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張國寶: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
張國寶: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 2016-11-25 14:05:55

摘要: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中國核電的發展驟然放緩。毫無疑問,中國政府高層發展核電的態度以及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信心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

  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中國核電的發展驟然放緩。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高層發展核電的態度以及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信心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
  根據福島核事故之後國務院出台的“國四條”規定:在核電安全規劃出台之前暫停審批新項目。目前的確是原地踏步,今年沒有批準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ge) 機組也處於(yu) 停頓狀態,這些電站有的已經投入數十億(yi) 元前期費用,一些核電裝備製造廠後續訂貨中斷。
  而就在整個(ge) 核電產(chan) 業(ye) 發展陷入低迷的時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公開表示,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大國,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從(cong) 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貴趨勢,以及從(cong) 氣候與(yu) 環境的承載力看,中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否則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難以達到承諾的15%。
  張國寶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他從(cong) 未隱瞞過這樣的看法。
  他呼籲,國家在未來的核政策上應該有一個(ge) 明確的定位,如果模糊不清晰,沒有一個(ge) 明確的發展目標不僅(jin) 會(hui) 影響能源政策,也會(hui) 動搖我們(men) 的核大國地位。
  事實上,在過去的那些年,我國核電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從(cong) 最早的要不要發展核電,在哪裏發展核電,一直都爭(zheng) 議不斷,搖擺不定;到後來,對核電發展的管理主導權、技術路線、發展速度等也幾經反複。
  這也最終導致了“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麵。
  今年3月,張國寶已經從(cong) 國家能源局局長任上退下,但依然為(wei) 其未竟的能源改革鼓與(yu) 呼。
\
  核安全規劃、核電安全規劃正在做
  《中國經濟周刊》:在福島核事故之前,內(nei) 陸的很多省份都對發展核電抱有極大的熱情,事故發生之後,審批基本停滯,一些省份也產(chan) 生了恐懼心理。您怎麽(me) 看未來內(nei) 陸地區的核電發展?
  張國寶:關(guan) 鍵在於(yu) 認識問題,因為(wei) 內(nei) 陸地區人口稠密,如果一旦發生核事故可能問題比較嚴(yan) 重,所以開始都建在沿海(其實,法國、美國的核電站很多都建在內(nei) 陸)。
  但內(nei) 陸地區的湖南、湖北、江西,恰恰是一次能源匱乏的地區,每年在用電高峰的時候,缺電反應都最為(wei) 嚴(yan) 重。其次,還有華中地區。華中地區有一個(ge) 很大的問題,就是水(電)火(電)不平衡。夏天豐(feng) 水期,本地的水電可能消納不完,而冬天枯水期,又需要從(cong) 別的省調電。如果建大量的火電廠,水電多的時候火電要讓路,這樣效益不會(hui) 很好。
  這些省份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次能源匱乏,不像內(nei) 蒙古、山西,本身煤炭產(chan) 量很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前,這些省對搞核電熱情很高,要求很強烈。因此,我們(men) 也適度地布置了幾個(ge) 內(nei) 陸的核電站,例如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澤,都報了上去,但還沒來得及批,福島核事故就出來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核電廠址不是能源局定的,而是早在電力部時期就確定了廠址,已等待了很多年。雖然沒有批,但國家能源局給它們(men) 都發了“路條”,允許開展前期工作。現在都在等核安全規劃出來。
  《中國經濟周刊》:核安全規劃什麽(me) 時候能出來?
