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光儲模式開啟儲能新紀元
光儲模式開啟儲能新紀元 2016-01-10 17:55:58

摘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分布式能源的推進、電動汽車的推廣,無一不是激勵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動力。蓄勢待發,是2015年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最突出的表現。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分布式能源的推進、電動汽車的推廣,無一不是激勵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動力。蓄勢待發,是2015年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最突出的表現。
  據CNESA(中關(guan) 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項目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儲(chu) 能市場的累計裝機量(2000-2015年)為(wei) 21.9GW,其中抽水蓄能為(wei) 21.8GW;電化學儲(chu) 能項目裝機106MW,與(yu) 2012年的4%相比,有大幅提升。近五年,中國電化學儲(chu) 能市場的增速明顯高於(yu) 全球市場,年複合增長率(2010-2015年)為(wei) 110%,是全球市場的6倍。
  從(cong) 全球範圍來看,截至2015年12月,美國、日本和中國的電化學儲(chu) 能累計裝機量位列全球前三名,占比分別為(wei) 44%、35%和12%。
  光伏+儲(chu) 能模式漸熱
  2013年以來,儲(chu) 能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可再生能源發電與(yu) 微網項目中,在中國市場這一現象尤為(wei) 突出。據CNESA不完全統計,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的儲(chu) 能項目在我國全部儲(chu) 能項目中的占比從(cong) 2013年的24%,提高到2015年的46%。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國家製定了非常積極的屋頂光伏發展計劃並給予電價(jia) 補貼;分布式項目從(cong) 成本和技術特性兩(liang) 方麵都更適合現階段的儲(chu) 能技術參與(yu) ;從(cong) 國際經驗看分布式能源發電的最終目標是自發自用,儲(chu) 能的應用必不可少;光儲(chu) 模式存在很多創新點和潛在盈利機會(hui) ,是投融資機構最關(guan) 注和樂(le) 於(yu) 參與(yu) 的領域。
  據GTM/ESA報告,2014年美國用戶側(ce) 儲(chu) 能隻占全部儲(chu) 能項目的10%,但其增長速度比電網側(ce) 和發電側(ce) 儲(chu) 能都快,有望在2019年占總裝機的45%。電費管理(包括電量電費和容量電費)是儲(chu) 能在用戶側(ce) 應用的重要因素。
  近期德國的用戶側(ce) 儲(chu) 能市場也變得十分活躍,在德國政府儲(chu) 能安裝費補貼、免征營業(ye) 稅和銀行低息貸款等政策支持下,戶用儲(chu) 能的經濟性變得十分明顯。據預測,光伏+儲(chu) 能係統將從(cong) 2014年的10000套上升至2015年的13000套,2017年有望達到60000套。
  從(cong) 應用廣泛性和經濟性角度看,我國光儲(chu) 模式的發展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首先,我國的光伏發電要想成長為(wei) 一個(ge) 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就必須完善政策和補貼措施、創新商業(ye) 和融資模式。目前國內(nei) 主流分布式光伏商業(ye) 模式仍然延續地麵電站開發的模式,即項目業(ye) 主自有資本金+銀行融資的模式,新的融資渠道拓展有限,尚未形成光伏資產(chan) 和社會(hui) 資本之間的對接,通過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撬動項目開發的模式仍處於(yu) 討論階段。其次,從(cong) 儲(chu) 能參與(yu) 光伏項目角度看,由於(yu) 缺乏儲(chu) 能相關(guan) 政策支持,且儲(chu) 能成本較高,使得合理配備儲(chu) 能的項目不具備盈利性,也缺乏收益點來吸引資本市場的投入。最後,用戶側(ce) 儲(chu) 能的一些附加價(jia) 值,例如,利用較大的峰穀差實現低存高賣的套利、通過參與(yu) 需求響應獲得額外收益等短期內(nei) 在我國也很難實現。
  因此,包括提高峰穀電價(jia) 差、儲(chu) 能安裝補貼、儲(chu) 能電價(jia) 補貼等在內(nei) 的政策支持是光儲(chu) 項目建設的一個(ge) 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也希望已經開啟的新一輪電改會(hui) 為(wei) 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一個(ge) 更靈活和市場化的電力應用平台,更多地實現儲(chu) 能作為(wei) 一個(ge) 快速響應電源的價(jia) 值。儲(chu) 能技術的完善和成本降低也是一個(ge) 重要的儲(chu) 能應用推動因素。電動汽車的發展,促進了動力電池的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有利於(yu) 降低成本。各種儲(chu) 能技術在電信、交通、采礦、物流等領域的發展也會(hui) 有利於(yu) 降低技術成本,提高技術指標。隻有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框架下,技術廠商和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資金實力和市場經驗,才能引導和推動適合中國市場的光儲(chu) 模式的發展。
  儲(chu) 能前景廣闊
  近期,多個(ge) 研究機構從(cong) 不同領域預測了未來儲(chu) 能係統的裝機規模,雖然定義(yi) 有差別,但共同表明了對未來儲(chu) 能市場高速發展的信心。
  據CNESA預測,到2020年中國儲(chu) 能市場規模將達到66.8GW,其中抽水蓄能的規模為(wei) 35GW,包含參與(yu) 車電互聯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在內(nei) 的其他儲(chu) 能技術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1GW。抽水蓄能100%用於(yu) 電網側(ce) ,近14%的儲(chu) 能用於(yu) 集中式可再生能源並網(集中式光伏電站、CSP電站及風電場),儲(chu) 能在用戶側(ce) 的應用比例為(wei) 20%,預計將有12%的儲(chu) 能裝機來自於(yu) 應用到車電互聯領域的動力電池。
  從(cong) 應用角度看,在我國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以電力網絡為(wei) 核心的能源互聯網體(ti) 係的建設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將助力儲(chu) 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並實現裝機規模的高速發展。此外,在能源互聯網中,不僅(jin) 是儲(chu) 電技術,儲(chu) 熱、儲(chu) 氣、儲(chu) 氫技術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與(yu) 能源消費革命、電力改革相結合,近期我國有望在分布式能源、微網、需求側(ce) 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於(yu) 數據的能源服務等領域率先實現能源與(yu) 互聯網的初步融合。
  在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力度推廣和應用電動汽車的大背景下,作為(wei) 一種移動的儲(chu) 能單元,電動汽車也將在能源互聯網的架構下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大規模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正分別從(cong) 輸電側(ce) 和配電側(ce) 衝(chong) 擊和威脅著傳(chuan) 統電網的結構和運行安全。作為(wei) 調節發電側(ce) 電力供給與(yu) 用電側(ce) 電力負荷的一種有效思路,需求響應可以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有效整合起來,對於(yu) 解決(jue) 電動汽車充電負荷、幫助電網實現削峰填穀,同時接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雖然現階段中國的儲(chu) 能產(chan) 業(ye) 仍麵臨(lin) 政策缺失、技術指標尚待提高、係統容量較小、成本過高、應用價(jia) 值不明晰、參與(yu) 電力市場的機製不健全等問題,但作為(wei) 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並網,提高用電側(ce) 能效的有利手段,未來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的快速應用發展已成定局。如果2015年是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微風漸起、儲(chu) 能技術蓄勢待發的一年,那麽(me) “十三五”期間,則是儲(chu) 能實現價(jia) 值突破、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商業(ye) 化運營的新紀元。
  (《中國能源報》 張靜/中關(guan) 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秘書(shu)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