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2018年的光伏乃至整個(ge) 可再生能源盤子,“531新政”無疑是最熱的話題。
梳理2018年的光伏乃至整個(ge) 可再生能源盤子,“531新政”無疑是最熱的話題。
新政如巨石擊水。有媒體(ti) 做過新政出台後的行業(ye) 信心調查:近八成無信心,超四成想轉行,更有甚者用“哀鴻遍野”形容新政推出後對光伏行業(ye) 之影響。
為(wei) 應對業(ye) 界的軒然大波,國家有關(guan) 部門5月31日同步刊發新政解讀文章,幾乎是10日之內(nei) ,召開行業(ye) 協會(hui) 與(yu) 企業(ye) 座談會(hui) 、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釋放出與(yu) 新政同樣堅定的信號: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
半年過去,當時仿佛沸騰到爆的業(ye) 界情緒、“損失超萬(wan) 億(yi) 、250餘(yu) 萬(wan) 人就業(ye) 受影響”的駭人大話已跌落凡間,自詡“自掛東(dong) 南枝”的同樣悄無聲息。隨著光伏行業(ye) 上市公司半年財報的陸續披露,光伏行業(ye) 儼(yan) 然一派海晏河清。
時至今日再說平價(jia) ,行業(ye) 內(nei) 外倒有了更多的平心靜氣……
“531新政”無非比業(ye) 界想象的來得更早些,而早些恰恰體(ti) 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取消國家補貼,實現平價(jia) 上網,在光伏圈大夥(huo) 兒(er) 心知肚明,隻是對時間選擇上各有思量。
“531”節點早焉,晚焉?
花開兩(liang) 朵,各表一枝。
先說光伏發展的必然。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發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的戰略部署。這也決(jue) 定了新時代的能源工作具有的兩(liang) 個(ge) 明顯特點:既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推進能源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國策,亦是時代選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必然要求。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清潔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領悟這些重要論述,便會(hui) 明白:調整能源結構,就必須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再說光伏發展潛在的風險。2016年8月,習(xi) 總書(shu) 記視察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總書(shu) 記對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等優(you) 勢發展清潔能源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深刻指出,發展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要做好規劃和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突出規範性和有序性。
毋庸置疑,“規範性和有序性”應該是總書(shu) 記講話的核心要義(yi) 之一,進而言之,不規範、無序已經成為(wei) 光伏行業(ye) 亟待關(guan) 注並需解決(jue) 的問題。
事實上,經過近10年的躍進,中國光伏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也潛在著相當的風險。正如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多年來成就的光伏盛宴實質上並不隻是因為(wei) 光伏行業(ye) 本身對社會(hui) 財富產(chan) 生了增益,還因為(wei) 國家信用對補貼的擔保形成的盈利預期吸引大量的資金湧入而產(chan) 生。
有數字統計,目前全國累計光伏企業(ye) 補貼缺口突破1200億(yi) 元。從(cong) 某個(ge) 意義(yi) 上說,這1200多億(yi) 的補貼缺口,帶動了逾萬(wan) 億(yi) 左右的資金投入。目前光伏上市企業(ye) 的負債(zhai) 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保守估計這1萬(wan) 億(yi) 資金裏麵至少應該有3000億(yi) 到5000億(yi) 是各類債(zhai) 務。
用一個(ge) 債(zhai) 務去放大產(chan) 生更大的債(zhai) 務,顯然,這是一個(ge) 不可持續的過程。把新政簡單地稱之為(wei) “急刹車”、甚至“亂(luan) 作為(wei) ”明顯對行業(ye) 深層次的問題缺少了深度思考、戰略眼光。光伏行業(ye) 此種模式的粗放生長,應該是到此結束!光伏業(ye) 內(nei) 存在的缺乏管製、亂(luan) 象較多的問題,不夠規範和有序是問題的主要根源。