  張國寶:目前,時間還不確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5天後,國務院就出台了“國四條”。根據“國四條”規定,由核安全局來牽頭做核安全規劃。我在卸任之前,曾專(zhuan) 門去找李克強副總理匯報過一次,匯報紀要裏明確,由國家能源局製定核電安全規劃。
  於(yu) 是,核安全局做核安全規劃,能源局做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規劃涵蓋核電安全規劃,兩(liang) 個(ge) 規劃本身存在交叉,出來之前必須要匯集,而國外目前也還沒有核安全方麵的規劃可借鑒,到底應該做成什麽(me) 樣子,現在還在摸索。
  此外,福島核事故後,從(cong) 中央到地方難免會(hui) 產(chan) 生一些恐懼心理,擔心核安全事故,甚至有省份說不要搞了,還有人說不要搞那麽(me) 大那麽(me) 快,也有人認為(wei) 我們(men) 現在並不算快,各方麵的意見都有。
  “我不同意AP1700的研發”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我們(men) 核電業(ye) 裝備國產(chan) 化的推進情況如何?
  張國寶:國產(chan) 化推進得非常好,我這麽(me) 多年為(wei) 推進這個(ge) 事情花了不少心血。很多人認為(wei) 中國還不行,但實際上我們(men) 已經很有條件了。在較短時間內(nei) 大幅提升了自主製造水平,實現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控製係統、主泵等一批關(guan) 鍵設備的自主化製造。我們(men) 在核電站鍛件方麵有很多創新,現在就是主泵我們(men) 跟國外比還有差距。未來的前景太吸引人了,我充滿了信心,而且為(wei) 此感到驕傲。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核電的技術路線之爭(zheng) 這些年一直沒停止過。當初是如何決(jue) 定引進美國三代技術AP1000的?整個(ge) 決(jue) 策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張國寶:技術路線都是經過充分討論比選決(jue) 定的。這是一個(ge) 集體(ti) 的決(jue) 策。曾培炎同誌在任的時候,技術路線講得很清楚:二代加(即改進型第二代核電技術)是一種過渡,將來要往三代核電去走,這也是我們(men) 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初衷。在這個(ge) 基礎上,再消化吸收,研發出我們(men) 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技術。
  當初,因為(wei) 每個(ge) 人的背景不一樣,主張也不一樣。有人主張引進美國的AP1000,有人主張引進法國的。但大家有一個(ge) 共識:中國是“萬(wan) 國牌”,引進了幾個(ge) 國家的堆型,每個(ge) 電站都不一樣,這樣發展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統一技術。但統一到哪一邊去,存在分歧。最終要有自己的核電技術認識也是一致的。
  因為(wei) 有不同認識,我們(men) 把核電領域的60多個(ge) 專(zhuan) 家集中到北京郊區,關(guan) 起門來,不許回家、不許打電話,在那裏大概討論了有一個(ge) 禮拜。最後大家記名投票,讚成或反對的意見要寫(xie) 出來。結果,90%以上的人都主張引進AP1000,而且都留下了書(shu) 麵記錄。專(zhuan) 家意見統一後,上報國務院,然後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討論。當時外交部也參加了,外交部方麵的意見也分為(wei) 駐美和駐法的兩(liang) 派。最後,綜合考慮整個(ge) 評審的過程以及各方麵的意見,政治局常委會(hui) 討論同意引進AP1000。
  《中國經濟周刊》:當時,很多人覺得引進AP1000之後可能就能統一技術路線了,但現在看來,中國核電技術路線還是沒能如當初希望的走向統一?
  張國寶:現在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還是各自為(wei) 政,尚未理順。未來能不能走向統一就要看領導人是不是強勢了,如果領導人不夠強勢,那根本統一不起來。
  《中國經濟周刊》:在決(jue) 定引進AP1000之後,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zhuan) 門引進、消化、吸收AP1000,並承擔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的任務。目前的自主化研發如何?
