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隻要台灣願意兩岸電力聯網沒問題 2016-11-22 16:47:21
摘要:我國電網從(cong) 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曆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

文章導讀: 本文係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wei) 《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xie) 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cong) 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
編者按:
本文係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wei) 《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xie) 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cong) 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曆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文中首次披露了不同曆史時期中國電網聯通過程中的決(jue) 策、爭(zheng) 議和探索,包括了新疆、西藏、海南乃至港澳的互聯互通過程,對與(yu) 台灣的互聯也有展望,是一份我們(men) 經濟建設取得偉(wei) 大成就的史料。
作者從(cong) 1999年擔任國家發展和計劃委員會(hui) 副主任,分管能源、交通、工業(ye) 多項工作,有許多內(nei) 容是親(qin) 身經曆,他在工作中一直倡導推動我國電網的互聯、互通、互供工作。“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要建設能源互聯網,文中提到的經驗、爭(zheng) 議可作為(wei) 有益的借鑒。
從(cong) 落後、弱小、破碎的“爛攤子”上起步
1949年解放時,全國的裝機容量隻有185萬(wan) 千瓦,僅(jin) 相當於(yu) 現在的兩(liang) 台機組。改革開放前,330千伏已是電網的最高電壓等級;如今,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
新中國的電力事業(ye) 是從(cong) 舊中國的落後、弱小、破碎的“爛攤子”上起步的。
1949年解放時,全國的裝機容量隻有185萬(wan) 千瓦,相當於(yu) 現在的兩(liang) 台機組。2015年全國裝機容量達到15.0673億(yi) 千瓦(未包含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陝西地方電力公司供電區域),是1949年的814倍。1949年全國發電量49億(yi) 千瓦時,2015年發電量達到5.55萬(wan) 億(yi) 千瓦時,約是1949年的1290倍。
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電力發展目標是裝機容量205萬(wan) 千瓦,發電量到期末的1957年達到159億(yi) 千瓦時。這目標也是隻相當於(yu) 今天兩(liang) 台機組的水平。1952年我國建設的第一台高溫高壓熱電機組是黑龍江富拉爾基熱電廠,單機容量隻有2.5萬(wan) 千瓦,設備由蘇聯援助。
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我國電網的最高電壓等級是1972年6月6日建成投產(chan) 的西北電網龍羊峽-天水-關(guan) 中的33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其餘(yu) 都是220(110)千伏以下的電網。
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220千伏輸電線路是豐(feng) 滿-虎石台-李石寨線路,1954年1月27日建成投產(chan) ,豐(feng) 滿水電站開始向鞍鋼供電。
經過一個(ge) 甲子,幾代人堅持不懈奮鬥、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國互聯互通的電網,擁有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並且迄今沒有發生過像美東(dong) 、歐洲電網曾發生過的大麵積停電事故。
2015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6億(yi) 千瓦,居世界第一,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單機100萬(wan) 千瓦以上的超超臨(lin) 界發電機組。中國的電力事業(ye) 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現在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世界電力大國,這是值得中國人民自豪的驕人業(ye) 績,也是中國電力戰線上廣大職工一代代努力的結果。還特別應該記住李鵬、黃毅誠、曾培炎、姚振炎、史大楨等能源、電力的老一代領導及林宗棠、陸燕遜、孫昌基等電力設備領域的領導同誌對我國電力發展做出的特殊貢獻。
改革開放使中國電力技術上了新台階
在國家外匯十分短缺的情況下,每一項引進技術的用匯指標都要審批;從(cong) 變壓器、高壓開關(guan) 、避雷器、充油電纜到絕緣器材、電纜接頭,與(yu) 輸變電有關(guan) 的設備製造技術都引進過。
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接觸到發達國家的電力技術和裝備,也看到了我們(men) 自己的差距。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引進了大量先進的發電裝備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的電力技術邁上了一個(ge) 新的台階。我正是在這個(ge) 時候進入國家計委工作,在機械電子局負責機械領域的技術引進工作,經手了幾乎所有的電力裝備的技術引進。我的前任是方萬(wan) 柏同誌,機械電子局局長是唐自元同誌,他是朱鎔基總理的湖南老鄉(xiang) ,也是和朱鎔基總理同時代在國家計委機械電子局工作的同事。我有機會(hui) 見證了這一時期的技術引進和國產(chan) 化工作。
那個(ge) 時候國家外匯十分短缺,因此每一項引進技術的用匯指標都要經過審批。全部引進技術的外匯指標都集中到國家計委外資司管理,當時外資司負責技術引進外匯的是謝仰安。引進技術的申報和執行都是由電力工業(ye) 部和機械工業(ye) 部負責,國家計委負責最後審批。
在這一時期,從(cong) 變壓器、高壓開關(guan) 、避雷器、充油電纜到絕緣器材、電纜接頭,與(yu) 輸變電有關(guan) 的設備製造技術都引進過。
