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地下建設宜居城市,是煤礦高端轉型的辦法 2017-03-08 14:34:39
摘要:煤炭行業(ye) 在去產(chan) 能過程中還麵臨(lin) 破產(chan) 與(yu) 人員安置、轉型升級等艱巨任務。“鑿開混沌得烏(wu) 金,藏蓄陽和意最深”,仍作為(wei) 我國主導能源的煤炭在能源變革中該怎樣實現轉型升級?
能源行業(ye) 去產(chan) 能仍是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焦點。煤炭行業(ye) 2016年去產(chan) 能成效顯著,提前完成2.5億(yi) 噸目標任務,淘汰落後產(chan) 能速度明顯加快,2017年將繼續深入推進去產(chan) 能。
煤炭行業(ye) 在去產(chan) 能過程中還麵臨(lin) 破產(chan) 與(yu) 人員安置、轉型升級等艱巨任務。“鑿開混沌得烏(wu) 金,藏蓄陽和意最深”,仍作為(wei) 我國主導能源的煤炭在能源變革中該怎樣實現轉型升級?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中國能源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zhuan) 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

礦井退出伴生新問題
中國能源報:化解過剩產(chan) 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煤礦減產(chan) 甚至礦井關(guan) 閉,礦井退出將麵臨(lin) 哪些問題?
謝和平:煤炭淘汰落後產(chan) 能、化解產(chan) 能過程中,不少礦井被關(guan) 閉,衰竭煤礦在廢棄或關(guan) 閉後麵臨(lin) 多種資源、環境以及社會(hui) 問題。礦區往往擁有大量的地麵、地下自然資源,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按照傳(chuan) 統模式退出後,地麵大型工業(ye) 廣場和井下大量設備設施被閑置下來,占用大量的土地,且留有一些安全隱患,同時還有大量人員需安置。因此,隨著關(guan) 閉和廢棄煤礦的大幅度增加,我國迫切需要解決(jue) 衰竭關(guan) 團煤礦的轉型出路問題。
中國能源報:衰竭煤礦如果要轉型,目前有哪些實際困難?
謝和平:退出煤礦大多具有多元災害風險,可能會(hui) 麵臨(lin) 瓦斯煤塵爆炸、煤層自燃、礦井突水、煤岩動力災害等災害;大部分退出煤礦在長期開采過程中還對水資源、土壤資源、地貌地形以及植被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生態環境構成一定的損害。但部分關(guan) 閉退出的煤礦在災害治理和生態保護方麵存在多方麵的問題,難以礦井退出前完全治理和修複。
同時,煤礦在關(guan) 閉退出時期需要妥善進行災害治理、生態修複和人員安置,以煤而興(xing) 的資源城市在轉型初期改善投資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方麵都需要充足的資金和人才保障。而煤礦長期虧(kui) 損、城市經濟陷入衰退,亟待轉型的煤礦和城市本身已處於(yu) 財政資金缺乏的狀態,加上具備知識素養(yang) 和勞動技能的人才流失嚴(yan) 重,使煤礦和城市滿足轉型所需資金、人才需求更為(wei) 艱難。
另外,關(guan) 閉退出煤礦和資源枯竭型城市麵對著大批失業(ye) 人員需要安置。煤礦職工普遍技能單一、知識水平較低,尤其是在城市的轉型過程中,接續產(chan) 業(ye) 還未形成的時期,較難靠自己解決(jue) 再就業(ye) 問題,容易造成嚴(yan) 重的治安等其他社會(hui) 問題。需要探索衰竭煤礦、關(guan) 團礦井及所處資源城市轉型發展的長效機製。
廢棄礦井就沒用了嗎?
中國能源報:轉型過程中,被“遺棄”的礦井就“一無是處”了嗎?