  張國寶:當年和美國西屋的談判我也參加了,美國向我們(men) 轉讓AP1000的時候約定,如果我們(men) 自己能研製出AP1400以上的技術,知識產(chan) 權就是我們(men) 自己的,不受出口限製。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進行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CAP1400的研發,甚至還在做CAP1700的研發。但我並不同意CAP1700的研發,而且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裏沒有CAP1700。這個(ge) 東(dong) 西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要出口的話,能夠裝1700的必須是大電網,像這麽(me) 大的電網,隻有美國、俄羅斯、印度少數幾個(ge) 國家有這種可能,連英國都沒這種可能,英國的電網很小,更何況這幾個(ge) 國家怎麽(me) 會(hui) 進口中國的?一些小國家沒那麽(me) 大的電網,要1700幹什麽(me) ?應該先集中精力把1400研發出來。
  核電領域不存在壟斷
  《中國經濟周刊》:像其他的能源領域一樣,許多人也質疑核電存在壟斷現象,對此,您怎麽(me) 看呢?
  張國寶:我認為(wei) 不存在壟斷,包括電力體(ti) 製改革。法國不也是隻有一個(ge) 法國電力公司嗎?比我們(men) 還要集中。我們(men) 好賴還分一個(ge) 南網、北網,還來個(ge) 廠網分開(即將發電和電網兩(liang) 類業(ye) 務分開)。日本則分九大供電區,每個(ge) 互相獨立,互不相幹。世界上沒有統一的電力模式,電力體(ti) 製改革也沒有一個(ge) 統一的模式。
  在核電領域,確實有人說,我們(men) 在搞壟斷。根本就不存在壟斷問題,你要投,理論上都可以投,外資都可以投,中華電力(港資)不就投了大亞(ya) 灣嗎?大唐在寧德電站不都參股了嗎?參股可以,但問題在於(yu) 都想當老大主導,不想當老二,那怎麽(me) 能行?現在中核總、中廣核、中電投不都在搞核能嗎?國核技也是核電公司,怎麽(me) 能說壟斷?難道要誰想搞核電都讓搞才叫不壟斷嗎?那樣非出亂(luan) 子不可。
  中國的核電公司已經有那麽(me) 多家了,已經很亂(luan) 了,核電人才本來就不多,再摻和進來,勢必要挖別人的人才,人才力量那麽(me) 分散,安全意識也會(hui) 削弱。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核電的價(jia) 格還是比較高的,未來核電的定價(jia) 機製應該怎麽(me) 改革?
  張國寶:核電的定價(jia) 目前還是到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司去批。我認為(wei) 也需要改革,但短期內(nei) 很難改,它比火電還難改,因為(wei) 核電站投入很高,你不能讓它虧(kui) 本。但現在大亞(ya) 灣已經降低了,從(cong) 0.43元/KWh到0.4元/KWh也有利潤,隨著煤價(jia) 上漲,降到四毛錢,實際上在廣東(dong) ,核電已經比火電便宜了,因為(wei) 火電的價(jia) 格上來了,成本已經超過四毛錢,但核電隻有四毛錢。
  塔塔集團原總經理賈姆希德·伊拉尼:
  “相對核能,我更願意衰落的是石油”
  “日本的核泄漏事件令全世界的人為(wei) 之痛心,但我們(men) 不能因此就停止發展核能。”塔塔集團原總經理賈姆希德·伊拉尼(JamshedJIrani)堅定地說。
  伊拉尼在印度人心中是一位絕對的明星。他在印度第一大財團——塔塔集團任職43年。塔塔集團的業(ye) 務滲透印度的化工、汽車、醫藥、金融服務、信息谘詢、鋼鐵等多個(ge) 行業(ye) ,它甚至擁有一座屬於(yu) 自己的城市。塔塔集團所在地賈姆謝德布爾(Jamshedpur),是全印度唯一由私人企業(ye) 負責公共管理的城市。
  2001年—2011年,擔任塔塔集團總經理的伊拉尼,在世界範圍內(nei) 進行了近30場並購,至今沒有一起失敗。2007年4月並購歐洲第二大鋼鐵廠康力斯(Corus)後,塔塔旗下鋼鐵企業(ye) 從(cong) 世界排名第56位躍升為(wei) 世界第五。伊拉尼被譽為(wei) “扭轉了塔塔集團命運”的人。
  今年6月2日,伊拉尼度過了他的75歲生日,並且按照公司章程,正式從(cong) 塔塔集團董事會(hui) 退休。退休之後,伊拉尼將中國設為(wei) 了他退休旅行的第一站,並在此期間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專(zhuan) 訪。
