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鋰電池成本過高致鉛酸電池泛濫 逾600億資金殺入博行業拐點
鋰電池成本過高致鉛酸電池泛濫 逾600億資金殺入博行業拐點 2015-09-18 07:15:41

摘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7日,就有包括欣旺達、杉杉股份、冠城大通、曙光股份、比亞(ya) 迪在內(nei) 的21家上市公司斥資約逾600億(yi) 元,布局動力鋰電市場。

  在車市低迷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異軍(jun) 突起,產(chan) 銷兩(liang) 旺。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8月份,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11.8萬(wan) 輛,銷售10.87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7倍。
  與(yu) 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需求增長迅猛,鋰電池企業(ye) 數量從(cong) 2008年的10餘(yu) 家飛速增長到目前的100餘(yu) 家。新一輪動力電池擴張熱潮正在展開。
  據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以來,有21家上市公司共計斥資約逾600億(yi) 元,搶占動力電池市場,可以說,電池行業(ye) 已經成為(wei) 資本市廝殺場角逐的主戰場。
  一位不具名的行業(ye) 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動力鋰電池的市場主要被中、日、韓三國占據,其中,日本和韓國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近70%。“主要是因為(wei) 其細分行業(ye) 處於(yu) 領先地位,行政壁壘少,整車廠和係統集成商的係統集成能力遠高於(yu) 中國純電動汽車生產(chan) 商。”
  另一方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情況並不樂(le) 觀,據工信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8.34萬(wan) 輛,離“十二五”規劃提出的2015年銷量達到50萬(wan) 輛目標仍有約31萬(wan) 輛的差距。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林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yu) 目前國內(nei) 電動汽車市場並不成熟,對於(yu) 電池的材質和能耗,國家也未有統一的標準,還存在著嚴(yan) 重的地方保護,直接導致電池行業(ye) 整體(ti) 呈現出魚龍混雜,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
  此外,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一方麵,三、四線城市的街道上充斥著2萬(wan) 元左右的“低速電動車”,混亂(luan) 的市場現狀亟待解決(jue) ;另一方麵,龍頭車企北汽新能源已經邁出從(cong) 依賴進口到技術破冰的關(guan) 鍵一步。
  齊魯證券表示:“行業(ye) 拐點已至,高歌猛進正當時。”

  21家公司斥資逾600億(yi) 元搶占鋰電市場
  據中汽協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底,我國累計生產(chan) 新能源汽車超過22萬(wan) 輛,其中,2014年之後產(chan) 量約占總產(chan) 量的84%,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齊魯證券認為(wei) ,預計未來十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期。
  “大部分電池企業(ye) 對此預估不足,從(cong) 技術、生產(chan) 、檢測等方麵準備的都不到位。在政策補貼力挺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動力電池企業(ye) 會(hui) 大幅擴產(chan) ,行業(ye) 也將麵臨(lin) 重新洗牌,產(chan) 業(ye) 整合將會(hui) 在未來幾年內(nei) 成為(wei) 新常態。”林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目前已經跑步入局的“行動派”也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7日,就有包括欣旺達、杉杉股份、冠城大通、曙光股份、比亞(ya) 迪在內(nei) 的21家上市公司斥資約逾600億(yi) 元,布局動力鋰電市場,此外,GGII預計,2015年全年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鏈投資有望超過900億(yi) 元。可以說,鋰電池已經成為(wei) 資本市場廝殺角逐的主戰場。
  另一方麵,市場的快速發展也使得動力電池行業(ye) 的各種問題逐漸顯露。據《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公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份,我國已有近150家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生產(chan) 的1600餘(yu) 款產(chan) 品,累計總產(chan) 量不足16萬(wan) 輛,但涉及動力蓄電池配套生產(chan) 企業(ye) 卻多達177家。
  林程認為(wei)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ye) 魚龍混雜,整體(ti) 水平參差不齊。具體(ti) 而言主要表現在三個(ge) 方麵:第一,與(yu) 傳(chuan) 統燃油汽車700km-800km的續航裏程相比,電動汽車的續航裏程通常不到200km;第二,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國電池企業(ye) 眾(zhong) 多、規模小且分散,地方保護問題突出。我國目前有幾百家企業(ye) 做電池,每家(規模)都不大,水平參差不齊,產(chan) 能也不夠,直接導致資源浪費。

