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多數石墨烯還未走出實驗室 資本狂熱讓企業哭笑不得
多數石墨烯還未走出實驗室 資本狂熱讓企業哭笑不得 2015-12-08 17:24:59

摘要: 每當石墨烯概念熱炒的時候,都有不懂產(chan) 業(ye) 也不懂股市的大爺大媽來問我,石墨烯這個(ge) 東(dong) 西好不好?我隻能告訴他們(men) 未來的前景肯定好,但何時能量產(chan) 、商業(ye) 化並有公司以此為(wei) 主業(ye) ,真說不準

  ◎每經記者 師燁東(dong)  
        在A股市場中,石墨烯概念無疑是熱點題材之一。近年來,稍有風吹草動的利好,石墨烯概念股便有可能集體(ti) 漲停。實際上,石墨烯被發現之後,一度因為(wei) 各方麵潛在的優(you) 異性能被認為(wei) 是材料界的無冕之王。

但理想很豐(feng) 滿,現實則很骨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企業(ye) 奔著概念炒作而投資石墨烯產(chan) 業(ye) ,更有公司反複澄清卻被市場不斷炒作,資本的狂熱可見一斑。但從(cong) 技術的實際應用到可以量產(chan) 的具體(ti) 產(chan) 品,國內(nei) 外目前都沒有實現實驗室之外的突破,石墨烯要真正實現商業(ye) 運用還任重道遠。

11月30日,工信部等三部委一紙《關(guan) 於(yu) 加快石墨烯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台,十餘(yu) 隻石墨烯概念股齊齊漲停。

對於(yu) 資本市場而言,石墨烯早已不是新的熱點。這種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認為(wei) 是“新材料之王”,一旦石墨烯商業(ye) 應用實現突破,未來前景難以估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中國的石墨烯概念股公司裏,進展較為(wei) 順利的目前已經開始有實驗性的產(chan) 品進行生產(chan) 、測試,但更多上市公司僅(jin) 僅(jin) 是宣布欲投資石墨烯相關(guan) 項目,隨後便沒了下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李永峰在表示,在石墨烯產(chan) 業(ye) 裏,炒概念的企業(ye) 和資金很多,這反而不利於(yu) 行業(ye) 發展。“趁著國家當前新的扶持政策,無論是科研人員還是資本,都應該踏踏實實去做,才有利於(yu) 這個(ge) 行業(ye) 的發展。”

石墨烯概念受熱捧:德爾未來股價(jia) 3月飆漲120%

在資本市場的熱切關(guan) 注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謀劃投資石墨烯項目。剛剛搭上石墨烯快車的德爾未來於(yu) 今年8月10日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不超過20億(yi) 元用於(yu) 投資含石墨烯超級鋰電池項目,並承諾項目完全達產(chan) 後可實現年均營業(ye) 收入10.08億(yi) 元,年均淨利潤1.54億(yi) 元。

自今年9月之後,德爾未來股價(jia) 從(cong) 不足11元一路飆升至24元,3個(ge) 月不到的時間股價(jia) 飆升超過120%,大幅超過同期大盤上漲幅度。

同樣因石墨烯概念大漲的還有樂(le) 通股份。11月26日之後的三個(ge) 交易日裏,樂(le) 通股份連續收獲三個(ge) 漲停。但是樂(le) 通股份的石墨烯項目卻已經有將近一年沒有過消息。公司最早涉及石墨烯是在2013年。當年1月,樂(le) 通股份與(yu) 寧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墨西)簽訂協議,雙方商定組建合資公司從(cong) 事石墨烯油墨的研發和生產(chan) ,計劃總投資1億(yi) 元,公司的注冊(ce) 資金為(wei) 3000萬(wan) 元,其中樂(le) 通股份以現金出資2400萬(wan) 元,占合資公司80%的股份,樂(le) 通股份由此搖身一變成為(wei) 石墨烯概念股。

