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巨頭寧德時代隱憂:盈利增長式微 溧陽項目擱置 2018-04-16 13:26:34
摘要:研究寧德時代的成長曆程,背後一直有兩(liang) 隻無形的手在為(wei) 其“護航”,一隻為(wei) TDK,另一隻是政府。

4月4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以下簡稱“寧德時代”)獲得發審委審批過會(hui) ,預計將於(yu) 5月完成IPO。從(cong) 首次發布招股說明書(shu) 到成功過會(hui) ,前後不足5個(ge) 月,整體(ti) 用時雖然不比富士康,但也領先於(yu) 百餘(yu) 家尚在排隊的企業(ye) 。
不論是2017年12月胡潤發布的“大中華區獨角獸(shou) 指數”,還是今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報告》,寧德時代均榜上有名。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一般而言,隻要達到10億(yi) 美元以上估值、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都可以統稱為(wei) “獨角獸(shou) ”,而寧德時代就是典型。
這家成立不到7年的公司,是如何完成千億(yi) 估值進程的?又有哪些力量成就了“獨角獸(shou) ”的今天?
“獨角獸(shou) ”養(yang) 成:7年估值過千億(yi)
2011年,擁有多年鋰電池從(cong) 業(ye) 經曆的福建寧德人曾毓群,或因閔係商人慣有的敏銳和冒險特質,適時地察覺到了動力電池領域的巨大商機,開始創辦寧德時代。
2000年前後,曾毓群曾和同屬於(yu) 老東(dong) 家——全球知名的獨立硬盤供應商SAE體(ti) 係的梁少康、陳棠華等人組建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TechnologyLimited,以下簡稱“ATL”),一家注冊(ce) 地在香港、工廠在東(dong) 莞的3C電池製造商。
ATL不僅(jin) 是蘋果手機電池供應商,還因為(wei) 解決(jue) 了電池包反複充放鼓包問題,以及在2016年的三星手機“電池燃爆門”中優(you) 異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成為(wei) 業(ye) 內(nei) 口碑企業(ye) 。ATL的技術優(you) 勢無疑惠及了寧德時代的發展。“寧德時代引進了一套先進的日係裝備,而且又有ATL的技術背書(shu) ,在早期發展階段就比一般企業(ye) 起點高。”曾多次到ATL、寧德時代考察過的汽車行業(ye) 資深專(zhuan) 家陳光祖說。
讓寧德時代聲名大噪的,是在2012年成為(wei) 華晨寶馬的供應商。彼時在國內(nei) ,電池企業(ye) 寥寥無幾,頗具口碑的比亞(ya) 迪的電池並不外銷,僅(jin) 供自身量產(chan) 汽車。而中國政府配套的補貼政策使得外資企業(ye) 更傾(qing) 向於(yu) 找本土電池企業(ye) 。
據了解,基於(yu) ATL蘋果手機供應商的基因,華晨寶馬的橄欖枝伸向了寧德時代,但過程並不輕鬆。網上流傳(chuan) 的版本是,寧德時代為(wei) 了成為(wei) 華晨寶馬的供應商,死磕一份800頁德文生產(chan) 標準說明書(shu) ,測試和試運營的時間長達兩(liang) 年。
“我們(men) 早期在做項目推介時,提到寧德時代基本上就是‘寶馬的電池供應商’。”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汽車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田澤普說。在她看來,跨國豪華車企對產(chan) 品質量的要求,是最好的品牌說明,極大地區別了寧德時代和其他動力電池製造商。
“寶馬一戰的重要性,再怎麽(me) 強調也不為(wei) 過。”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一位資深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據他介紹,與(yu) 華晨寶馬的合作,不僅(jin) 僅(jin) 是帶來了知名跨國企業(ye) 供應商的品牌效應,而且對寧德時代自身來說,在技術水平、研發能力以及運營管理上都會(hui) 有很大的提升。
2012年之後,寧德時代相繼成為(wei) 宇通客車、上汽集團、北汽集團等國內(nei) 汽車頭部企業(ye) 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據天風證券3月份的一份研報,在2017年第1~10批新能源汽車推薦應用車型目錄中,寧德時代配套的車型達到378款,遠超其他同行。
