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張國寶撰文:全國就6人反對特高壓 能源局故意挑事作梗
張國寶撰文:全國就6人反對特高壓 能源局故意挑事作梗 2016-11-25 10:29:53

摘要: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先生,於(yu) 2014年年底(12 29日)在國家電網報上發表口述文章,再次表示支持交流特高壓工程,希望大家理性爭(zheng) 論交流特高壓工程問題。

\
        早在2004年,特高壓電網構想登上曆史舞台。從(cong) 此,特高壓技術的發展,一直與(yu) 爭(zheng) 議相伴。從(cong) 最初對特高壓輸電安全性、經濟性的質疑,到聚焦於(yu) 特高壓交流、直流優(you) 劣之辯,持續近十年。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先生,於(yu) 2014年年底(12.29日)在國家電網報上發表口述文章,再次表示支持交流特高壓工程,希望大家理性爭(zheng) 論交流特高壓工程問題。
        比如能源局電力司就有人找江蘇省,要他們(men) 表態反對建特高壓,否則就不批,這就有點意氣用事了。我知道這個(ge) 情況後還把電力司的負責人叫到我辦公室,問他們(men) 是否有這種事。
        改革開放初期,我在國家計劃委員會(hui) 機械電子局工作,當時中國剛把國門打開,正是技術裝備的引進熱潮。那時發達國家對我們(men) 的戒心也不像現在這麽(me) 大,因為(wei) 我們(men) 很多技術和人家差距很大,幾乎每行每業(ye) 都需要引進技術。其中,輸變電線路技術也是引進的重點之一,從(cong) 變壓器、開關(guan) 到各種的斷路器、避雷器都引進,而且引進了不止一家的技術、裝備。像變壓器有ABB的,有西門子的;開關(guan) 也有好多家,有法國的,日本的,很多國家的。
        開始時遇到很多問題,像變壓器漏油,現在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那時候很普遍。那時平頂山高壓開關(guan) 廠研發六氟化硫開關(guan) ,還發生過爆炸。這些事都發生過,那時國門剛打開,輸變電技術和國外差距非常大。
        那時全國電網基本不互聯,東(dong) 北、西北、華東(dong) 、華中、南方幾大區基本互不相聯,即便在這幾大區裏麵,電網也不互聯。當年華中電網和川渝電網是不相聯的,後來建設了從(cong) 三峽到萬(wan) 縣的“三萬(wan) 線”,才算把川渝和華東(dong) 聯起來,川渝和華中變成了同步電網就是靠“三萬(wan) 線”。比較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就更分散了。像新疆就分了好多電網,互相不聯,以後慢慢把南疆和北疆聯起來,然後把烏(wu) 魯木齊和阿勒泰地區、伊犁地區聯起來,這時新疆才成為(wei) 一個(ge) 統一的電網。
        改革開放初期,兩(liang) 大瓶頸影響經濟發展,一個(ge) 是交通,一個(ge) 是能源,拉閘限電那時是普遍現象,我們(men) 急著要把電搞上去。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輸變電線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原來分散孤立的電網聯成一個(ge) 大的電網,這樣可以相互補充調劑。但在當時,輸變電線路的建設跟不上。當時流傳(chuan) 一句話,“重發、輕供、不管用”。對發電大家很重視,建電廠積極性都很高,對輸變電重視不夠,而對用戶側(ce) 管得更少。所以,當時發電增長很快,但輸變電沒有能夠及時跟上。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了電壓等級為(wei) 500千伏的輸變電技術,在這之前,西北地區的最高電壓等級是330千伏,多數地方是220千伏,再小就是110千伏。500千伏是改革開放後才開始引進建設的,第一條±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是葛洲壩到上海的葛滬線,從(cong) 葛洲壩往華東(dong) 送電。那時我在計委也參與(yu) 了這條線路的引進建設。因為(wei) 這條線路是全套引進BBC公司(後與(yu) 阿西亞(ya) 公司合並成了ABB公司)的技術設備。