謝和平:顯然不是,我國煤礦90%以上是井工開采,如果能很好利用煤礦得天獨厚的地下空間優(you) 勢,有望在礦區地下打造新型地下房地產(chan) 業(ye) ,建設地下宜居城市,特別是地下經濟適用房、地下醫院、地下圖書(shu) 館、地下博物館、地下會(hui) 議展覽中心、地下音樂(le) 廳、地下養(yang) 老院等,以及深地地熱轉換與(yu) 空氣循環係統、地下清潔能源(礦井)抽水儲(chu) 能及水電係統、地下水庫、立體(ti) 地下空間的交通網絡和通訊網絡係統等,形成地下新型經濟業(ye) 態。
這樣,既可以避免煤礦采空區被充填造成的極大地下空間浪費,也可以緩解地麵城市發展麵臨(lin) 的人口增加、土地緊缺、住房緊張等突出問題。同時通過大力突破深地開發利用技術,拓展礦區地下發展空間,建立地下生態圈及戰略資源儲(chu) 備庫,發展地下能源循環帶,建設深地科學實驗室,無人化流態化開發利用深地資源。以礦區地下空間利用的突破點,實現向深地進軍(jun) 。
中國能源報:礦井退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謝和平: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僅(jin) 我國重點煤礦掘進總進尺就達到830萬(wan) 米,如果開采後直接填埋或廢棄,將造成極大的地下空間資源浪費。
對於(yu) 廢棄礦區中的巷道、豎井以及其他建構築物,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首先考慮其潛在的使用價(jia) 值,不能盲目拆除和重建。並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和地下清潔能源,構建深地多元能源生成及循環體(ti) 係;構建深地廢料(氣)無害化處理與(yu) 存儲(chu) 係統,實現地下城市水、電、氣、暖自供自足,最終實現地下城市的自生成、自調節、自循環、自平衡。地下建築的開發要利用岩(土)體(ti) 的特性,充分發揮其結構主體(ti) 、功能主體(ti) 和裝飾主體(ti) 作用,開發窯洞式地下房地產(chan) 。
中國能源報:開發煤礦地下空間有什麽(me) 重要意義(yi) ?
謝和平:地下空間與(yu) 地麵相比,地下空間具有無大氣汙染、抗災害能力強、隔音、恒溫、恒濕等特性,向“深地”進發,綜合開發地下生態城市空間新型資源是解決(jue) 當今城市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危機的重要舉(ju) 措。
資源型城市轉型潛力大
中國能源報:針對目前礦區傳(chuan) 統式的低水平和不可持續的去產(chan) 能、人員安置與(yu) 轉型升級,應如何破解這種局麵?
謝和平:目前煤炭行業(ye) 麵臨(lin) 困境,但不是絕境,煤炭行業(ye) 去產(chan) 能,但不是不要產(chan) 能。煤礦的破產(chan) 與(yu) 轉型升級,需要創新引領,更要高端起步,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我認為(wei) ,應樹立資源型城市礦區土地資源全新開發理念,來破解目前的挑戰。這種理念簡單而言就是在礦區地麵空間主動規劃打造綠水青山和集高新科技產(chan) 業(ye) 區、“雙創”科技城等的高端產(chan) 業(ye) 經濟帶;在礦區地下空間打造地下新型房地產(chan) 等新型經濟業(ye) 態。這樣既實現了礦區和資源城市的高端轉型發展,又有效發揮煤礦職工技能實現人員安置和充分就業(ye) 。
中國能源報:應怎樣實現高端起步?
謝和平:首先就是高端規劃資源型城市煤礦地麵土地資源。目前,我國有資源型城市90多座,這些城市應主動將礦區的地麵土地資源納入城市整體(ti) 功能規劃,主動將礦區作為(wei) 近期、遠期的新城區進行規劃、建設,將礦區打造成高新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雙創”科技城等,形成新的高端產(chan) 業(ye) 經濟帶。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礦區地麵土地,節約了“良田”,又帶動了礦區的高端轉型升級,也有利於(yu) 高水平的長久的人員安置。
唐山、邢台、大同、平頂山、晉城、淮南、淮北、阜新等地都是具有條件的資源型城市,可以先試先行,形成示範,穩步推進。
中國能源報:長遠來看,煤礦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是什麽(me) ?
謝和平:煤炭行業(ye) 應積極創新開發煤礦地下空間資源。地下空間利用當前已經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比如,巴黎地鐵的模擬陽光、生態植被、空氣循環係統等十分完備,已和地麵的生活環境條件幾乎一致。下一步,也可以在煤礦地下打造地下生態城市,建設公園、博物館等城市功能體(ti) 。事實上,部分國家也在謀劃地下城市的建設,如紐約正在籌備設立全球第一個(ge) 地下公園,新加坡在規劃JTC地下科技城。
這一顛覆傳(chuan) 統空間利用概念的構想,同時通過打造地下生態圈,建設深地空間試驗艙,探索試驗深地資源無人化流態化開發,也將促進我國在地下模擬陽光、地下生態植被、地下空氣循環係統、深地煤炭資源熱電液氣化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我國深地科學顛覆性創新技術的研發。通過煤礦地麵、地下一體(ti) 化開發,可以將煤礦建成地上高新經濟、地下舒適居住和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區,實現煤礦的高端轉型升級之路。(《中國能源報》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