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秦海岩:真正靠市場配置資源的電力係統不會出現棄風棄光
秦海岩:真正靠市場配置資源的電力係統不會出現棄風棄光 2017-08-14 13:13:47

摘要:截至2016年底,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隻占全部電力裝機的13%,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比重僅(jin) 為(wei) 6 3%,而煤電的容量占比約為(wei) 64%,電量比重更高,超過了70%。

\
  秦海岩,世界風能協會(hui) 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委會(hui) 秘書(shu) 長。
  世界風能協會(hui) 即WWEA,2001年7月1日創立於(yu) 丹麥的哥本哈根,是由德國政府(環境保護和核安全部)支持創建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旨在全球範圍內(nei) 推廣風能應用。目前WWEA成員數已超過600個(ge) ,來自全球100多個(ge) 國家。
  人物語錄
  “在倫(lun) 敦被稱為(wei) ‘霧都’時,英國煤炭消耗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高達70%,這與(yu) 今天的中國極為(wei) 相似。”
  “中國當下的能源結構與(yu) 排放強度已是不可承受之重。”
  “可再生能源發電不但沒有實現全額保障性收購,還要為(wei) 火電廠的計劃電量‘調峰讓路’。”
  “發電權、用電權都是稀缺資源,沒有交易手段,不能完全靠誰本事大就拿來用。”
  “電力體(ti) 製改革,一定要建立現貨市場和市場化補貼機製。”
  1、中國今天的情況與(yu) 當年的“霧都”倫(lun) 敦極為(wei) 相似
  南度度:當前,國家層麵正全麵收緊火電項目。據中電聯統計,我國火電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占比已從(cong) 2011年的82.4%下降至2016年的70%左右。這個(ge) 降速對於(yu)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來說是值得樂(le) 觀的嗎?
  秦海岩: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是導致霧霾等環境問題的罪魁。正如100年前,在倫(lun) 敦被稱為(wei) “霧都”時,英國煤炭消耗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高達70%,這與(yu) 今天的中國極為(wei) 相似。為(wei) 了摘掉這頂帽子,英國耗費了半個(ge) 世紀的時間,才擺脫煤炭,進入油氣時代。
  如今,“倫(lun) 敦霧”成了“北京霾”,但中國無法沿襲英國的老路,曆史不會(hui) 給我們(men) 留下太多的時間。以現在的能源結構和排放強度,對資源和環境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一些認為(wei) 中國將長期處在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中國隻有走可再生能源的道路,才能實現經濟社會(hui) 的低碳、綠色、可持續增長。
  截至2016年底,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隻占全部電力裝機的13%,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比重僅(jin) 為(wei) 6.3%,而煤電的容量占比約為(wei) 64%,電量比重更高,超過了70%。也可以看出,我們(men) 的能源結構仍然非常不合理。隨著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0%,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這一發展目標已作為(wei) 剛性指標納入到了國家整體(ti) 的發展議程中,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靠零溫室氣體(ti) 排放的電力來完成,包括核電、水電及風電、光電、生物質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
  根據測算,除去核電和水電的貢獻,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要達到4.25億(yi) 千瓦,發電量6500億(yi) 千瓦時左右,在全社會(hui) 發電量中的比重達到9%以上。
  具體(ti) 到各發電企業(ye) ,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到2020年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
  具體(ti) 到各地方,各省市全社會(hui) 用電量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重平均也要達到9%;
  那麽(me) 具體(ti) 到燃煤發電企業(ye) ,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其煤電發電量的比重就要至少到達15%(分母中除去了煤電以外的其他電源,比值變大)
  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已將2020年之前的各年度指標進行了分解落實,因此結合當前的發展及目標,我們(men) 必須更加努力的推動能源轉型,推動煤電的容量占比及電量占比的下降速度,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2、靠市場配置資源的電力係統不會(hui) 出現棄風棄光
  南度度:我國目前存在大量棄風棄光問題,2016年全國棄風電量497億(yi) 千瓦時,棄風率18%;棄光電量70.4億(yi) 千瓦時,棄光率約11%。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製度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為(wei) 什麽(me) ?