        到了後來,西北電網的電壓等級要提高到750千伏,因為(wei) 330千伏不夠了。那時電力部還沒有撤銷,電力部科技司司長張曉魯來找我說要上750千伏,我當時就說現在要上750千伏,將來又要上1000千伏了。如今,我國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迅速增加,現在一個(ge) 華東(dong) 電網的電量也比當年全國的大好幾倍,不能同日而語,從(cong) 量變到質變了。
        由於(yu) 中國的能源資源分布非常不均衡,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東(dong) 部和南部無論是水力資源,還是煤炭資源都相對缺乏。西部和北部的資源如何送到東(dong) 部和南部去,這是我們(men) 國家始終麵臨(lin) 的問題,這是中國國情決(jue) 定的。同時,輸電線路越來越多,輸電通道也是寶貴的資源,要精打細算,盡量少占輸電通道。為(wei) 了保證今後的供電更加穩定、可靠、安全,我們(men) 應該選擇輸電容量更大、長距離送電線損小的輸電技術。
        我為(wei) 什麽(me) 支持特高壓
        既然說這是數萬(wan) 科技工作者經過數年的努力提煉出來的,是集體(ti) 智慧的結晶,難道提煉錯了,不應該搞怎麽(me) 寫(xie) 進去了?如果要責怪特高壓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那首先就是科技中長期規劃沒有經過充分論證。
        說起特高壓,現在對國家電網公司搞特高壓有些非議,成了敏感話題,包括對我們(men) 這些支持搞特高壓的人也有非議。其實,第一次把特高壓技術寫(xie) 入國家文件的,不是國家發改委,而是國務院文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為(wei) 什麽(me) 要搞這個(ge) 規劃?解放後搞過一次科技發展規劃,是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搞的,大家認為(wei) 那次規劃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包括“兩(liang) 彈一星”等,都是在那時科技發展規劃的指引下取得的成績。
        所以到了新的曆史階段,我們(men) 要搞一個(ge) 新的科技發展規劃。這個(ge) 《綱要》的形成,據說是全國幾萬(wan) 科技工作者經過數年努力得到共識,並提煉出來的。這其中就把特高壓寫(xie) 進去了。綱要中對特高壓的定義(yi) 就是±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文件把特高壓列為(wei) 國家要重點扶持的20項科技發展項目之一。
        嚴(yan) 格意義(yi) 上講,無論是發改委也好,還是電力部門也好,都是《綱要》的執行者。後來有人爭(zheng) 論直流還可以,但不應該搞交流;還有人說《綱要》裏沒有說電壓等級是多少,沒有指出來特高壓,後來我翻了一下,裏邊是寫(xie) 清楚了的,直流是±800千伏,交流是1000千伏。應該說我們(men) 這些部門和企業(ye) 都是貫徹科技中長期規劃。假如說不應該搞特高壓,那也隻能說是那個(ge) 文件搞錯了。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既然說這是數萬(wan) 科技工作者經過數年的努力提煉出來的,是集體(ti) 智慧的結晶,難道提煉錯了,不應該搞怎麽(me) 寫(xie) 進去了?如果要責怪特高壓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那首先就是科技中長期規劃沒有經過充分論證。我認為(wei) 發展特高壓還是多數科技工作者得到的共識。
        國家電網公司主張要發展更高電壓等級,是因為(wei) 隨著經濟發展,裝機容量越來越大,輸送距離越來越長。我國遠距離輸電一直在增加,特別是西電東(dong) 送以後。今後還會(hui) 增加,因為(wei) 在東(dong) 部沿海,除核電站外,建設大型火電和水電的機會(hui) 不多,所以需要大規模遠距離輸電。而且現在多地受霧霾的幹擾,思想也在轉變,過去強調在本地建電廠的思想開始弱化了,很多地方接受從(cong) 外麵來的電。比如江蘇,在製定新的五年規劃時,考慮更多地使用外來電,而不是強調一定要在自己的地方建電廠。所以,應集中建設大型煤電基地、水電基地、核電基地,比如錫林浩特褐煤很多,完全可以建立大型煤電基地,然後通過特高壓把電送出來。