“這些車企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麵的巨大空間也會(hui) 進一步促進寧德時代擴大規模、節約成本,形成資源集群效應。”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谘詢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
以技術發家的寧德時代,似乎比同行企業(ye) 更加清楚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底,寧德時代擁有研發技術人員3425名,907項境內(nei) 專(zhuan) 利及17項境外專(zhuan) 利,正在申請的境內(nei) 和境外專(zhuan) 利合計1440項。同時期同為(wei) 頭部電池企業(ye) 的國軒高科(19.400, -0.20, -1.02%)是1114人,其他二線電池企業(ye) 在600~700人之間。
在研發投入上,2015~2017年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占當年營業(ye) 收入的比例分別為(wei) 4.93%、7.27%、8.02%,高於(yu) 同行水平。
“一個(ge) 是技術,一個(ge) 是客戶,這兩(liang) 樣是寧德時代成功的核心因素。”一位研究鋰電池的證券分析人士說。
招股說明書(shu) 中援引的高工鋰電池的研究數據顯示,過去3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係統銷量分別為(wei) 2.19GWh、6.80GWh、11.84GWh。2017年更是占據中國市場三成份額,超過比亞(ya) 迪、鬆下等國內(nei) 外知名企業(ye) ,摘得全球動力電池銷售桂冠。3月,大眾(zhong) 汽車宣布寧德時代為(wei) 其中國市場的首個(ge) 電池供應商。
隱形“護航者”:日本TDK 株式會(hui) 社
研究寧德時代的成長曆程,背後一直有兩(liang) 隻無形的手在為(wei) 其“護航”,一隻為(wei) TDK,另一隻是政府。他們(men) 的共性在於(yu) ,從(cong) 資本加持到配套企業(ye) ,在企業(ye) 發展的多個(ge) 層麵留下足跡。
TDK 株式會(hui) 社(日本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762.T)是全球知名的電子工業(ye) 品牌,主要提供3C產(chan) 品的電子元件。在4月4日發審委的提問中,除了常規的盡職問詢,多個(ge) 問題涉及TDK和寧德時代的關(guan) 聯性。這一方麵出於(yu) 對上市民企外資股比的審查,另一方麵也披露了TDK曾經以及目前與(yu) 寧德時代的關(guan) 聯關(guan) 係。
根據招股說明書(shu) ,TDK是ATL的實際控製方。2014年4月~2016年6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任TDK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等職務。2015年10月,ATL將所持寧德時代15%的股權轉讓給了寧波聯創,股權轉讓完成後,新能源科技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的股權。
此外,報告期內(nei) ,TDK直接或間接持有寧德時代隔膜供應商上海月泉,寧德時代還向TDK銷售動力電池、儲(chu) 能電池係統、鋰電池材料以及提供谘詢等服務。
發審委要求寧德時代回應公司實際控製人與(yu) ATL、TDK之間的關(guan) 聯關(guan) 係,寧德時代目前是否為(wei) TDK實際控製,是否存在股權代持等利益相關(guan) 問題。
相較於(yu) TDK在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方麵的關(guan) 聯,政府對寧德時代的介入,不僅(jin) 有政策助推,更有資本加持。多個(ge) 獨立信源向記者表示,寧德時代的成長路徑和一般民企不同,國資的介入或助推其發展。
“鑒於(yu) 早期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得為(wei) 外國資本獨資,寧德時代在一開始成立時就有國有資本的進入。”陳光祖說。但在招股說明書(shu) 以及已經披露的公司股東(dong) 和股比演變上,早期的大股東(dong) 多為(wei) 個(ge) 人以及自然人獨資企業(ye) ,未見官方資本痕跡。