靠補貼來扶持的行業(ye) 與(yu) 風險也靠得最近。100多年前發生在英倫(lun) 的故事殷鑒不遠。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裏克.巴斯夏在《和諧經濟論》裏對此有詳細講述。
從(cong) 1845年開始,愛爾蘭(lan) 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有幾十萬(wan) 人餓死,饑荒的原因並不在於(yu) 連續幾年的歉收,真正的罪魁禍首在於(yu) 1815年頒布的《穀物法》。
該法規定對外國糧食進口征收很重的關(guan) 稅,而對國內(nei) 的糧食出口卻給予很高的補貼。
這樣一來,英國就不能通過進口糧食來彌補國內(nei) 的歉收。相反,國內(nei) 已經很短缺的糧食卻被商人拿來出口,賺取高額補貼。從(cong) 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1846年,《穀物法》被廢除,英國也真正走向了自由貿易主義(yi) 的道路。
就在眼前,德國因光伏補貼問題,引發光伏市場低迷至今,本土光伏企業(ye) 不到2年時間全線崩盤。來者可追,行業(ye) 要健康發展,須為(wei) 之計深遠。
補貼,從(cong) 根本上講,既是一種扶持,也是一種政策導向。但任何一個(ge) 行業(ye) ,靠補貼去發展和維護都不可持續。為(wei) 光伏提供補貼是為(wei) 了最終取消補貼。國家取消補貼的實際行動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趨勢使然,體(ti) 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
我國的光伏產(chan) 業(ye) 有今天的體(ti) 量與(yu) 優(you) 勢,政策扶持功不可沒。但要實現光伏產(chan) 業(ye) 高質量的發展,提升行業(ye) 的內(nei) 生動力,補貼政策的驅動必須降溫,轉而要靠新政的倒逼效應推動實現行業(ye) 新一輪洗牌,打壓部分非理性的擴張,避免造成產(chan) 能新的過剩。
新政的出台時間僅(jin) 比業(ye) 內(nei) 預測提早不到一年的時間。早乎哉?不早也!
光伏平價(jia) 上網趨勢日漸明朗
光伏告別補貼,推動平價(jia) 上網,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自身發展的結果。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以其可獲得性強的優(you) 勢而備受關(guan) 注。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有效政策措施,實現了光伏行業(ye) 快速發展。2017年光伏發電達到1182億(yi) 千瓦時。光伏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我國為(wei) 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
光伏產(chan) 業(ye) 體(ti) 係占據全球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的主導地位。我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光伏主要產(chan) 品產(chan) 量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並持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中國產(chan) 品在2017年的全球產(chan) 量占比中:多晶矽占55%、矽片占83%、電池片占68%、組件占71%、光伏應用市場占47%,各環節產(chan) 量前10名的企業(ye) 中有半數以上位於(yu) 中國大陸。
今年多晶矽有望占到全球的60%。在“一帶一路”倡議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ye) 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產(chan) 業(ye) 技術成為(wei) 推動行業(ye) 發展的重要引領。光伏製造企業(ye) 普遍加大高技術研發投入。近三年來光伏組件轉換效率提高明顯,單晶和多晶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0.2%和18.6%,高效電池達到21.3%和19.2%,均為(wei) 世界領先水平。
與(yu) 此同時,成本實現大幅下降,國內(nei) 第三批領跑者基地中標電價(jia) 相比同期的光伏標杆電價(jia) 降幅在31%-40%,同比2016年領跑者下浮40%左右,青海兩(liang) 個(ge) 基地中標電價(jia) 已經低於(yu) 當地煤電標杆上網電價(jia) 。耗電成本急劇下降。
2007年,生產(chan) 1公斤多晶矽料平均耗電180千瓦時,2018年平均耗電50千瓦時,個(ge) 別企業(ye) 甚至達到了25千瓦時。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在國外資源、政策較好的中東(dong) 地區甚至投出了1.786美分/千瓦時的破紀錄價(jia) 格。