        我為(wei) 什麽(me) 很支持特高壓,就我個(ge) 人經曆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二灘棄水”。當時二灘水電站建成後曾是中國最大的水電站,建好後正好趕上中國經濟低穀期,二灘的電沒人要。我負責主持分電,但也很勉強。因為(wei) 當時聯接川渝的輸電線路還沒建,隻能在四川範圍內(nei) 消納,那個(ge) 時候經濟低迷,大家都不要。當時把二灘的電分成幾檔,其中一種是計劃內(nei) 的電,我記得好像連3毛錢都不到,兩(liang) 毛多一度電。在這個(ge) 電量以外再發的電,叫計劃外電量,隻有3分錢一度,當時我們(men) 說這連磨損費都不夠。
        為(wei) 分電的事我到處求人,請他們(men) 幫著解決(jue) 。其中我就找到了當時的電力部分管科技的副部長陸延昌,我了解到從(cong) 二灘送出來的電,一條500千伏交流線路隻能送90多萬(wan) 千瓦。我問為(wei) 什麽(me) 送那麽(me) 少?他說這都是算出來的。怎麽(me) 算的,說是根據導線發熱情況計算的。我說要是這樣的話,我們(men) 費了半天勁,建一條 500千伏的交流線路,說多了才送100萬(wan) ~120萬(wan) 千瓦,這樣算的話,我們(men) 得需要多少條線路啊。建設線路也不容易啊,而且到處都是輸變電線路既影響觀瞻,更要占用沿線的森林和土地。
        這件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們(men) 原來的500千伏交流線路的輸送容量並不大,大數說就是100萬(wan) 千瓦左右;±500千伏直流當時輸送容量大約300萬(wan) 千瓦。如此,要想輸送容量大,就隻有在提高電壓等級上做文章。
        關(guan) 於(yu) 特高壓的論證
        會(hui) 上隻有陳望祥仍持反對意見。那天中午在發改委食堂吃飯時,我特意和陳望祥坐在一起,繼續聽聽他對這個(ge) 問題怎麽(me) 看。但他的意見畢竟是少數。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發展特高壓之後,我們(men) 認真地做了幾次論證。2005年6月21~23日,國家發改委在北戴河召開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研討會(hui) ,有 200多人參加,集中了全國專(zhuan) 家的智慧,分了五六個(ge) 組,這其中既有電工專(zhuan) 家,也有電力設備專(zhuan) 家。經過這幾個(ge) 組的討論後,大部分人都讚成搞特高壓,即便一些人提出了改進、注意的問題,但大方向上也都讚成搞,隻有6個(ge) 人反對。回到北京後,反對的同誌給國務院領導寫(xie) 信,說明他們(men) 反對搞特高壓的理由。領導看到有人反對,就批示給發改委要認真論證。其實我們(men) 已經論證了,但領導要求論證,我們(men) 就又開會(hui) 進行論證。
        2005年10月31日,召開了第二次論證會(hui) ,這個(ge) 會(hui) 放在了國家發改委召開。會(hui) 議特意通知,要邀請有不同意見的人來參加,就把對特高壓持反對意見的人都通知到了,但最後隻有陳望祥來了,他在會(hui) 上講了他的意見,其他人都沒來。我還問過為(wei) 什麽(me) 這些同誌沒有來?有人說這些同誌來了以後怕受你們(men) 圍攻。本來開這個(ge) 會(hui) 是想讓兩(liang) 種意見進行認真討論,因此,我把蒙定中的反對意見印成書(shu) 麵材料,發給與(yu) 會(hui) 者。
        參會(hui) 的其他人都讚成,吳敬儒同誌在會(hui) 上提出,建議先建淮南-上海的特高壓線路。國家電網公司那時提出的試驗示範線路是晉東(dong) 南-荊門。吳敬儒的理由是華東(dong) 地區缺電,而在南方一帶隻有淮南、淮北有煤礦,所以在這裏搞坑口電廠把電送過去,有利於(yu) 解決(jue) 華東(dong) 地區缺電的問題。他講的聽起來有道理,那國家電網公司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晉東(dong) 南-荊門線路呢?