不過,自從(cong) 2013年初提出合資公司之後便沒有了下文。直至2014年9月26日,樂(le) 通股份發布公告稱,決(jue) 定暫緩成立合資公司,繼續觀察市場情況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成立合資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就公司石墨烯項目進行問詢,樂(le) 通股份在回複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對於(yu) 是否與(yu) 寧波墨西組建合資公司,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而公司目前正在研發石墨烯相關(guan) 材料。對於(yu) 研發相關(guan) 的進展情況,記者試圖獲得更多信息,但是樂(le) 通股份並沒有透露。

實際上,2014年以來,至少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都曾宣布將進入石墨烯領域,然而在宣布之後往往都沒有了下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資本市場的浮躁讓很多企業(ye) 有了投機取巧來“做局”的機會(hui) ,很多聲稱的投資與(yu) 技術研發合作,往往“隻做宣傳(chuan) ,沒有動作。還沒有投資,企業(ye) 就在股市上大肆宣傳(chuan) 要研究石墨烯,市值暴漲,真正的石墨烯研發卻不見動作”。

產(chan) 品概念模糊不清:很多“石墨烯”產(chan) 品,難與(yu) 單層掛鉤

資本熱炒石墨烯概念背後,除了其可能存在的前景,石墨烯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概念上的混淆,也為(wei) 炒作提供了便利。從(cong) 概念上講,石墨烯是指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材料,而石墨烯的超低電阻率、高導熱率、高強度等多種“超級”性質,正是石墨烯在單層結構時才能擁有的,很多號稱“石墨烯”的產(chan) 品,卻難以和單層掛鉤。

博士期間在清華大學主攻石墨烯材料方向的馮(feng) 紅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內(nei) 學界對於(yu) 石墨烯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概念的定義(yi) 比較寬泛,這也是行業(ye) 內(nei) 出現眾(zhong) 多企業(ye) 及“石墨烯類”產(chan) 品的原因。

以市場曾反複炒作的石墨烯電池為(wei) 例,“充電速度為(wei) 普通電池的1000倍”、“充電十分鍾能跑1000公裏”等曾經被認為(wei) 將是石墨烯電池能帶來的突破。然而就目前來言,究竟什麽(me) 是石墨烯電池都難以定義(yi) ,也未能看到有進展性研究。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劉冠偉(wei) 甚至直接撰文稱“石墨烯電池技術接近於(yu) 不存在,其噱頭意義(yi) 遠大於(yu) 使用價(jia) 值”。

石墨烯概念股中另一家熱點公司華麗(li) 家族則在今年陷入了石墨烯手機的爭(zheng) 議。其大股東(dong) 是上海南江集團,擁有寧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而在今年華麗(li) 家族又發布了擬定增收購北京墨烯(擁有寧波墨西與(yu) 重慶墨希股權)控股的預案。公司表示,“2015年,墨烯集團會(hui) 有批量的訂單產(chan) 生和執行,石墨烯將開始逐步進入各行各業(ye) ;寧波墨西成立於(yu) 2012年4月,主營石墨烯及製品研發、生產(chan) 、批發和應用技術谘詢服務,將建立年產(chan) 千噸級石墨烯生產(chan) 線。重慶墨希成立於(yu) 2013年3月,主營石墨烯產(chan) 品的研製、生產(chan) 和銷售,將建立年產(chan) 百萬(wan) 平米級石墨烯薄膜生產(chan) 線。”

對於(yu) 該兩(liang) 條生產(chan) 線,該公司在回複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盡管公司目前沒有直接投資石墨烯項目,但是擬收購的兩(liang) 家公司相關(guan) 產(chan) 品已達到規模化生產(chan) 能力,具體(ti) 的產(chan) 能將根據銷售訂單情況確定。