在技術優(you) 勢領先世界的同時,光伏產(chan) 業(ye) 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和就業(ye) 拉動作用愈加明顯。與(yu) 此同時,“光伏+”模式有效實現了各類社會(hui) 經濟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方麵分布式光伏打破傳(chuan) 統的能源集中供應模式,實現了電力供應和需求精確對接,使閑置屋頂等場址資源產(chan) 生價(jia) 值同時,也節省全社會(hui) 輸配電網投資成本。2017年夏季,合肥、嘉興(xing) (安徽、浙江兩(liang) 省2017年分布式光伏增速位居全國前兩(liang) 位)等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大城市,在用電負荷創曆史新高的情況下,未進行大規模電網改造和需求側(ce) 管控措施就安然度過夏季高溫,光伏頂峰的作用初步顯現。
另一方麵,從(cong) 各能源結構特性看,光伏發電設施適合建造在荒漠、荒坡、廢棄土地之上,並且可以采用漁光互補、農(nong) 光互補等多種形勢,體(ti) 現廢棄、閑置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和治理的良好效果。
光伏產(chan) 業(ye) 的技術進步成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和平價(jia) 上網的核心因素。從(cong) 2010年到2017年,僅(jin) 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就下降了73%,預計未來1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在現在基礎上將下降60%。
隨著成本不斷降低,發電經濟性日益提升,作為(wei) 戶用係統已走進千家萬(wan) 戶,並催生出更多新興(xing) 市場,光伏產(chan) 業(ye) 實現發電側(ce) 平價(jia) 上網的趨勢更加明朗。如晶科、比亞(ya) 迪、正泰等業(ye) 內(nei) 大佬,企業(ye) 發展的動能早已轉換,麵對新政表現淡定。補貼的取消,類似一場“加冕”,真的成了輿論所稱光伏行業(ye) 的“成人禮”,意味著為(wei) 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ye) 展現出更大發展空間。
當前,以風能、光伏為(wei) 主的可再生發電成本已經接近於(yu) 常規電價(jia)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近年來降速也非常明顯,逐步接近煤機、核電的發電價(jia) 格,呼喚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jia) 上網的新機製、新動能,亟待出台係統的、可操作性強的平價(jia) 上網政策。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說,新政的出台,既是推動光伏平價(jia) 上網的必然,也是一股推動光伏向前的力量。
如何讓更多光伏企業(ye) 活得更好
講到讓企業(ye) 活得更好,一個(ge) “活”字自然令人想起上世紀90年代曾風靡一時的新聞名篇《少數企業(ye) 死不了,多數企業(ye) 活不好》(詹國樞先生代表作),文章至今已20餘(yu) 年,但文章的主題與(yu) 今天光伏行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並不違和。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恪守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國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主動參與(yu) 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必然選擇。從(cong) 根本上說,企業(ye) 的生死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是企業(ye) 自身發展之使然。哈姆雷特那婦孺皆知的獨白,而今同樣在光伏行業(ye) 隱然作響。
任何一個(ge) 政策的出台都不是為(wei) 了讓企業(ye) 死掉。但不適應新政出台後的新形勢,有的企業(ye) 卻真的難以為(wei) 繼。
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對光伏發展的支持毫不動搖。“531”新政推出以來,無論是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的強力發聲,還是地方各級政府相繼推出的扶持措施,無不表明了支持光伏發展的堅定態度。
新政的正效應正在逐步顯現。2018年上半年,光伏企業(ye) 年報顯示,多數企業(ye) 淨利增長,新政倒逼各企業(ye) 加大“出海”力度,海外市場成為(wei) 光伏企業(ye) 新的增長極,盡管新政的影響或將持續釋放,但是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新政給整個(ge) 光伏行業(ye) 帶來的全麵的整合和洗牌是積極和正向的。
去年前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創紀錄的7.06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2%,其中光伏裝機達到1.65億(yi) 千瓦,新增裝機0.35億(yi) 千瓦,光伏電站不出所料地腳步放慢,新增1740萬(wan) 千瓦,同比減少37%,分布式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較快速增長。整個(ge) 光伏行業(ye) 呈現出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的態勢。