        國家電網公司解釋說這個(ge) 意見很好,他們(men) 也想建淮南-上海的特高壓線路,但這條線路途經地方的人口密度更大,拆遷量更大,要建的話要更加緊湊,要搞同塔雙回線路。而第一次搞交流特高壓一下子搞到同塔雙回,難度更大。先搞一塔一回,這樣先在晉東(dong) 南-荊門的線路上取得經驗,以後再在這個(ge) 基礎上搞同塔雙回。國家電網公司是從(cong) 技術難度上來考慮的。兩(liang) 邊說得都有道理。
        會(hui) 上隻有陳望祥仍持反對意見。那天中午在發改委食堂吃飯時,我特意和陳望祥坐在一起,繼續聽聽他對這個(ge) 問題怎麽(me) 看。但他的意見畢竟是少數。
        會(hui) 後,又有人給上麵寫(xie) 信,說沒有認真聽取他們(men) 的意見。我覺得我們(men) 還是聽取了,隻是沒有采納他們(men) 的意見。我們(men) 這些人各種運動遇到的事也都經曆過,很多事情也是經驗之談。如果不留下書(shu) 麵東(dong) 西,你講完了,今後你說我不是這麽(me) 說的,是別人理解錯了,到時無據可查,怎麽(me) 辦?所以,那次會(hui) 上,發言都錄音了,也讓大家寫(xie) 出了書(shu) 麵意見材料,而且都簽上名字。
        那次會(hui) ,還請了史大楨、陸延昌等電力部的老領導,隻要是在世的都請了。黃毅誠因為(wei) 身體(ti) 不好沒來,但他寫(xie) 了書(shu) 麵意見是讚成的。其他的幾位都來了,他們(men) 都表態讚成搞特高壓。會(hui) 議還特意請了老電力部的幾任規劃司司長,我記得是五任或六任。會(hui) 議上絕大多數人是讚成搞特高壓的,電力部的老部長也都是讚成的。這第二次會(hui) 議是因為(wei) 有人寫(xie) 信,根據領導批示我們(men) 又開了一次,實際上在北戴河就論證了,200多人開了好幾天會(hui) ,時間又長,參加人數又多。
        爭(zheng) 論應從(cong) 科學理性出發
        現在500千伏帶電作業(ye) 很普遍,從(cong) 電力學來講,隻要人體(ti) 各部位處於(yu) 等電位就不會(hui) 形成電力流。帶電都能作業(ye) ,你說對人體(ti) 有什麽(me) 害處?
        要說對發展特高壓持不同意見的理由,事實上,理由變了很多次了。最初的理由基本上是兩(liang) 條,一種是說科索沃戰爭(zheng) ,美國使用了石墨炸彈,如果建了特高壓電網,將來美國使用石墨炸彈,一下子就把你的線路斷掉了,可能在更大範圍內(nei) 停電。為(wei) 了證明這點,想得到部隊的支持,專(zhuan) 門找了軍(jun) 事科學院,希望軍(jun) 事科學院出具一份材料支持這種觀點,可是軍(jun) 事科學院沒有給出。石墨炸彈的原理是炸彈裏的石墨絲(si) 掛在電線上,使正負極短路,但這種原理不是專(zhuan) 門針對特高壓電網的,其他電壓等級電網也存在這種風險。比如在科索沃戰爭(zheng) 中美國攻擊的就是低壓電網。
        第二種理由是說特高壓對人體(ti) 有害。這也沒有什麽(me) 證據。有國際機構出了個(ge) 意見,至少到目前為(wei) 止不能證明高壓對人體(ti) 有害。但人家既然說了,也不能說人家說得不對,怎麽(me) 辦呢,就采用物理辦法。500千伏杆塔高度的對地電場強度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為(wei) 了減少對地電場強度,可以把杆塔再建高點,離地麵更遠些。電壓等級高,離地麵遠,所以電場強度保持不變。電場強度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500千伏帶電作業(ye) 很普遍,從(cong) 電力學來講,隻要人體(ti) 各部位處於(yu) 等電位就不會(hui) 形成電力流。帶電都能作業(ye) ,你說對人體(ti) 有什麽(me) 害處?
