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為(wei) 終端公司手機產(chan) 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在23日舉(ju) 行的2015年移動智能終端峰會(hui) 上透露,可能明年下半年商用石墨烯電池技術。
華為(wei) 終端公司手機產(chan) 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在23日舉(ju) 行的2015年移動智能終端峰會(hui) 上透露,可能明年下半年商用石墨烯電池技術。國內(nei) 石墨烯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科研和民用層麵均取得不少成果。分析人士指出,繼《關(guan) 於(yu) 加快石墨烯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作出頂層規劃後,產(chan) 業(ye) 配套政策有望進一步出台,將推動石墨烯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商用漸近和政策扶持有助拓展A股石墨烯概念的上行空間,建議重點關(guan) 注有望率先實現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公司。
華為(wei) 石墨烯電池技術即將商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12月23日消息,華為(wei) 終端公司手機產(chan) 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在23日舉(ju) 行的2015年移動智能終端峰會(hui) 上透露,可能明年下半年商用石墨烯電池技術。李昌竹介紹,之前在日本舉(ju) 辦的一次研討會(hui) 上,華為(wei) 已經演示了這種使用納米、石墨烯的相關(guan) 技術,可以讓3000毫安電池在5分鍾之內(nei) 充滿50%電量。目前,該技術還存在一些安全因素需要考慮。
石墨烯的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近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一種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氮摻雜有序介孔石墨烯。該材料具有極佳的電化學儲(chu) 能特性,可用作電動車的“超強電池”:充電隻需7秒鍾,即可續航35公裏。相關(guan) 研究成果已於(yu) 18日發表在世界頂級期刊《科學》上。
在民用層麵,上海烯望信息研發了基於(yu) 石墨烯材料的智能穿戴產(chan) 品——石墨烯遠紅外智能艾灸理療服,利用石墨烯發熱膜的遠紅外波段與(yu) 人體(ti) 自身的遠紅外波段高匹配度的特點,結合傳(chuan) 統醫學的艾灸原理,實現保暖治病。據介紹,石墨烯發熱膜是“保暖”的關(guan) 鍵,每套石墨烯理療服都配有一張石墨烯理療貼,內(nei) 含石墨烯發熱膜一片,可以貼在理療服內(nei) 襯的各個(ge) 部位進行發熱,其內(nei) 的碳原子產(chan) 生的熱能3秒內(nei) 迅速升溫,可加熱至20℃至60℃,通過控製盒自由調節溫度,USB循環充電長期使用,結合石墨烯理療專(zhuan) 用艾灸包將達到更好的效果,安全智能。
石墨烯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石墨烯新企業(ye) 新產(chan) 品遍地開花,產(chan) 業(ye) 化步伐不斷加快,製備工藝呈現多元發展,已有少數企業(ye) 具備石墨烯產(chan) 品的規模化生產(chan) 的能力。隨著製備技術的完善和製備成本的加速下降,以及國家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政策的密集出台,大批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到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進程中。
東(dong) 方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全球石墨烯技術專(zhuan) 利正由製備工藝向下遊應用轉變,未來石墨烯有望加快同下遊應用行業(ye) 結合,推動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進程。我國石墨烯專(zhuan) 利主體(ti) 多為(wei) 高等院校,研發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脫節。未來國內(nei) 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發展需要改變傳(chuan) 統“產(chan) 學研”模式,政策向研發和應用企業(ye) 端轉移,進而加快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進程。未來五年“先突破關(guan) 鍵技術,後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發展路線,在前期關(guan) 鍵共性技術突破之後有利於(yu) 企業(ye) 盈利向好。
11月30日,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石墨烯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對石墨烯產(chan) 業(ye) 的未來發展做出了頂層規劃,明確了石墨烯先導產(chan) 業(ye) 的地位。預計後續石墨烯產(chan) 業(ye) 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出台,推動石墨烯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發展意見》不僅(jin) 涉及產(chan) 業(ye) 發展的總體(ti) 目標基本原則,還提到引導投融資等具體(ti) 性事務,發展路徑清晰,是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的又一重大利好。
受益政策扶持和產(chan) 業(ye) 化提速,A股市場石墨烯概念有望獲得資金青睞。品種上,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由於(yu) 目前石墨烯行業(ye) 整體(ti) 盈利模式不明,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仍未打通,企業(ye) 發展仍存風險,建議重點關(guan) 注有望率先實現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公司。(《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