  電池成本高致低速電動汽車暢銷
  一直以來,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都成為(wei) 製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即使享受著高額的國家補貼,電動汽車動輒20萬(wan) 元以上的售價(jia) 也仍讓很多消費者覺得難以承受。
  然而,諷刺的是,在三、四線城市的大街上,卻充斥著大量的廉價(jia) 電動汽車。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曾以三輪摩托車生產(chan) 基地聞名的河北省任丘市和滄州市,通過粗略統計,在滄州市汽車銷售市場上,僅(jin) 中小電動汽車品牌就有十幾家之多,其中,頗為(wei) 有名的萬(wan) 達、惠風、華順、盛峰等品牌的“四輪”電動汽車售價(jia) 均在2萬(wan) 元左右。
  一位任丘市萬(wan) 達電動車業(ye) 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men) 公司的電動汽車並不需要上牌照,也不屬於(yu) 機動車。“我們(men) 公司是做摩托車起家的,現在生產(chan) 整車,電池都是從(cong) 天能集團采購的鉛酸免維護電池,續航裏程最低100公裏。”
  對此,電池行業(ye) 知名專(zhuan) 家王敬忠認為(wei) ,鉛酸電池一般應用在低速和城市短途電動車上,雖然鉛酸電池能量密度低,但由於(yu) 成本不高,售價(jia) 低廉,在中小城市極為(wei) 暢銷。不過,這些電動汽車的續航裏程很難達到100公裏以上。此外,而國家對此並未明文禁止,所以對於(yu) 這類電動汽車的態度,也視各地方政府而定。
  然而,對於(yu) 廉價(jia) 電動汽車是否可以劃分到非機動車範疇的問題,林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這類電動汽車屬於(yu) 機動車,事實上,它們(men) 通常被稱為(wei) ‘低速電動車’,有很多企業(ye) 打著‘觀光車’的旗號來做,實際就是場地用車,例如我們(men) 平時在高爾夫球場、旅遊景區、機場等地見到的‘擺渡車’,理論上這類車並不能上路。但是,目前國家在場地用車方麵並未作出明確的規範,所以一些小企業(ye) 就利用這點來打政策的“擦邊球”。
  另一方麵,鉛酸電池的價(jia) 格受多種因素影響且波動幅度較大,是二次電池中平均單價(jia) 最低的電池技術。

  國產(chan) 電池從(cong) 依賴進口到自主破冰
  盡管國內(nei) 涉及動力蓄電池配套生產(chan) 的企業(ye) 有177家之多,但真正能夠進入整車廠供應鏈的隻有比亞(ya) 迪、天津力神、國軒高科、萬(wan) 向潮前、比克電池等少數幾家,而能夠進入國際整車或者合資新能源車企供應鏈的則幾乎沒有,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國內(nei) 整車企業(ye) 的電池多是以進口采購為(wei) 主。
  日前,圍繞國內(nei) 整車企業(ye) 目前電池、電機、電控(以下簡稱:三電)核心技術的現狀,記者實地走訪了行業(ye) 龍頭北汽新能源的鋰電池工廠——北汽集團、北京電控與(yu) 韓國SK集團三方合資成的多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思開),及北汽集團與(yu) 大洋集團合資成立的北汽大洋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洋電機)
  正如上述券商分析師所言,愛思開在鋰電池領域依然無法擺脫依賴進口的現狀。據了解,愛思開采用從(cong) 韓國進口“電芯”及零部件,再於(yu) 國內(nei) 進行電池組裝的生產(chan) 模式。此外,目前使用的電池組裝生產(chan) 線也來源於(yu) 韓國SK集團,價(jia) 值約3000萬(wan) 元,日產(chan) 能約40台三元鋰電池。
  “由於(yu)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市場給愛思開的時間並不多,去年8月份,愛思開正式產(chan) 出第一批電池。”愛思開副總經理蔡春華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產(chan) 能不足成為(wei) 製約北汽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我們(men) 預計於(yu) 今年年底,再增加一條生產(chan) 線,屆時年產(chan) 能將達到2.8萬(wan) 台。”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與(yu) 其它企業(ye) 不同的是,SK集團提供的這條生產(chan) 線是名副其實的全自動操作,工人隻需在問題警示音樂(le) 響起時進行核實檢查。
  “雖然目前研發實驗室還在韓國,但其回歸計劃已提上日程。”蔡春華進一步介紹。
  不過在電機領域,大洋電機基本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chan) 。相比傳(chuan) 統工業(ye) 或家用電器的匹配電機,新能源汽車對電機可靠性要求更高,據工程師介紹,“目前,大洋電機在新能源汽車動力係統領域已授權專(zhuan) 利49項,在電機及其控製技術領域擁有專(zhuan) 利接近500項。此外,北汽新能源還適配了永磁同步電機。”
  齊魯證券認為(wei) ,目前,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技術升級的前提下,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動力鋰電池是目前電動車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電池技術的掌握也將給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帶來曆史上最佳發展機遇。行業(ye) 拐點已至,高歌猛進正當時。(《證券日報》 謝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