  中國必須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剛剛離開塔塔集團二號領導人的位置,伊拉尼看上去不再像銳氣淩人的商人,而更像一位矍鑠的長者。他微笑著告訴記者,和上個(ge) 世紀80年代相比,他眼中的中國在一天天變得更光彩奪目。
  “我感到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都有著顯著的提高。我上周去了中國南方,我覺得那裏的每個(ge) 人看上去都很快樂(le) 。”但伊拉尼指出,中國和二三十年前相比,街上的汽車多了很多,“現在有點太多了。”當他獲悉,至2011年2月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1億(yi) 輛,比1980年增加了35倍之多時,一臉驚詫地表示:簡直不可思議。
  對於(yu) 汽車導致中國交通壓力和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大,伊拉尼表示:“首先要控製機動車數量,建設更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在新加坡,隻有一輛舊車廢棄了,才能購入一輛新車。這樣車輛的數量就始終是固定的。”
  對於(yu) 能源方麵,伊拉尼還提出,中國必須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等。他指出,目前走在環保前沿的一些國家,例如挪威和斯堪的納維亞(ya) ,其大部分能源都是可再生的。這需要各國進行更大的投入,但這個(ge) 投入是相對的。
  “有時候人們(men) 需要多一些投入,才能換來清潔能源,就能換來環保汽車,從(cong) 而贏得更好的生存環境。我相信中國的環境問題隻是暫時的,隨著人們(men) 的努力會(hui) 越來越好。”伊拉尼向記者表示。
  “相對核能,我更願意衰落的是石油”
  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後,相對於(yu) 一些人對核能前途的憂慮,伊拉尼則顯示出了強烈的信心。“我們(men) 印度也在重新審視核能的使用。但你說坐飛機有沒有風險?每年都有飛機墜毀,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死於(yu) 空難。盡管災難令人傷(shang) 感,但我們(men) 就因此不坐飛機了嗎?同理,這次日本的災難令全世界的人為(wei) 之痛心,但我們(men) 是否因此就停止發展核能?”
  伊拉尼告訴記者,法國75%的能源都來自核能,但目前為(wei) 止未發生過一起事故。全世界共有315艘核潛艇,但在過去30年中也從(cong) 未發生過核能方麵的意外。因此,他認為(wei) 核能還是很安全的,人類不能因為(wei) 一次自然災害就畏縮不前,而應當堅持對新能源的探索。
  伊拉尼指出,不隻是核能麵臨(lin) 著安全的考驗,傳(chuan) 統能源石油又何嚐不是?
  2010年4月20日夜間,位於(yu) 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之後每天漏油達到5000桶,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損失,有專(zhuan) 家預計,救災的花費會(hui) 在10億(yi) 美元左右。這對石油產(chan) 業(ye) 是一次巨大的衝(chong) 擊,不亞(ya) 於(yu) 日本核泄漏造成的危害。
  “難道人們(men) 就不使用石油了嗎?”伊拉尼反問道。“如果那樣的話,我倒是很期待看到石油產(chan) 業(ye) 的衰落。因為(wei) 石油不像核能,它是不環保的,當然煤就更糟糕了。中國現在還在大量用煤,已經持續了幾十上百年了,成為(wei) 一種很難改變的習(xi) 慣。但就像新的車型總需要取代舊的車型一樣,新的發展模式必須要取代舊的發展模式,清潔能源就是解決(jue) 問題的核心。如果石油產(chan) 業(ye) 能夠逐漸被替代,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注: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發表於(yu) 201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