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消納是風電“十三五”規劃核心 2016-12-08 09:27:59
摘要:11月底,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的發展目標、建設布局、重點任務、發展方式及保障措施等。
11月底,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的發展目標、建設布局、重點任務、發展方式及保障措施等。《規劃》的出台在提振風電行業(ye) 發展信心的同時,也為(wei) 我國風電行業(ye) 在“十三五”時期優(you) 化發展布局、解決(jue) 棄風限電、促進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以及完善相關(guan) 監管措施等方麵指引了方向。
近日,《中國能源報》記者特別專(zhuan) 訪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對風電“十三五”規劃亮點進行解讀。
目標基本符合行業(ye) 預期
中國能源報:《規劃》提出了“十三五”風電發展的總量目標,到2020年,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達到2.1億(yi) 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並網裝機達到500萬(wan) 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達到4200億(yi) 千瓦時以上,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這個(ge) 數據與(yu) 風電行業(ye) 的預期是否一致?
易躍春:“十三五”總量目標的提出,是在“十二五”風電高速發展背景下,考慮到既有的棄風限電情況,“十三五”期間在發展速度上稍有緩解。同時還要滿足我國提出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要求。因此,2020年風電裝機2.1億(yi) 千瓦的總量目標並不高,隻是我國“十三五”風電發展的一個(ge) 保障性最低目標。而且,《規劃》中明確提法是2.1億(yi) 千瓦以上,基本符合行業(ye) 預期。
根據總量目標,2016-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8100萬(wan) 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約1600萬(wan) 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長率7.4%,相比“十二五”的實際年均增長率23.4%有較大降低,也可以看出,《規劃》對“十三五”期間風電發展方式不再以增速為(wei) 主,而是在保持適當規模基礎上,更注重品質的提升,總量目標穩中有升。同時,在不考慮火電靈活性改造、用戶側(ce) 需求響應、削峰填穀等更有力措施的情況下,2020年可以在一定合理棄風空間內(nei) 實現2.1億(yi) 千瓦風電的消納,但前提是建設布局要優(you) 化。在布局思路上,與(yu) “十二五”時期的以資源為(wei) 導向大基地建設的發展模式相比較,“十三五”規劃對風電建設布局有較大調整,以促進風電就地消納為(wei) 導向,將風電開發主戰場從(cong) “三北”地區適當調整到消納能力較好的中東(dong) 部和南方地區。
消納是重中之重
中國能源報:“十三五”規劃的核心任務是要解決(jue) 風電消納問題,您覺得為(wei) 什麽(me) 把消納問題提到到核心位置?
易躍春:《規劃》的發展目標中,除了總量目標,還首次明確了消納利用目標,並將“有效解決(jue) 風電消納問題”作為(wei) 規劃的第一大重點任務。這是因為(wei) 我國棄風限電情況嚴(yan) 重,2015年全年棄風電量339億(yi) 千瓦時,平均棄風率達到15%。“十三五”期間如不能有效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整個(ge) 風電行業(ye) 的發展將受到嚴(yan) 重影響,裝機量增加,發電量不能對應增長,將造成巨大投資浪費,可以說,風電消納問題的解決(jue) 是決(jue) 定我國風電實現平價(jia) 上網的關(guan) 鍵。
中國能源報:解決(jue) 風電消納問題,有哪些措施?
易躍春:重點要做好以下三方麵工作:
一是充分挖掘係統調峰能力。推進現有火電機組的靈活性改造是快速提高現有係統調峰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對應《規劃》提出的“十三五”期間通過對火電機組的靈活性改造在“三北”地區增加4500萬(wan) 千瓦的調峰能力,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些地區棄風限電問題。
二是多途徑提升風電消納。出現棄風現象跟我國整體(ti) 的能源需求放緩、裝機相對過剩有關(guan) ,在這種情況下,風電、火電、水電都要搶占發電空間,競爭(zheng) 十分激烈。因此,拓展風電消納新領域,提高風電就地利用能力,是提高風電消納最為(wei) 直接有效的手段。例如推廣風電清潔供暖、風電與(yu) 地熱及低溫熱源結合的綠色綜合供暖係統,開展風電製氫、風電淡化海水等新型就地消納示範,探索風光儲(chu) 互補的微電網形式利用風電資源。
三是利用特高壓輸電通道實現“三北”地區風電的大規模跨區外送消納。“十二五”期間我國在“三北”風電基地部署了7900萬(wan) 千瓦風電裝機,考慮以本地消納為(wei) 主,未對其外送通道進行具體(ti) 規劃,目前“三北”地區風電送出消納受阻,2015年棄風率達到19%。為(wei) 解決(jue) 風電送出問題,“十三五”規劃重點研究了“三北”地區風電的跨區送出消納途徑,結合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通道建設,計劃通過錫盟-山東(dong) 、蒙西-天津南兩(liang) 條特高壓交流通道,錫盟-泰州、上海廟-山東(dong) 、紮魯特-山東(dong) 、晉北-江蘇、酒泉-湖南、寧東(dong) -浙江、準東(dong) -皖南等特高壓直流通道,解決(jue) “三北”地區4000萬(wan) 千瓦風電的外送消納問題。
創新價(jia) 格補償(chang) 機製勢在必行
中國能源報:當前,風電補貼的缺口日益擴大,未來風電補貼下降和取消有沒有具體(ti) 的時間表?您對此的觀點是什麽(me) ?
易躍春:風電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對財政補貼依賴程度較高。隨著每年新增風電裝機的增加,資金缺口將進一步放大。如按照現有政策和補貼方式,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累計補貼缺口將高達2000多億(yi) 元,現有的價(jia) 格補償(chang) 機製將無法滿足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需求。龐大的資金缺口已成為(wei) 阻礙風電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和大不確定因素,因此,創新價(jia) 格補償(chang) 機製勢在必行,未來補貼資金的缺口必須通過市場機製來解決(jue) ,政府直接補貼的逐步退出將是大勢所趨。
在保障措施上,為(wei) 保障政府補貼退出後風電產(chan) 業(ye) 仍然能夠維持健康穩定發展,這就需要研究建立一種長效機製,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滿足風電發展的補貼資金需求,這也是本次《規劃》在政策保障機製中的一項重大舉(ju) 措。從(cong) 國際經驗來看,綠色證書(shu) 已成為(wei) 可再生能源配額製的一種通用配套政策,既是支撐責任主體(ti) 實現配額義(yi) 務的手段,也是一種重要的利益協調和義(yi) 務指標平衡機製。通過綠色證書(shu) 交易,風電企業(ye) 可以獲取支撐其發展的補貼資金,有利於(yu) 逐步降低政府補貼強度,同時能夠平衡不同地區配額指標差異,保障非化石能源消費目標和《規劃》發展目標實現。“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采取市場化手段來滿足風電發展的補貼資金,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shu) 交易製度的實施,逐步減少對財政直接補貼資金的需求,建立價(jia) 格補償(chang) 長效機製。(《中國能源報》鍾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