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動力電池發展迎“黃金時代” 專家呼籲行業規範防無序競爭
動力電池發展迎“黃金時代” 專家呼籲行業規範防無序競爭 2015-10-16 08:16:32

摘要: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直接結果是導致國內(nei) 眾(zhong) 多電池企業(ye) 緊鑼密鼓地擴大產(chan) 能,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動力電池也許會(hui) 與(yu) 傳(chuan) 統汽車一樣麵臨(lin) 產(chan) 能過剩問題。

  “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直接結果是導致國內(nei) 眾(zhong) 多電池企業(ye) 緊鑼密鼓地擴大產(chan) 能,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動力電池也許會(hui) 與(yu) 傳(chuan) 統汽車一樣麵臨(lin) 產(chan) 能過剩問題,” 在近日舉(ju) 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東(dong) 裏電池材料高峰論壇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黃永和語出驚人。
  當下的情況是,前8個(ge) 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達4倍,車企四處爭(zheng) 搶電池資源,黃永和的話是否危言聳聽呢?《證券日報》調查所知,當下主流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所需單體(ti) 電池均采購自外資企業(ye) 或中外合資企業(ye)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成員、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曾向記者表示,國內(nei) 企業(ye) 和國外企業(ye) 都拿單體(ti) 電池來做檢測,可能國內(nei) 企業(ye) 單體(ti) 電池質量還更好。但是,“我們(men) 整車企業(ye) 要用的話,國外的好。為(wei) 什麽(me) ?國外電池的一致性更好,這是關(guan) 鍵”。
  第一電動網ceo龐義(yi) 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看漲,日韓電池企業(ye) 紛紛將銷售額鎖定中國市場。一旦日韓開始發力,我國動力電池企業(ye) 真正被市場檢驗之後,恐怕隻會(hui) 剩下“兩(liang) 三家企業(ye) ”。
  如此一來,一些技術實力不強、生產(chan) 電池水平不高的電池企業(ye) 將出局,但中國的動力電池未來不會(hui) 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
  動電稀缺製約新能源汽車
  據工信部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達8.39萬(wan) 輛,與(yu) 之對應的動力電池出貨量約為(wei) 3.7Gwh;今年前8個(ge)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達到12.34萬(wan) 輛,同比增長達4倍。照此發展,全年整車產(chan) 量預計有可能躥升至25萬(wan) 輛,若按照去年動力電池匹配比例,保守預測今年25萬(wan) 輛的整車產(chan) 量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達到12Gwh。
  目前,60%的新能源商用車使用我國生產(chan) 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可想而知。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總經理方建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動力電池的角度來看,應該至少有2 Gwh以上的缺口。具體(ti) 到車輛的數量上麵,相當於(yu) 10萬(wan) 輛小車或者3萬(wan) 輛以上的商用車供應缺口。
  方建華同時表示,動力電池在今年成了稀缺資源,由於(yu) 主流品牌電池產(chan) 能有限,一些車企尤其是商用車企從(cong) 8月份開始就不敢繼續接訂單,如果產(chan) 能足夠的話,今年整體(ti) 新能源汽車銷量還會(hui) 更好。同時,他認為(wei) ,隨著政策逐步發展和電池企業(ye) 產(chan) 能逐步釋放,預計到2016年10月份,供需基本可達平衡狀態。
  據了解,國軒高科在江西省廬江縣投資建設的5萬(wan) 噸正極材料項目正在施工當中。該項目投資50億(yi) 元,用於(yu) 建設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根據預算,該項目全部建成後,有望實現年產(chan) 5萬(wan) 噸新能源電動車鋰電池正極材料。
  動力電池行業(ye) 或全麵洗牌
  早在9月6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就製定並發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其中,對鋰電池企業(ye) 共提出電池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1億(yi) 瓦時;正極材料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2000噸;負極材料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2000噸;隔膜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2000萬(wan) 平方米;電解液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2000噸,電解質產(chan) 能不低於(yu) 500噸等14項要求。
  當記者問到對鋰電池企業(ye) 要求年產(chan) 不低於(yu) 1億(yi) 瓦時是何概念時,方建華語出驚人。
  “要達到1億(yi) 瓦時,說實話那是很輕鬆的事,這不叫門檻,甚至連台階都算不上。”方建華說,明年至少50%或者是更多的電池企業(ye) 拿不到電,在產(chan) 業(ye) 發展之初,大家都會(hui) 一哄而上,但是最終能夠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一定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黃永和認為(wei) ,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國內(nei) 眾(zhong) 多電池企業(ye) 緊鑼密鼓的擴大產(chan) 能,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動力電池也許會(hui) 與(yu) 傳(chuan) 統汽車一樣麵臨(lin) 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雖然知道這塊蛋糕很大都想分一塊,但我們(men) 不知掉這個(ge) 蛋糕有多大。”
  “動力電池行業(ye) 毫無疑問也麵臨(lin) 過剩。怎麽(me) 辦?從(cong) 產(chan) 業(ye) 來講,抱團取暖,整合行業(ye) 資源,進入國際競爭(zheng) ,才是出路”。深圳新能源材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能源汽車上大家總提彎道超車,但是彎道超車很容易翻車,這需要你的技術非常好,賽車手就不會(hui) 翻,所以這需要我們(men) 企業(ye) 苦練內(nei) 功。”(《證券日報》 龔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