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秸稈直焚頑疾 國家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 2017-12-05 11:00:50
摘要:近日,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試圖破解秸稈田間直焚等環境治理難題,以降低秋冬季節的大氣汙染強度。

近日,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試圖破解秸稈田間直焚等環境治理難題,以降低秋冬季節的大氣汙染強度。
所謂耦合發電是一種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通過對現役煤電機組實施技術改造,利用高效發電係統和環保集中治理平台,盡力消納田間露天直燃秸稈,規模化協同處理汙泥、垃圾,實現火電燃料靈活性,降低存量煤電耗煤量、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具有投資省、見效快、排放低、可再生電能質量穩定的特點。
“所謂耦合發電就是我們(men) 俗稱的混燃發電,這是我們(men) 一直鼓勵和推崇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秦世平記者分析,在燃煤耦合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發電技改項目、燃煤耦合垃圾發電和燃煤耦合汙泥發電技改項目三種技術中,第一種技術意義(yi) 最大。
秦世平強調,耦合發電最大的難題和挑戰在於(yu) 解決(jue) 混合的生物質資源發電如何科學準確計量的問題。
推動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規模化利用
耦合發電作為(wei) 一種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在國際上已形成規模化應用,國內(nei) 則剛剛起步。
根據中國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聯盟、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等11家單位聯合發布的《農(nong) 林生物質與(yu) 燃煤混燃發電研究報告》,現階段國內(nei) 唯一成功並且正常運行的裝置僅(jin) 有國電荊門發電廠的640MW機組。該項目主要利用的生物質燃料是稻殼,其氣化裝置生物質處理量為(wei) 8t/h,產(chan) 生的燃氣的發電量為(wei) 10.8MWh。生物質發電部分的上網電價(jia) 按照0.75元/kWH,超出當地燃煤標杆電價(jia) 部分,由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
為(wei) 此,《試點通知》提出,國家將開展燃煤耦合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發電技改項目、燃煤耦合垃圾發電和燃煤耦合汙泥發電技改項目試點。
其中,第一類項目試點引人關(guan) 注。根據環保部相關(guan) 研究,秸稈露天焚燒直接汙染大氣環境,對重汙染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尤其是秋冬季節秸稈焚燒,對PM2.5日均濃度影響的貢獻率在14%~55%之間。
例如,黑龍江省部分地區秸稈焚燒排放是導致11月上旬我國區域性大範圍重汙染的“元凶”。11月28日,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委員會(hui) 和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4市政府因為(wei) 秸稈焚燒治理不力導致空氣質量爆表被環保部約談。
安徽省黃山市多維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陳光輝介紹,由於(yu) 政策原因,我國生物質發電長期采用直燃發電技術,但由於(yu) 機組容量小、參數低,該技術發電效率一般不高於(yu) 25%,而且因為(wei) 燃料收集經濟性問題,導致在國家補貼持續十多年不變的情況下,技術得不到突破性進步,也沒實現切實解決(jue) 秸稈田間焚燒致霾的初衷。
“在國際上,煤電耦合生物質發電是個(ge) 成熟的技術,利用現役大容量、高效率燃煤機組,發電效率可達到40%-46%。”陳光輝分析,在我國,利用現役煤電環保集中治理平台,生物質發電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可降至生物質直燃發電的六分之一。
“耦合發電,可依托燃煤電廠高效環保設施達到超低排放,助推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穩定化、無害化、能源化、規模化利用。”秦世平分析。
我國具備煤電耦合生物質發電的資源條件。我國每年產(chan) 生的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約12.5億(yi) 噸。其中,可供收集的農(nong) 作物秸稈資源量約6.9億(yi) 噸,除肥料、飼料、基料、原料等產(chan) 業(ye) 消納約3.5億(yi) 噸外,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約3.4億(yi) 噸;還有可供能源化利用的林業(ye) 加工剩餘(yu) 物約3.5億(yi) 噸。
根據相關(guan) 數據測算,在充分滿足肥料、飼料、基料和原料四大產(chan) 業(ye) 的需求之後,生物質直燃發電僅(jin) 消納可供能源化利用的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總量的約7%。
因此從(cong) 生物質資源總量和每年產(chan) 生的增量看,耦合發電不會(hui) 擠占直燃發電和其它四大產(chan) 業(ye) 民企的原材料空間,而且資源供應方每年對包括耦合發電在內(nei) 的各大產(chan) 業(ye) 的消納需求還很大。
已有20家企業(ye) 提出試點申請
《試點通知》提出,重點在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份,優(you) 先選取熱電聯產(chan) 煤電機組,布局一批燃煤耦合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發電技改項目。
兩(liang) 部門要求,針對秸稈消納困難、田間直燃致霾嚴(yan) 重地區農(nong) 林廢棄殘餘(yu) 物的數量、品種和品質等情況,充分考慮本體(ti) 機組運行安全、負荷調節、運行效率和經濟性等因素,挖掘熱力循環係統在耦合環節階梯利用潛力,合理確定技改項目技術方案。優(you) 先采用便於(yu) 可再生能源電量監測計量的氣化耦合方案。
根據《試點通知》,試點項目由企業(ye) 自主申報,申請報告於(yu) 2018年1月12日前報國家能源局。“國家並沒有確定試點的數量,原則上上不封頂。”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對?記者介紹。
國家要求,試點項目應建立生物質資源入廠管理台賬,詳細記錄生物質資源利用量,采用經國家強製性產(chan) 品認證的計量裝置,可再生能源電量計量在線運行監測數值同步傳(chuan) 輸至電力調度機構,數據留存10年。
秦世平分析,“采用經國家強製性產(chan) 品認證的計量裝置”這一要求很關(guan) 鍵,可以克服此前業(ye) 內(nei) 比較擔心的生物質資源利用量可能做假導致騙補的問題。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發電企業(ye) 報來請求開展耦合發電技術改造試點工作的請示。(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