對於(yu) “千噸、百萬(wan) 級”這樣的石墨烯量級,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卻有所質疑。“目前的確有一些打著石墨烯名號的產(chan) 品可以量產(chan) ,但是這些產(chan) 品隻能叫類石墨烯產(chan) 品,甚至是就不是石墨烯產(chan) 品。比如說石墨烯粉體(ti) ,多層的粉體(ti) 現在國內(nei) 的企業(ye) 可以量產(chan) ,但是多層粉體(ti) 比起單層粉體(ti) 會(hui) 喪(sang) 失一些石墨烯特有的性質。諸如一些公司提出的氧化石墨烯等產(chan) 品,其實算不上石墨烯,隻能叫做碳氧混合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教授告訴記者,“在石墨烯的產(chan) 品上,企業(ye) 喊的數字越大,真實性就越難保證,越可能不是真正的單層石墨烯。”

黑龍江省石墨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陳育群則直接質疑,“單層或者少層數的石墨烯產(chan) 品,目前還多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主要需求方也是研究機構與(yu) 學校,購買(mai) 時都是按克來計算。如果不是類石墨烯產(chan) 品,而是石墨烯產(chan) 品,真的能生產(chan) 出來幾百噸,賣給誰去?”

多數項目仍處研究狀態:僅(jin) 掌握生產(chan) 方法,沒有具體(ti) 產(chan) 品

被認為(wei) 是石墨烯概念股領頭者的方大碳素(600516,SH)是國內(nei) 碳素及石墨製品的龍頭企業(ye) 之一,公司被認為(wei) 有實力發展、生產(chan) 石墨烯產(chan) 品,並且早於(yu) 2013年便獲得了石墨烯材料的生產(chan) 專(zhuan) 利。在去年石墨烯概念股大漲時,曾有媒體(ti) 就石墨烯產(chan) 品采訪方大碳素,公司卻回應稱“石墨烯產(chan) 品目前還處於(yu) 研發狀態,僅(jin) 僅(jin) 是掌握了石墨烯的一種生產(chan) 方法,並沒有具體(ti) 的產(chan) 品。股票暴漲隻是市場的炒作,產(chan) 品離市場還遠。”記者在方大碳素去年的年報及今年的半年報中,並未發現關(guan) 於(yu) 石墨烯的相關(guan) 項目。對於(yu) 方大碳素目前相關(guan) 石墨烯研究進展如何,公司證券辦相關(guan) 人員並未回複。

東(dong) 旭光電則於(yu) 去年宣布布局石墨烯產(chan) 業(ye) ,公司於(yu) 2014年6月與(yu) 北理工簽署合作協議,打造“東(dong) 旭光電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對於(yu) 公司目前石墨烯產(chan) 品的投入,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相關(guan) 研究還在實驗研究階段,並沒有產(chan) 品投入量產(chan) 。具體(ti) 未來如何發展,要看未來研發情況而定。

除了研究中的項目,還有概念股公司目前以投資石墨烯項目為(wei) 主。烯碳新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在石墨烯領域的發展定位是“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平台”公司,即通過“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的方式,成為(wei) 石墨烯產(chan) 業(ye) 化的樞紐型服務平台公司。據了解,公司目前已經參投了相關(guan) 石墨烯基地及公司。

資本浮躁影響科研:炒概念的資金太多,不利於(yu) 行業(ye) 發展

近兩(liang) 年來,有上市公司已經數次否認涉及到石墨烯相關(guan) 產(chan) 品,仍然能在否認兩(liang) 年之後逢石墨烯概念就被熱炒而大漲。

從(cong) 2013年至今,每逢石墨烯概念股大漲,旗下擁有電池子公司的維科精華一次都沒落下。更為(wei) 諷刺的是,該公司自2013年便開始澄清公司沒有石墨烯項目,卻仍然擋不住股市中的熱錢洶湧而來。

早在2013的一輪石墨烯概念暴漲時期,維科精華便曾在短短3日股價(jia) 上漲25%,當時公司便澄清過旗下業(ye) 務沒有石墨烯項目。

在11月30日跟隨石墨烯板塊漲停後,維科精華對於(yu) 其仍然被歸入石墨烯概念股有點哭笑不得。公司在回複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men) 已經一直在澄清了,公司真的沒有石墨烯相關(guan) 的項目”。

