收的並不多,但以後量大如何回收我們(men) 正在研究,畢竟如何定價(jia) ,如何與(yu) 電池供應商約定都需要好好研究。”一位商用車企業(ye) 負責人如此表示。
        而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那位電池企業(ye) 負責人則表示,公司眼下最關(guan) 心的還是如何提升電池產(chan) 品,至於(yu) 電池回收問題,並沒有過多關(guan) 注,現在量還太少,即便一年有4萬(wan) 噸,對於(yu) 一個(ge) 產(chan) 業(ye) 來說也太少了,產(chan) 業(ye) 沒起來,回收利用本身就很難賺錢,企業(ye) 不會(hui) 對這塊進行投入。
        另外一家電池企業(ye) 負責人則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是一項有技術和資金門檻的行業(ye) ,需要投入,但目前政策隻是鼓勵企業(ye) 進行回收,並無明確的激勵政策。消費者處理電動車電池時又期望能夠得到合理回報,而不是白給,這就讓想涉足動力電池回收的企業(ye) 有些兩(liang) 難,國家沒有鼓勵政策,消費者那裏還得掏錢。“這樣企業(ye) 很難做。”
        但也有電池企業(ye) 開始布局電池回收,據媒體(ti) 公開資料,比亞(ya) 迪、中航鋰電、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等生產(chan) 動力電池的企業(ye) ,均已開始布局動力電池的梯度利用業(ye) 務。也有一些從(cong) 事儲(chu) 能業(ye) 務的企業(ye) 如中興(xing) 派能、中天儲(chu) 能等企業(ye) 看好動力電池的梯度利用前景而進行布局。
        不難看出,搶先布局動力電池回後利用領域的企業(ye) ,大多是大企業(ye) 或背靠大集團的企業(ye) ,短期內(nei) 不指望從(cong) 這塊業(ye) 務謀利。要想有更多企業(ye) 涉足,盡快打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產(chan) 業(ye) 鏈,還需政策更進一步的完善與(yu) 支持。(《經濟觀察報》 耿慧麗(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