        這兩(liang) 個(ge) 問題從(cong) 技術角度都沒有得到支持,所以他們(men) 後來就不提這兩(liang) 個(ge) 問題了,又提出另外兩(liang) 個(ge) 問題。第一是美東(dong) 大停電,建設更大的同步電網,如果發生停電就跟美東(dong) 大停電一樣,可能在更大範圍內(nei) 把電網拉垮了。所以,應該分層分級用直流隔開,不同意搞特高壓交流電網。第二條理由是說國家電網公司是為(wei) 了阻礙改革,認為(wei) 國家電網公司怕進一步被改革拆分,所以他們(men) 用堅強的電網,用特高壓把各大區都聯起來,使得以後就是想改也改不成。一直到現在主要就是這兩(liang) 條理由。從(cong) 技術角度來講,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有反對意見不能說是壞事,可以把方案搞得更完善。但各種爭(zheng) 論要建立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應該完全從(cong) 科學出發,而不是從(cong) 個(ge) 人的好惡出發。
        現在是反對的人還是反對,讚成的人還是讚成。那以什麽(me) 標準判斷呢?光靠概念性的反對或者支持都不能科學地說明問題。這時候,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授予了中國電科院(300215,股吧) 開發的電力係統分析綜合程序,用計算機模擬電網安全。於(yu) 是我們(men) 找到中國電科院的周孝信院士,讓大家到中國電科院去參觀一下。這個(ge) 係統可以把全國裝機容量在 6000千瓦以上的發電廠和110千伏以上的輸變電線路都輸入計算機係統,然後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假如說有電廠不發電了或有線路斷了,會(hui) 對全網造成什麽(me) 影響。因為(wei) 現實中不可能把哪條線路弄斷了,所以模擬計算是可行的。他們(men) 的係統證明不搞特高壓反倒不行,因為(wei) 隨著今後各個(ge) 大區裝機容量越來越大,一旦出現跨區的直流特高壓出現雙極閉鎖,缺少有功、無功補償(chang) ,反而容易把電網拉垮。我們(men) 把一些人請到中國電科院參觀,其中包括媒體(ti) 代表。大家看了以後很有信心,計算機模擬證明特高壓是應該搞的,是有利於(yu) 電網安全的,而不是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缺席的電網規劃
        過去我們(men) 已經有過經驗教訓,“重發、輕供、不管用”,所以應當在“十三五”規劃中更多關(guan) 注輸電、供電問題和需求側(ce) 管理問題,不是光盲目建設電源點就能解決(jue) 電的問題了。
        實際上,對建設特高壓有反對和讚同意見很正常,其他的論證也會(hui) 有這種情況。為(wei) 什麽(me) 在特高壓論證問題上會(hui) 這麽(me) 尖銳複雜?就是沒人來作最後拍板,如果不是管理部門內(nei) 部一些人表麵公允,實際上暗中挑事,也不會(hui) 那麽(me) 困難。在特高壓輸電線路上有一條很關(guan) 鍵,就是計劃建設一條從(cong) 錫林浩特-南京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黃毅誠同誌在任時找了我好幾次,他非常重視錫林浩特褐煤的轉化,那地方有大量的煤,而最缺電的是華東(dong) 電網,可以在錫林浩特建大型的發電基地,再把電送到華東(dong) 去。國家電網公司堅持要建特高壓交流線路,想把三華電網聯起來,但有人反對。應該是技術之爭(zheng) 的問題摻進了非技術因素。例如能源局電力司就有人找江蘇省,要他們(men) 表態反對建特高壓,否則就不批,這就有點意氣用事了。我知道這個(ge) 情況後還把電力司的負責人叫到我辦公室,問他們(men) 是否有這種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特高壓規劃和建設都停頓下來了,一直到了“十二五”規劃製定完成,分規劃也都陸續製定完了,輸變電規劃卻始終出不來,因為(wei) 意見相左。讓國家電網公司拿意見,國家電網公司堅持要規劃建設幾條特高壓線路,而能源局就不同意,意見總擰著,直到現在輸變電規劃都沒有出來,現在“十二五”就快結束了。這樣就影響了內(nei) 蒙古、東(dong) 北等地區,有些風電多的地方,本來在全國平攤算不了什麽(me) ,那麽(me) 一點點電加在一起還不到2%,但還是要放棄20%左右,因為(wei) 送不出來。盡快建設輸電通道對於(yu) 我國發展新能源是有幫助的,如果電網通暢,這點風電消納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因為(wei) 在要不要建設特高壓電網的問題上一直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所以導致電網建設規劃大大滯後。