類似的還有新華錦。早在2014年6月時,上市公司就曾經澄清與(yu) 石墨烯無關(guan) 。接受采訪時新華錦方麵亦表示,相關(guan) 石墨烯的項目與(yu) 集團公司有關(guan) ,上市公司並無相關(guan) 項目。

一位券商分析師則直言,之所以會(hui) 出現公司澄清沒有相關(guan) 項目仍被熱炒的現象,就是因為(wei) 看好石墨烯的前景炒概念。“至於(yu) 多少年才能量產(chan) 而後商業(ye) 化,並沒有人關(guan) 心。”

一位石墨行業(ye) 的業(ye) 內(nei) 人士對此也頗為(wei) 無奈。“每當石墨烯概念熱炒的時候,都會(hui) 有一些不懂產(chan) 業(ye) 也不懂股市的大爺大媽來問我,石墨烯這個(ge) 東(dong) 西好不好?我隻能告訴他們(men) 未來的前景肯定好,但是什麽(me) 時候能量產(chan) 、商業(ye) 化並有公司以此為(wei) 主營業(ye) 務,真說不準。”

李永峰認為(wei) ,資本的浮躁甚至帶入到了研究中。“現在進入石墨烯行業(ye) 的企業(ye) 和資金都比較多,這是好事。但是,現在炒概念的企業(ye) 與(yu) 資金也很多,反而不利於(yu) 行業(ye) 發展。趁著國家當前新的扶持政策,資本應該挑真正有所發展的去做,才有利於(yu) 這個(ge) 行業(ye) 的發展。”

多方麵技術難以突破 石墨烯電池名不副實

◎每經實習(xi) 記者 馮(feng) 彪 記者 師燁東(dong)

11月26日,華為(wei) 的一款手機上市前,消息稱該手機使用了石墨烯電池。受此影響,當日石墨烯概念股領漲大盤。

盡管隨後華為(wei) 證實手機並未使用石墨烯電池,但資本市場對於(yu) 石墨烯電池仍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但不少學者認為(wei) ,目前多方麵技術難以突破,真正的石墨烯還是一種處於(yu) 實驗室的產(chan) 物,其實現量產(chan) 仍然遙遙無期。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劉冠偉(wei)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首先如何定義(yi) 石墨烯電池就存在分歧:“電極材料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就定義(yi) 為(wei) 石墨烯電池存在誤導。關(guan) 於(yu) 石墨烯電池的新聞都僅(jin) 限於(yu) 一些皮毛的報道,連電池的結構和反應機理示意圖都沒有,也缺乏具體(ti) 的能量密度、電壓、循環壽命等具體(ti) 技術參數。對於(yu) 電池工業(ye) 來說,沒有這些信息,報道出來的新聞缺乏最基本的可信度,虛假誇大宣傳(chuan) 的可能性極大。”

石墨烯電池“名不副實”

鑒於(yu) 石墨烯可能存在的突出性能,近年來關(guan) 於(yu) 石墨烯應用的消息總能引發關(guan) 注。這其中最出風頭的,還是石墨烯電池。但這卻很難得到業(ye) 內(nei) 卻人士的認可。劉冠偉(wei) 認為(wei) ,石墨烯可以做導電劑,促進鋰電池快充放,理論上能提高倍率性能,但若分散工藝不到位,混料不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石墨烯的成本過高、在鋰電池中工藝特性不兼容等問題,使得‘石墨烯電池’這個(ge) 技術接近於(yu) 不存在,其噱頭意義(yi) 遠大於(yu) 實用價(jia) 值。”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李永峰同樣持質疑態度。他認為(wei) ,目前石墨烯在電池上的應用,主要是和矽結合在電池負極裏麵代替原來的石墨,這樣可以提升電池的整體(ti) 容量和充電速度,但性能提升效果有限,網上傳(chuan) 言顛覆式提升並不太現實。此外,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提及,石墨烯表麵特性受化學狀態影響巨大,批次穩定性、循環壽命等問題也比較難以滿足鋰電池生產(chan) 的細致要求。