  秦海岩: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棄風棄光問題並不是技術上的障礙和限製,丹麥、德國等國家的實踐證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應用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出現棄風棄光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yu) ,在現有電價(jia) 管理體(ti) 製下,多發電就意味著多盈利。為(wei) 協調各電廠之間的利益關(guan) 係,地方政府都製定了發電量計劃,按機組平均分配發電時間。而風電恰恰不在計劃之內(nei) ,其結果是,風電不但沒有享受到《可再生能源法》所賦予的全額保障性收購的權利,甚至還要為(wei) 火電廠的計劃電量“調峰讓路”。
  同時,一些電廠為(wei) 了自身利益,想方設法認定成熱電機組,削弱了整個(ge) 地區的冬季調峰能力,加劇了棄風狀況。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多次出台推動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後,一些地方政府為(wei) 了局部利益,不顧大局,做出了不少侵害可再生能源優(you) 先上網收購的行為(wei) ,加劇了棄風棄光的問題。
  業(ye) 內(nei) 經常有一些觀點認為(wei) ,風電波動性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力需求增長緩慢導致可再生能源限發、“三北”地區電力係統調峰能力嚴(yan) 重不足導致棄風問題突出、跨省跨區通道不足難以實現更大範圍內(nei) 消納風電等,實際上都站不住腳,能源專(zhuan) 家張樹偉(wei) 在他的一係列文章中對此有過詳細論述。
  說白了,一個(ge) 真正靠市場來配置資源的電力係統不會(hui) 出現棄風棄光的問題,發電權、用電權也都是稀缺資源,這些稀缺資源沒有所有權,也沒有交易手段,完全靠誰“本事大”就拿來用,這對社會(hui) 造成的損失極大。
  我認為(wei) ,隻有通過電力體(ti) 製的市場化改革,建立現貨市場,取消不合理的計劃電量,落實節能調度管理辦法,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製度,才是提高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最終解決(jue) 之道。
  3、不控製產(chan) 能,煤電的日子將更難過
  南度度:也就是說電力係統沒有實現市場化、“靠誰本事大就拿來用”才是棄風棄光的原因所在,而煤電產(chan) 能過剩不是症結?
  秦海岩:是的。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6部門聯合印發了《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yi) 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製在11億(yi) 千瓦以內(nei) 。
  有相關(guan) 專(zhuan) 家測算認為(wei) ,自“十二五”末以來,我國的電力消費增速下降明顯,“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和電力消費也沒有高速增長的動力,難以大幅度反彈。也就是說,即使現有的9億(yi) 千瓦煤電裝機不增加,到2020年煤電的機組利用小時數都將降到4000小時以內(nei) ,如果不控製產(chan) 能,煤電的日子將更加難過,為(wei) 了求生存,也將加劇各種電源間的矛盾。因此,在現有棄風、棄光等問題比較嚴(yan) 重的情況下,必須抑製煤電過剩風險。
  從(cong) 長遠來看,解決(jue) 棄風棄光的焦點應當著眼於(yu) 電力的市場化改革,打破原有體(ti) 製機製束縛,為(wei) 可再生能源發展創造公平環境。
  4、電改一定要建立現貨市場
  南度度:長期以來我國電力市場省間壁壘明顯,這個(ge) 局麵是怎麽(me) 造成的?不同電源品種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如何實現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
  秦海岩:省間市場壁壘的形成既有網架因素又有管理因素。過去我們(men) 建的跨區輸電線路多是點對網,電網靈活性相對不足,未來必須加強省間聯絡線的建設,才能提高係統平衡能力,省間互相進行調峰備用支持,才真正有利於(yu) 推動新能源的配置消納。
  此外,現存的省為(wei) 實體(ti) 的行政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導致省間壁壘的形成,在當前電力供大於(yu) 求的形勢下,各地政府不乏對省間交易進行行政幹預的行為(wei) 。比如,有的購電省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種政策,限製省外購電的電量、電價(jia) 、電力,限製市場主體(ti) 省外購電選擇權,使市場化交易組織十分困難,急需出台和完善市場機製。
  我認為(wei) 電力體(ti) 製改革,一定要建立現貨市場。因為(wei) 電力不同於(yu) 其他商品,不同時間段的價(jia) 值差別很大,高峰時段就應該貴,低穀時段就應該很便宜,甚至是負電價(jia) 。隻有建立了現貨市場,才是真正建立了電力市場,這可以解決(jue) 不同區域、不同電力品種之間的資源優(you) 化配置,調動需求和供給側(ce) 的靈活性,還原電的商品屬性,同時發揮可再生能源邊際成本為(wei) 零的優(you) 勢,促進其消納。