        如果這個(ge) 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jue) ,新的電網規劃還可能受影響。我覺得“十三五”規劃中應當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過去我們(men) 已經有過經驗教訓,“重發、輕供、不管用”,所以應當在“十三五”規劃中更多關(guan) 注輸電、供電問題和需求側(ce) 管理問題,不是光盲目建設電源點就能解決(jue) 電的問題了。
        科學計算證明是安全的
        反對者認為(wei) 三華電網聯起來,裝機容量那麽(me) 大,一旦出現問題三個(ge) 地方都要垮掉。我認為(wei) 不會(hui) 出問題。
        晉東(dong) 南—南陽—荊門的交流特高壓線路已是既成事實,那後來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這條線路是怎麽(me) 批準的呢?當時這條也不同意。那時吳邦國同誌還沒有退休,兩(liang) 會(hui) 期間他是安徽代表,所以他要到安徽團參會(hui) 。安徽的代表提出來要建淮南—南京—上海的特高壓交流線路。安徽有淮南、淮北煤礦,他們(men) 想在淮南、淮北建一些電廠,把電送到上海去。他們(men) 在安徽人大代表團發言要求國家盡快抉擇。吳邦國同誌對此作了批示,後來國家發改委批準了這條線路。
        其他的線路都沒有批,都擱置下來了,尤其是錫林浩特到南京這條是最受反對的一條,因為(wei) 有人反對三華聯網。現在采取的是折中辦法,這條交流線路不修到南京,隻修到濟南,到南京建一條直流,濟南還屬於(yu) 華北,所以還是形不成三華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認為(wei) ,三華同步電網並不大。美國和歐洲的同步電網比這還要大。美東(dong) 電網的裝機容量比三華電網要大,歐洲雖然國家很多,但整個(ge) 歐洲電網是聯在一起的,總裝機容量也很大。所以,即便把三華電網連起來,總裝機容量也沒有超過美東(dong) 電網和歐洲電網。但反對者認為(wei) 三華電網聯起來,裝機容量那麽(me) 大,一旦出現問題三個(ge) 地方都要垮掉。
        我認為(wei) 不會(hui) 出問題。美東(dong) 電網和歐洲電網的同步電網比三華電網還要大。從(cong) 技術角度講,電科院有個(ge) 形象的比喻,華東(dong) 電網相當於(yu) 一個(ge) 蓄水池,輸變電線路把電都輸到這個(ge) 池子裏,相當於(yu) 好多條河流流到池子裏,這些河流如果突然發生斷流或突然泛濫成災,那河水就要漲和落。比如一條±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突然發生雙極閉鎖,一下子500萬(wan) 千瓦的電就沒了,這立即會(hui) 引起電網頻率的波動,如果沒有及時的補償(chang) ,電網會(hui) 被拉垮。而交流電網可以迅速從(cong) 別的區域,從(cong) 更大範圍進行補償(chang) ,如果隻有直流不能無功補償(chang) ,反倒會(hui) 使波動很激烈。我想這些東(dong) 西光靠概念來說是沒有用的,還是要靠科學計算,模擬計算證明是安全的。當然,還要靠實踐。
        特高壓扶持了裝備製造業(ye)
        重大裝備的研發一定要與(yu) 重大工程相結合,如果不和重大工程將結合,空對空的研發,製造出來以後沒人需要,你花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大成本,卻得不到回報。
        特高壓使整個(ge) 輸變電裝備製造業(ye) 的水平上了一個(ge) 大的台階。如果說原來500千伏交直流電網的設備製造還磕磕碰碰,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到了特高壓,再回過頭來看500千伏,那就是小菜一碟,我們(men) 都會(hui) 做。很長時間,±500千伏直流的大部分設備都是國外的,那時我都挺生氣,老說今後再建就能實現國產(chan) 化,但後來還是國產(chan) 化不了,有好幾個(ge) 關(guan) 鍵的部件不會(hui) 做,比如晶閘管,就是大功率整流器。
        到了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歐洲、日本企業(ye) 有做試驗的,但沒有工程化應用的。發展特高壓扶持了我們(men) 國家的裝備製造業(ye) ,我們(men) 不是簡單地去買(mai) 人家的設備,而是要在國內(nei) 生產(chan) ,特別是特高壓的變壓器、開關(guan) 、絕緣等關(guan) 鍵設備實現了國產(chan) 。事實上,別的國家因為(wei) 沒有特高壓項目,也就沒有工業(ye) 化生產(chan) 這些東(dong) 西。