與(yu) 此同時,國家能源局著力擴大光伏發電消納市場、減少棄光限電的專(zhuan) 項行動收到成效。棄光現象明顯緩解。去年前三季度全國棄光電量40億(yi) 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yi) 千瓦時,棄光率3%,同比下降2.7個(ge) 百分點。全國僅(jin) 有3個(ge) 省區棄光率超過5%。
即便如此,仍有光伏企業(ye) 認為(wei) 新政是“急刹車”,甚至認為(wei) 造成了“車禍”,“損失數千億(yi) ”、產(chan) 生了“係統性風險”雲(yun) 雲(yun) 。
事實是,這些聲音無一不是基於(yu) 對當下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領先世界這個(ge) 基本事實的認知之上,無一不是建立在光伏產(chan) 業(ye) “高歌猛進”、進中有憂的分析之上,無一不是建立在技術進步迅速、發電成本降低不僅(jin) 要看齊煤電、甚至媲美水電的分析之上……
那麽(me) ,我們(men) 很自然的問題就是:一個(ge) 設備製造、係統應用已處於(yu) 全球領先水平,從(cong) 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設備、主要產(chan) 品、係統集成、規模均具世界第一的產(chan) 業(ye) ,還需要國家的補貼?一個(ge) 發電成本低於(yu) 煤電、比肩水電,未來數年有望成為(wei) “人類生產(chan) 能源最低發電生產(chan) 方式”的行業(ye) 對國家幾毛錢的補貼心心念念耿耿於(yu) 懷?
當然,任何“新政”作為(wei) 一種製度安排,都具有實踐和時間的屬性,無疑都有其固有的不足。正如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所言“就曆史經驗論,任何一製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製度,亦絕不能曆久而不變。曆史上一切已往製度俱如是,當前的現實製度,也何嚐不如是?”。
“531新政”對推動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功效已顯,無疑將持續發力,助推產(chan) 業(ye) 升級。但在出台過程中,前期調研可以更加深入周密,企業(ye) 意見應更加廣泛、充分吸納,政策實際影響、企業(ye) 必要的適應調整的考量以及對輿論引導等各個(ge) 方麵,可以考慮的更周全、做得更好,讓新政的正效應發揮的更全麵、更充分。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光伏產(chan) 業(ye) 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一個(ge) 基本特征就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實現光伏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必然選擇、必由之路。光伏高質量的發展應該是貫徹新理念的發展,是集約高效的發展,是優(you) 化協調的發展和改革創新的發展。
應該看到的是,這些年來隨著光伏發電的迅猛增長,有些地方也出現了嚴(yan) 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個(ge) 別地區鋪攤子現象嚴(yan) 重,形成了新的產(chan) 能過剩;光伏補貼壓力日益加大,各種矛盾和問題愈加突出,與(yu) 光伏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的高質量發展相距甚遠。
推動光伏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決(jue) 不是一個(ge) 531新政就能解決(jue) 得了,也遠非企業(ye) 的“你死我活”那樣簡單。還需要政策、體(ti) 製、機製的綜合發力,特別是企業(ye) 自身的創新發展,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
光伏行業(ye) 未來如何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快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是推動光伏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實現光伏行業(ye) 的健康發展,技術進步是核心要素。我國光伏行業(ye) 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得益於(yu) 技術進步,今後要順利實現平價(jia) 上網,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的還是要靠技術進步。
國家層麵要推出支持和鼓勵光伏企業(ye) 加快技術進步的舉(ju) 措,通過科技專(zhuan) 項、專(zhuan) 門資金進行扶持引導。發揮政府在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方麵的組織、協調、服務功能,全力推動光伏產(chan) 業(ye) 技術革命。企業(ye) 更要把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作為(wei) 專(zhuan) 注點,發揮企業(ye) 在技術進步中的主體(ti) 作用,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增強內(nei) 生動力,提升競爭(zheng) 力。
