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集團深化“一帶一路”能源電力合作綜述 2018-08-29 10:27:10
摘要:隨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帶一路”倡議應聲落地,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開啟了“一帶一路”上的壯闊征程。

隨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帶一路”倡議應聲落地,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開啟了“一帶一路”上的壯闊征程。新加坡登布蘇項目、桑河二級水電站、薩希瓦爾電站……5年間,一個(ge) 又一個(ge) 捷報傳(chuan) 來,彰顯著華能集團境外項目的開發實力,鋪展著“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
藍色動力:“一帶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資源豐(feng) 富,但電力建設落後與(yu) 電力短缺相互掣肘,在一定程度上製約著當地經濟發展。華能集團憑借電源開發、建設、管理等方麵的豐(feng) 富經驗,奉獻出一個(ge) 個(ge) 海外電力項目,點亮了“一帶一路”。
巴基斯坦是個(ge) 嚴(yan) 重缺電的國家,全國大部分地區麵臨(lin) 8小時以上的斷電情況。華能集團用了短短的22個(ge) 月零8天,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薩希瓦爾市建設了一座2台66萬(wan) 千瓦超臨(lin) 界燃煤機組薩希瓦爾電站,成為(wei) 點亮“走廊”的第一盞燈。
“要安全、優(you) 質、高效地推進,建設好、運營好、管理好薩希瓦爾項目,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發電示範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的典範工程。”薩希瓦爾項目尚未開工,華能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曹培璽嚴(yan) 格要求,並向巴基斯坦人民許下了莊嚴(yan) 承諾。
然而不到現場,永遠不能想象,在49攝氏度的高溫中持續工作是什麽(me) 感受;永遠不能想象,生產(chan) 能力有限,物資匱乏,沙子、水泥都需要政府協調解決(jue) ,是多麽(me) 艱難。為(wei) 了兌(dui) 現華能集團對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承諾,華能人日夜兼程,比計劃工期提前200天建成,創造了“薩希瓦爾速度”。
2017年5~6月,薩希瓦爾電站1號、2號機組先後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均實現9個(ge) “一次成功”,機組安裝了先進的除塵、脫硫等環保設施,供電煤耗、廠用電率、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能耗指標和排放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遠遠優(you) 於(yu) 巴基斯坦國家排放標準。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對薩希瓦爾電站竣工發電表示祝賀,指出中巴兩(liang) 國政府和建設者們(men) 通力合作,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建設,已成為(wei)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典範。
截至今年8月1日,薩希瓦爾電站年發電量累計達到60億(yi) 千瓦時,機組平均負荷率達到95.5%,電站填補巴基斯坦近四分之一的電力缺口,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撐。
除了燃煤發電項目,華能集團在“一帶一路”上的水電項目也碩果累累。2009年全部投產(chan) 的緬甸瑞麗(li) 江一級水電站是我國第一個(ge) 境外水電BOT項目,送緬電量占緬甸全國電網容量的三分之一。
華能集團從(cong) “引進來”到“走出去”,從(cong) 放眼全球市場到聚焦“一帶一路”,國際化步履愈發從(cong) 容。截至目前,華能集團境外裝機近1000萬(wan) 千瓦,分布在澳大利亞(ya) 、新加坡、緬甸、英國、柬埔寨和巴基斯坦6個(ge) 國家,在建設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全球一流綜合能源企業(ye) 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綠色引擎:科技實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今天的新加坡裕廊島上,有座火電廠煙囪無煙、地不落煤,綠草茵茵、藍天依舊,這就是華能集團為(wei) 新加坡建設的首座燃煤電廠———登布蘇火電項目。
燃煤電廠對新加坡而言陌生而富有吸引力。陌生,說的是新加坡素有“花園國家”之稱,環保要求異常嚴(yan) 格,從(cong) 未有燃煤電廠建設先例;吸引力,體(ti) 現在新加坡作為(wei) 全球第三大石油煉化中心,其石化工業(ye) 集中在裕廊島,而能源供應主要依靠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ya) 的天然氣,企業(ye) 降成本訴求很高。
華能集團先進的清潔燃煤發電技術以及對能源綜合服務的深刻理解,給新加坡政府和有關(guan) 企業(ye) 提供了解決(jue) 方案———一方麵,華能集團提出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結合煤與(yu) 生物質混燒的方案,降低了汙染物排放;另一方麵以煤為(wei) 主要燃料的電廠,成本更低,華能集團為(wei) 島上企業(ye) 提供具有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的電力、蒸汽、高品質用水等一站式服務,讓新加坡兌(dui) 現了開發裕廊島的承諾,也帶動了潛在企業(ye) 在新投資。
登布蘇項目於(yu) 2009年11月啟動,2013~2014年一期項目和二期A項目相繼投產(chan) 後,各項汙染物排放水平大大低於(yu) 排放限值,氮氧化物和固體(ti) 顆粒物排放,甚至低於(yu) 天然氣機組的水平。華能集團方案在降低發電成本的同時滿足現行環保要求,實現多方共贏。
“華能依靠自身在煤電領域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經驗,改變了新加坡能源發展的曆史。”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能源化工署署長梁子健評價(jia) 說。
近年來,華能集團“走出去”的過程中,不斷將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帶到全球,推動“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設備+中國管理”的全鏈條“走出去”。
紅色行動:與(yu) “一帶一路”共建美好
“交得其道,千裏同好”,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是重中之重。華能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發項目,專(zhuan) 注於(yu) 帶動經濟、保護環境、造福百姓、共建和諧四大實踐領域,努力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共贏”。
桑河二級水電站建設中麵臨(lin) 著6個(ge) 村、849戶3845人的搬遷工作。搬遷前的老村莊尚處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傳(chuan) 統的柬埔寨村民並不理解,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村落,他們(men) 將去哪裏?怎麽(me) 生活?華能集團為(wei) 更加符合當地人的習(xi) 俗,決(jue) 定設立3個(ge) 移民點,提供3種移民方式,並且提高移民所得耕地麵積和安置房標準,讓移民居有其屋,耕有其田。這一係列調整,使華能集團在規劃外為(wei) 當地百姓多投入近3000萬(wan) 元。
建成後的移民村,房子麵積大了,質量好了,衛生條件也大大改善,而且每家每戶都能用上安全穩定的電。不僅(jin) 如此,每個(ge) 移民村都修建了學校、醫院、警察局、寺廟,公路、排水係統、電網、水井等基礎設施也配備齊全。
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華能集團在電站建設過程中,為(wei) 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薩希瓦爾電站巴籍員工阿彼得自豪地說:“以前家裏窮,找媳婦都困難。後來我來到了薩希瓦爾電站工作,不到一年就買(mai) 上了摩托車,還娶上了媳婦。”像阿彼得這樣的巴籍工作人員,在電站建設高峰期超過2000人,他們(men) 不僅(jin) 得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還習(xi) 得了一技之長。
本著“人才屬地化”的目標,薩希瓦爾電站先後招聘了200名巴籍員工,派出164人到中國培訓半年,學習(xi) 電力技術和企業(ye) 管理知識。華能為(wei) 當地培養(yang) 大量的企業(ye) 管理人才和電廠運維專(zhuan) 業(ye) 人才,既解決(jue) 了眼前的應急問題,也助其解決(jue) 未來的長遠發展問題。
曹培璽說,華能集團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引領,認真踐行“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積極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全麵推動能源電力領域國際合作。作為(wei) 國內(nei) 發電行業(ye) 排頭兵,華能集團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進一步深化國際能源電力合作,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為(wei)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貢獻力量。(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作者: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