        上世紀80年代,我們(men) 國家成立了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我也是這個(ge) 小組的成員。我一直堅持一條原則,就是重大裝備的研發一定要與(yu) 重大工程相結合,如果不和重大工程將結合,空對空的研發,製造出來以後沒人需要,你花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大成本,卻得不到回報。我們(men) 的特高壓也是這個(ge) 特點,我們(men) 不是像日本那樣,為(wei) 了將來找市場去研發,而是一開始就有目標,±800千伏的有目標,1000千伏的也有目標。通過招標,設備製造廠商對未來產(chan) 品的市場看得見摸得著,這對我們(men) 國產(chan) 化很有幫助。如果沒有工程項目,誰會(hui) 下大功夫去投入、去研發,即使研發出來也沒有人要。這種模式很好。
        此外,特高壓還走出了國門,國家電網公司中標了巴西美麗(li) 山特高壓直流項目。當時巴西能源部長來訪問時,我陪同他們(men) 參觀了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的上海奉賢變電站。他反複問我為(wei) 什麽(me) 選±800千伏,而不選±500千伏。我說如果選±500千伏,同樣的輸電量就需要多建一條線路,輸變電線路的路由本身也很寶貴。他就很注意說,那變壓器是不是你們(men) 自己製造的,他要看看。當時有兩(liang) 排變壓器,一半是ABB做的,一半是特變電工(600089,股吧)做的。他們(men) 回國後,巴西國內(nei) 經過激烈的爭(zheng) 論,最後決(jue) 定建設±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國家電網公司競標時,順理成章中標。
        特高壓原來沒有國際標準,±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的標準都是我們(men) 國家製定的,國際上也采納了我們(men) 的標準,把我們(men) 的標準作為(wei) 國際上這個(ge) 電壓等級的標準。這種變化太大了。我在機械電子局工作時,那時我們(men) 真是小學生,人家說啥咱根本不知道,一個(ge) 六氟化硫開關(guan) 對我們(men) 來講就複雜得不得了,所以人家看我們(men) 連小學生都不如。通過這麽(me) 多年的努力,現在我們(men) 跟人家平起平坐,而且有些領域還超過了人家,特別是我們(men) 發展特高壓以後,在輸變電技術領域,可以說我們(men) 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特高壓十年感悟:身心俱疲
        應該說,通過發展特高壓交直流電網,我們(men) 整個(ge) 技術水平,包括輸變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製造水平,都提升了大的檔次,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有些方麵甚至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但這個(ge) 過程,由於(yu) 有著過多的爭(zheng) 議,延緩了特高壓的建設,也使得搞特高壓的人備感艱辛、身心疲憊,不要說劉振亞(ya) 了,像我們(men) 這樣的人都感到身心疲憊,爭(zheng) 論太多而沒有人拍板。其實爭(zheng) 論不可怕,哪個(ge) 事情沒有爭(zheng) 論?應該歡迎爭(zheng) 論,但隻爭(zheng) 論不拍板這是有問題的。
        現在好多人把一個(ge) 電網和多個(ge) 電網當成改革與(yu) 否的衡量標準,我在很多場合下呼籲,一個(ge) 電網和多個(ge) 電網不是衡量體(ti) 製好與(yu) 壞的標準。從(cong) 國際上來講,既有一個(ge) 電網,也有多個(ge) 電網。衡量一項改革或體(ti) 製好不好,還是應該以生產(chan) 力作為(wei) 標準,有利於(yu)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就是對的,不利於(yu) 生產(chan) 力發展就要改革。

        注:原文來源於(yu) 《國家電網雜誌》,發表於(yu)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