此前網上曾有消息稱比亞(ya) 迪公司也正在研究石墨烯在鋰電池上的應用,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比亞(ya) 迪相關(guan) 負責人處了解到,比亞(ya) 迪的電池目前仍是運用磷酸鐵錳鋰,並沒有用到石墨烯。

盡管目前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所謂的石墨烯電池隻是炒作,但在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朱宏偉(wei) 看來,說技術完全不存在也過於(yu) 絕對,“隨著技術和工藝成熟,通過石墨烯來提升電池性能未來是可以實現的”。

高端技術仍在實驗室內(nei)

實際上,不僅(jin) 是石墨烯電池,石墨烯的許多優(you) 質性能及產(chan) 品目前還難以在實驗室之外的地方展現,而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批量化生產(chan) 更是遙遙無期。

概念上講,石墨烯是隻有一個(ge) 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意味著真正的石墨烯是單層的,僅(jin) 有一個(ge) 原子的厚度,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一種材料。正是在單層的條件下,石墨烯才具備多重讓人驚喜的屬性。比如在納米級別上,其強度是鋼鐵的20倍,但同時具有20%拉伸不斷裂的柔性;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隻吸收2.3%的光;導熱係數高達5300W/m·K,高於(yu) 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 cm2/V·s。這些優(you) 異的性質,被認為(wei) 是石墨烯可以顛覆很多產(chan) 業(ye) 的原因。

盡管其在下遊應用上有可見的產(chan) 品,但是中信建投的報告同樣顯示,具備優(you) 異性質的產(chan) 品何時能走出實驗室仍然是未知數。例如石墨烯作為(wei) 透明導電膜使用時,其工業(ye) 產(chan) 品的製備便存在一定的瓶頸,使得產(chan) 品中石墨烯原油的電導率低等特性無法發揮;石墨烯替代矽應用於(yu) 用於(yu) 高性能集成電路和新型納米電子器件中,也由於(yu) 單層石墨烯沒有帶隙,無法實現邏輯電路必需的晶體(ti) 管開關(guan) 功能,工藝複雜性程度大幅提高,在微電子領域廣泛使用還有待時日。

朱宏偉(wei) 表示:“目前石墨烯應用比較成熟的領域多集中在中低端添加石墨烯類物質的產(chan) 品,真正能夠顯示石墨烯特殊性能的高端應用尚在實驗室之中,短期內(nei) 批量生產(chan) 和商用還有困難。”

替代品價(jia) 格仍高高在上 單層石墨烯商用遙遙無期

每經記者 師燁東(dong) 實習(xi) 記者 馮(feng) 彪

最近,三部委發文力挺石墨烯成為(wei) 先導產(chan) 業(ye) ,一些公司亦宣布已經可以量產(chan) 石墨烯,甚至成本已經可以低至3元/克,一時間國內(nei) 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似乎已然“風光無限好”。

然而,宣布量產(chan) 的石墨烯手機等產(chan) 品遲遲見不到“真身”,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此產(chan) 生質疑。一些宣布可以被量產(chan) 並應用於(yu) 諸如鋰電池等產(chan) 品中的石墨烯類物質,價(jia) 格卻都是可替代物30倍左右,被認為(wei) 並無商業(ye) 價(jia) 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程群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單層石墨烯的各種優(you) 異性能,還僅(jin) 僅(jin) 隻能在實驗室體(ti) 現出來,石墨烯何時能真正量產(chan) 以及低成本量產(chan) 後的商業(ye) 化,目前仍然看不到方向。

量產(chan) “石墨烯”依然很貴

數年前,石墨烯的價(jia) 格曾高達每克5000元,遠超黃金價(jia) 格。近年來,有一些企業(ye) 宣稱實現了量產(chan) ,石墨烯價(jia) 格甚至下降到每克3~5元。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李永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宣稱已經實現量產(chan) 的石墨烯並非真正單層的石墨烯,而大多是晶格缺陷較高、多層堆疊的石墨烯類產(chan) 品,隻能保持石墨烯部分特性。