已披露的國有資本加持的書(shu) 證為(wei) ,2016年1月15日第二次增資時,國資招銀叁號、廣發信德等開始以定增方式持股寧德時代。截至2016年9月,第三次增資完成後,招銀叁號以2405.24萬(wan) 股持股寧德時代4.38%,成為(wei) 排名第五的大股東(dong) 。直接或間接持股寧德時代的還有招銀動力、明睿7號、國投創新等企業(ye) 。
此外,報告期內(nei) ,國家開發基金、江蘇中關(guan) 村科技產(chan) 業(ye) 園管委會(hui) 以及招銀租賃等,分別以“明股實債(zhai) ”、低息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提供大量的資金,所涉金額合計超過10億(yi) 元。此外,報告期內(nei) ,寧德時代的營業(ye) 外收入分別為(wei) 7119.04萬(wan) 元、1.89億(yi) 元和1865.55萬(wan) 元,除2017年補助尚未到賬,其餘(yu) 主要為(wei) 政府補助。
“寧德時代的順利上市,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離不開政府‘幕後助推’”。宋清輝說。他舉(ju) 例道,比如來自政府超過10億(yi) 的3年補貼,可能還幫助其理順了上市過程中的大量內(nei) 外部關(guan) 係。
在政策層麵,除了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宏觀環境,部分細則條款也直接利好國內(nei) 電池廠商。2016年3月,《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準入管理規則(修訂版)》的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與(yu) 《汽車動力蓄電池規範條件》捆定,這意味著,多數進入推薦目錄的車型,須同時配套符合前述文件要求的動力電池方能獲得相應補貼。這在無形中就把外資電池企業(ye) 排除在外,助推了國內(nei) 企業(ye) 的發展。
“政府在推行行業(ye) 政策的時候,一般會(hui) 請大企業(ye) 建言獻策,巨頭企業(ye) 的利益訴求容易被關(guan) 注到。”田澤普說。據她分析,在國家政策決(jue) 策上,龍頭企業(ye) 的話語權明顯較強,可能在部分政策決(jue) 定上部分受惠。
2017年,寧德時代營業(ye) 收入為(wei) 199.97億(yi) 元,同比增長34.40%,動力電池係統銷售11.84GWh,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一。2015~2017年,寧德時代歸屬母公司股東(dong) 淨利潤分別為(wei) 9.31億(yi) 、30.22億(yi) 、39.72億(yi) 元,2016年、2017年同比漲幅分別為(wei) 224.60%、31.44%,連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巨頭隱憂:最大的風險 來自技術路線的突然轉變
記者就企業(ye) 運營相關(guan) 問題聯係多為(wei) 寧德時代內(nei) 部人士,得到的反饋均為(wei) “上市期間,一切靜默”。
財務數據上盈利增長的逐漸式微、溧陽項目的擱置、比亞(ya) 迪等強勁競爭(zheng) 對手的增多、國家補貼的退坡以及動力鋰電池產(chan) 能過剩等問題,暗示著這個(ge) 電池行業(ye) 冉冉興(xing) 起的新星並非高枕無憂。
報告期內(nei) ,寧德時代的貨幣資金餘(yu) 額分別為(wei) 12.93億(yi) 、24.56億(yi) 元以及140.81億(yi) 元,貨幣資金占流動資產(chan) 的比例分別為(wei) 23.49%、11.29%和42.64%。其中,絕大部分的餘(yu) 額增長靠增資擴股和銀行借款。營業(ye) 現金流或因政府補貼退坡以及較長的回款周期,難以有效反應在及時財務上。政策依賴的弊端初現。
“對於(yu) 寧德時代這類電池巨頭來說,上市對於(yu) 它最大的意義(yi) 是為(wei) 了解資金的燃眉之急,並給前期持股人退場創造空間。”一位接近證監會(hui) 人士說。他表示,寧德時代創立不到7年,在過去三年累計獲得了10.63億(yi) 元的政府補貼。未來一旦政策“斷奶”,資金流就會(hui) 顯得較為(wei) 緊張。
“對於(yu) 寧德時代來說,最大的風險來自技術路線的突然轉變。”前述人士說。在他看來,電池是化學工藝,而物理技術是一個(ge) 逐漸積累優(you) 化的過程,化學工藝很可能因為(wei) 一個(ge) 路線的改變前期的核心競爭(zheng) 力突然化為(wei) 烏(wu) 有。因此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儲(chu) 備以應對未知的風險,對企業(ye) 尤為(wei) 重要。(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