第二,要強化市場監管。
取消補貼不是取消監管。新政的推出,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實現光伏的高質量發展,提升行業(ye) 的內(nei) 生動力。隨著補貼的取消,對無補貼的光伏項目發展,相關(guan) 部門更應各負其責,特別是在總體(ti) 規劃和布局開發上要做到監管更嚴(yan) 、更到位。
能源監管機構要加強光伏的規劃監管,在規劃製定時提出監管建議,協助主管部門結合能源、電力發展總體(ti) 規劃和電網消納能力統籌科學開展規劃製定;加強規劃執行的監管,確保規劃執行的剛性;建立規劃執行監管後評估機製,推動規劃按照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滾動修訂,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強化對光伏產(chan) 業(ye) 運行監管,當前要著力解決(jue) 好並網接入和棄光問題,提高光伏行業(ye) 發展效益。
國家能源局對山東(dong) 某市無需國家補貼光伏項目開發建設的回函表明,鼓勵支持各地出台新的政策,但要“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guan) 要求”。
地方政府有了充分的權限組織無補貼項目的實施,並非各地可以任性而為(wei) ,防止重蹈“一放就活、一活就亂(luan) ”、“老問題沒根治新問題又來了”的老路,更要杜絕“隻放不管”的現象發生。
第三,降低非技術成本。
政策是決(jue) 定非技術成本的關(guan) 鍵。當前一個(ge) 普遍的現象是:海外光伏的度電成本或光伏總標價(jia) 非常低,但這些國際項目照樣被國內(nei) 企業(ye) 拿到。同樣是中國企業(ye) ,采用中國技術、中國EPC、中國組件,為(wei) 什麽(me) 在國外的成本就比較低,而國內(nei) 的成本就明顯偏高?
有測算表明,非技術成本占包括光伏在內(nei) 的可再生能源總成本的30%左右。非技術成本主要包括融資成本、電網接入成本和土地稅費等方麵。對光伏來說,並網難始終是困擾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瓶頸。
曾有業(ye) 內(nei) 人士稱,不要說電網不允許,單就在電網許可的情況下,並網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同樣是一座高山。而光伏電站自建的輸電設施,即便國家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回購政策,回購比率仍在個(ge) 位數。這就需要政府有關(guan) 部門機構真正從(cong) 為(wei) 光伏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高度出發,構建健康的市場化競爭(zheng) 機製,努力促進非技術成本的降低,給投資者未來可持續的市場發展容量。
能源監管機構應加強光伏發電項目的並網接入監管,統一光伏並網接入標準,明確接入係統投資界麵,督促電網企業(ye) 出資建設外部接入工程,減輕光伏企業(ye) 負擔。加強光伏發電全額收購監管,督促電網企業(ye) 按照相關(guan) 規劃,加強電網建設,提高電網消納可再生能源能力。加強光伏電費支付和補貼撥付監管,督促電網企業(ye) 及時足額結算上網電費並轉付補貼資金。
第四,加快建立各類市場交易機製。
完善強製交易政策研究進程,積極支持地方政府出台相關(guan) 激勵和支持政策,以強製配額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水平,促進降低發電成本,進一步化解對補貼的依賴。
加快推進綠證強製交易工作,增加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來源,促進補貼壓力轉移及利益優(you) 化分配。加大電力體(ti) 製改革力度,切實推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分布式光伏的規模控製適當放寬。
加快統一的碳排放市場建設,引導市場形成合理價(jia) 格碳資產(chan) 並可以具備較好的流動性,對清潔能源發電創造新的收入渠道,緩解補貼缺口壓力,同時綜合考量光伏項目的建設時間、運行效益、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確定存量拖欠補貼發放時序,努力縮短補貼發放周期,使“531新政”的紅利盡快惠及被拖欠的光伏企業(ye) 。
“東(dong) 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531新政在取消補貼的同時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光伏行業(ye) 完成“去產(chan) 能”後,一批優(you) 質企業(ye) 將會(hui) 獲得更大市場空間,推動主要設備價(jia) 格下降,加速實現光伏平價(jia) 上網。可以堅信,隨著各方的綜合施策,新政對光伏行業(ye) 發展正向的倒逼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盧延國/作者係國家能源局浙江監管辦公室黨(dang) 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