程群峰表示,目前科研單位做研究用的、品質好一點的氧化石墨烯,價(jia) 格都在每克上千元左右,而真正單層石墨烯的價(jia) 格仍然是每克數千元甚至數萬(wan) 元。

按此價(jia) 格來對比此前在市場上反複被熱炒的石墨烯電池,鋰離子電池裏用的石墨電極和導電炭黑價(jia) 格在每噸10萬(wan) 元左右,根本沒有可比性。

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劉冠偉(wei) 看來,即便是實現量產(chan) 的所謂“石墨烯”,其對於(yu) 鋰電池來說成本也仍然也高到沒有商用價(jia) 值。“且不說石墨烯作為(wei) 負極究竟是否能實現,即便低成本的材料可以做替代用,每克3元,意味著每噸300萬(wan) 元,相比石墨價(jia) 格仍然高出30倍。”

石墨烯類材料亦被認為(wei) 未來有可能成為(wei) 電子觸摸屏導電膜的材料。目前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觸摸屏導電膜的主流材料仍然是ITO,中信建投在一份報告中顯示,ITO普遍的報價(jia) 200~300元/平方米,國產(chan) 最低價(jia) 格也能達到80~ 100元/平方米,常州二維碳素提供的石墨烯價(jia) 格在300元/平方米以上,而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成本降到100元/平方米才能有競爭(zheng) 力。

商業(ye) 化方向仍不明確

價(jia) 格之外,無論是類石墨烯產(chan) 品還是真正的單層石墨烯,其未來應用方向目前並不明朗。

程群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些廠家宣稱可以量產(chan) 百噸級別的石墨烯,其實量產(chan) 出來的是氧化石墨烯。“目前品質好的石墨烯與(yu) 氧化石墨烯,主要是院校及機構做科研用,消費量十分有限;至於(yu) 還有哪裏能用到氧化石墨烯,目前並不明確。”

在程群峰看來,對於(yu) 石墨烯的應用,目前能看到兩(liang) 個(ge) 方向,第一個(ge) 是軍(jun) 工航天等需要的高精尖技術產(chan) 品,但是這類產(chan) 品往往並不需要量產(chan) ,難以形成大規模商業(ye) 應用;其次是諸如輪胎等一些低端產(chan) 品中的輔助材料,但是添加的往往都是石墨烯類產(chan) 品,並非真正的石墨烯。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朱宏偉(wei) 同樣認為(wei) ,石墨烯在高端產(chan) 品上的應用還是個(ge) 世界性難題,“原來矽、塑料等材料都是上百年才應用成熟。石墨烯從(cong) 發現到目前不過短短10來年時間,成熟的製備技術還很漫長。現在一些企業(ye) 如果想通過石墨烯商用盈利,我認為(wei) 短期根本不可能。”

“之前國內(nei) 許多科研機構研究碳納米管,但是20多年過去了,都沒有實現商業(ye) 化突破。石墨烯的商業(ye) 化應用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真正單層石墨烯顛覆性的商業(ye) 化生產(chan) 應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後才有實現的可能。”程群峰說。

低端材料無技術含量 石墨烯應做高端應用

◎每經記者 師燁東(dong)

在資本市場熱炒數年石墨烯之後,政府部門終於(yu) 開始出手。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也共同發文力挺行業(ye) 發展,將其提升到“先導產(chan) 業(ye) ”的高度。資本市場上石墨烯更是頗受追捧,相關(guan) 概念股頻繁漲停。

石墨烯到底何以“集萬(wan) 千寵愛於(yu) 一身”?我國目前的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的優(you) 勢和未來的挑戰有哪些?下一步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又將如何著力?