  此外,還需要建立市場化的補貼機製。通過建立綠色電力證書(shu) 強製性認購製度,對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價(jia) 值給予補償(chang) ,這也是一種將化石能源外部成本內(nei) 部化的手段。從(cong) 某種意思上來說,市場建立起來了,製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製約電力行業(ye) 發展的一些問題都會(hui) 得到解決(jue) 。
  5、僅(jin) 靠綠證自願認購解決(jue) 不了既有問題
  南度度:據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750億(yi) 元,綠色電力證書(shu) 作為(wei) 一種市場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補貼方式,對於(yu) 解決(jue) 缺口問題能起到多大作用?對於(yu) 綠證的前景您作何預判?
  秦海岩:多年來,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jia) 高於(yu) 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jia) 的差額部分,通過在全國範圍對銷售電量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籌集。從(cong) 2006年開始,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標準從(cong) 最初的每千瓦時0.1分錢提高至1.9分錢,但電價(jia) 附加標準的提高始終滯後於(yu) 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需求。到2016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累計缺口近500億(yi) 元。
  現在的補貼方式隨著電力體(ti) 製改革進展,也需要做改變。按照電改的方向,電價(jia) 會(hui) 逐步取消政府定價(jia) ,形成以市場為(wei) 基礎的價(jia) 格形成機製,現在政府製定的火電標杆電價(jia) 會(hui) 逐步取消。因此,目前在火電標杆電價(jia) 基礎上的補貼方式,需要做出相應調整。補貼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jue) ,將會(hui) 影響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自主承諾減排目標的實現,貽誤光伏風電產(chan) 業(ye) 發展的大好時機。
  結合國際經驗和我國的發展形勢,建立綠色電力證書(shu) 交易製度,政府機構、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和自然人可以自願購買(mai) 一定比例的綠證,這樣一來,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就可通過獲得市場電價(jia) 、中央財政固定補貼及綠證交易收入三部分來獲得合理水平的利潤,未來隨著技術進步,成本的下降,固定補貼將逐步退出。這種市場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補貼方式,不僅(jin) 是解決(jue) 補貼資金來源和提高補貼效率的有效辦法,同時通過市場化交易,還可以促使企業(ye) 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技術水平,這樣才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持續發展。
  當然,綠證自願認購隻是第一步,僅(jin) 靠自願認購解決(jue) 不了既有問題,要通過初期自願認購凝聚各界共識,為(wei) 以後過渡到強製性認購積累經驗、打好基礎,因為(wei) 這不僅(jin) 是能源轉型的問題,也涉及到全社會(hui) 生活方式的改變。國家也明確提出,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shu) 強製約束交易,最終實現補貼機製的改革,推動綠色電力的消納和使用。
  從(cong) 國外實踐看,除了自然人外,用能成本占生產(chan) 成本較低的高技術企業(ye) 將是最積極的購買(mai) 方之一,其次是各級政府和相關(guan) 的政府采購項目及采購主導權較大的快速消費品和社會(hui) 零售領域。隨著7月1日綠證開始認購,我們(men) 看到有不少的政府機構、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和自然人參與(yu) 到了自願認購中,而且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轉發綠證的相關(guan) 知識,推動了綠證概念的傳(chuan) 播。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內(nei) 自願認購市場的日益活躍,綠色電力消費一定會(hui) 成為(wei) 社會(hui) 認可的潮流。(來源:南度度  作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