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采訪了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e) 協會(hui) 石墨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榮華、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袁國輝、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李永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劉冠偉(wei) 等數位專(zhuan) 家學者。

石墨烯將成先導產(chan) 業(ye)

NBD:工信部等部委為(wei) 何選中石墨烯作為(wei) 先導產(chan) 業(ye) ?

袁國輝:石墨烯作為(wei) 一種新材料,有很多潛在的功能和應用。盡管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但是如果未來技術能有突破,市場規模將難以限量。現在工信部等提出“把石墨烯產(chan) 業(ye) 打造成先導產(chan) 業(ye) ”,體(ti) 現了國家看好其未來在多個(ge) 領域能產(chan) 生的效益。我認為(wei) 這是政府對產(chan) 業(ye) 的戰略性考慮,出台扶持文件能夠對我國的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劉冠偉(wei) :長久以來,“中國製造”都被貼上“大而不強”的標簽。現在政府扶持石墨烯產(chan) 業(ye) ,我覺得出發點是希望把製造業(ye) 和材料品質有所提升。但是扶持產(chan) 業(ye) 應該在哪裏發力,我覺得很多細節還有待商榷。

NBD:當前,我國的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有哪些優(you) 勢及劣勢?

劉榮華:目前石墨烯的主要製備方式是利用天然石墨,我國的石墨資源儲(chu) 存豐(feng) 富,這是第一個(ge) 優(you) 勢。其次,我國的市場規模大,現在企業(ye) 投資也非常積極,資本也很充足。

李永峰:石墨礦資源相對豐(feng) 富,研究人員眾(zhong) 多,政府現在也有不小的扶持力度,這都是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優(you) 勢。但是劣勢就是整個(ge) 業(ye) 內(nei) 都很浮躁,炒石墨烯概念的企業(ye) 與(yu) 資本比較多,反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研。

建議瞄準高端市場

NBD:推進石墨烯量產(chan) 和商業(ye) 化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點?

劉榮華:目前石墨烯製備工藝還不成熟,這導致產(chan) 品性能不穩定,而且成本下不去。另外,我認為(wei) 當前石墨烯在產(chan) 業(ye) 下遊對接方麵也存在問題。現在做石墨烯的主要是科研人員,他們(men) 很懂技術但卻不懂市場。因此可能科研人員花費大量人力精力做出的產(chan) 品,市場根本不需要。因此,需要把“產(chan) 學研”緊密聯係起來。另外,我認為(wei) ,目前石墨烯產(chan) 業(ye) 的定位太低。目前石墨烯多用於(yu) 複合材料,這些領域對石墨烯的要求不是太高。

NBD:下一步,行業(ye) 發展應該哪些方麵著力?

劉榮華:我建議應該瞄準商端的市場,做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產(chan) 品,這樣才能體(ti) 現出石墨烯的性價(jia) 比。現在做石墨烯的主要是科研人員自己設立的小企業(ye) ,我認為(wei) 現在迫切需要一些大企業(ye) 來推動技術研發。再就是現在很多地方都建起了石墨烯產(chan) 業(ye) 園區,我認為(wei) 應該從(cong) 國家層麵引導產(chan) 業(ye) 布局規劃,不能每個(ge) 地方都生產(chan) 同樣的產(chan) 品,從(cong) 而導致低端產(chan) 品過剩的局麵。各地的園區應該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在材料製備、電池、通信設備等領域做出自己的專(zhuan) 長特色。最後,企業(ye) 技術研發的風險都比較大,我建議政府、金融機構能夠合力分擔一些企業(ye) 的風險。

劉冠偉(wei) :國內(nei) 現在很多企業(ye) 及資本都把過多的經曆放在了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類的物質上。這些材料性能很一般,成本不低,也很難做出比較高技術含量的產(chan) 品。把精力放在這些材料上麵,與(yu) 國家想要的石墨烯產(chan) 業(ye) 發展是背道而馳的。石墨烯做真正高端的應用,可能會(hui) 有一些前景。無論是資本還是國家,都應該找到最合適的、最值得的地方去進行投資。(《每日經濟新聞》 師燁東(d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