1981年通過全套購買(mai) 國外的設備和技術,我國建成了第一條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從(cong) 河南平頂山到湖北武昌,以解決(jue) 武漢鋼鐵廠一米七軋機的電力穩定問題。
1984年建成了第一條自行設計、建造的元錦遼海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從(cong) 元寶山電廠經錦州、遼陽到達海城。這條線路所使用的設備幾乎都是我國用引進技術第一批自行生產(chan) 的裝備,因此充油電纜漏油、變壓器漏油等質量問題不斷。當時平頂山高壓開關(guan) 廠用引進技術生產(chan) 的六氟化硫斷路器還發生過爆炸。
1989年,中國第一條±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葛洲壩(9.590, -0.05, -0.52%)至上海的葛滬直流建成投入使用。這條線路的裝備和技術都是全套購買(mai) 自BBC公司的產(chan) 品,後來BBC公司與(yu) 阿西亞(ya) 公司合並,就是現在的ABB公司。我國±500千伏和後來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都是在這個(ge) 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電力行業(ye) 中還有一項重大的技術引進項目,是從(cong) 美國西屋公司引進30萬(wan) 、60萬(wan) 千瓦發電機組。此前我國自行生產(chan) 的發電設備最大是12.5萬(wan) 千瓦的雙水內(nei) 冷發電機組和20萬(wan) 千瓦發電機。“文革”期間,國家也安排了東(dong) 方電力設備公司等攻關(guan) 30萬(wan) 千瓦發電設備,但還沒有生產(chan) 出來。從(cong) 西屋公司引進的30萬(wan) 千瓦和60萬(wan) 千瓦發電機組為(wei) 我國發電裝備的升級換代發揮了重要作用。
說起美國的西屋公司,這是一家對中國電力裝備提供過重要技術的公司,當然這家公司現在自身已逐漸衰落。在全國解放前,國民黨(dang) 政府就派出了200多人到美國西屋公司實習(xi)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後來成為(wei) 我國電力裝備行業(ye) 和電力行業(ye) 的骨幹。這在江澤民同誌倡導編寫(xie) 的中國電機工業(ye) 發展史中有介紹。改革開放後,我國又從(cong) 西屋公司引進了30萬(wan) 千瓦和60萬(wan) 千瓦發電裝備技術。第一個(ge) 依托工程是山東(dong) 石橫30萬(wan) 千瓦電廠和安徽平圩60萬(wan) 千瓦電廠。這項技術的引進使我國的發電設備製造技術上了一個(ge) 新的台階。現在AP1000三代核電技術也是從(cong) 西屋公司引進的。
上世紀80年代初,為(wei) 了實現一批重大工程項目裝備的國產(chan) 化,國務院設立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室,設在國家經委,由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棠同誌擔任辦公室主任。林宗棠同誌是當年在一機部沈鴻副部長領導下,上海重機廠萬(wan) 噸水壓機的設計師,他後來當了第一任航空航天部部長。據說最初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室是要設在國家計委的,由於(yu) 時任國家計委主任宋平同誌的推辭,建議設在了國家經委,國家計委作為(wei) 組成成員單位參加工作。我就是以國家計委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國務院重大裝備辦的工作。江澤民、李鵬同誌等當時都是國務院重大裝備領導小組成員。在最初確定的12大成套裝備中涉及電力裝備的有葛洲壩到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500千伏交流輸變電設備,秦山核電站設備,三峽工程設備和30萬(wan) 千瓦、60萬(wan) 千瓦發電設備。
分步走,構建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
1999年前,我國電網仍是各區域電網互不相連狀態,各管各的。此後陸續完成了東(dong) 北電網與(yu) 華北電網、華中電網與(yu) 西北電網等的互聯互通,乃至完成了海南島與(yu) 大陸的聯網、大陸向港澳的供電。
到了1999年,我擔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分管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和工業(ye) 、科技等方麵的工作,那時我國已經形成東(dong) 北、西北、華北、華東(dong) 、南方聯營公司電網,但是山東(dong) 、福建、四川(含重慶)、海南和新疆、西藏自治區都是和周邊省區互不相連的獨立電網。東(dong) 北、西北、華北、華東(dong) 、南方聯營公司電網以及川渝電網也都互不相連。200萬(wan) 千瓦以上裝機的電網係統有11個(ge) 。在地廣人稀的新疆和西藏自治區,區內(nei) 又分為(wei) 若幹個(ge) 小的地方電網。如西藏自治區最初隻有拉薩和日喀則相連的藏中電網,林芝、昌都、阿裏都是獨立的小電網。在新疆,有以烏(wu) 魯木齊為(wei) 中心的北疆電網和庫爾勒為(wei) 中心的南疆電網,奎屯以西的伊犁地區的電網互不相連,一個(ge) 區內(nei) 存在若幹個(ge) 獨立的小電網。那時候遠未形成全國互聯互通的統一大電網,各個(ge) 電網自己管自己的事。
再進一步細看,全國還有那麽(me) 多的小水電縣,歸水利部門管。有一年黑龍江有一個(ge) 軍(jun) 工企業(ye) 發生群體(ti) 性事件,朱鎔基總理帶隊去黑龍江處理,我也作為(wei) 中央代表團成員隨團前往。在黑龍江省匯報中特別提到了林區的困難,我才知道林區的電網電力部門不管,由林業(ye) 部門管理,也是一個(ge) 獨立的電網,後來林業(ye) 困難了,無錢對林業(ye) 電網改造和發展。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隨回良玉副總理到前線指揮部工作,恢複電力基礎設施,才知道阿壩州的電網叫牧業(ye) 電網,由農(nong) 業(ye) 部門管,也不歸電力公司管。
最近這兩(liang) 年在爭(zheng) 論特高壓問題時,反對特高壓的人強調分層分級管理的問題,我有時候就納悶,在我1999年分管能源交通基礎設施時,電網尚且如此分散、多頭,怎麽(me) 個(ge) 分層分級管理法?當時的狀況是各自獨立管。所以我上任後對電網建設的想法是要把這些分散、獨立的大大小小的電網建設成在全國範圍內(nei) 能夠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但是我不敢確定能否在我任內(nei) 完成這項任務。我的這一想法和當時國家電力公司想法是一致的,在建立全國互聯互通的國家大電網中大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一東(dong) 北電網與(yu) 華北電網相聯結
首先在2001年5月,建成了遼寧綏中至河北薑家營一回500千伏交流線路,使東(dong) 北電網與(yu) 華北電網相連,東(dong) 北電網和華北電網成為(wei) 一個(ge) 同步大電網。但兩(liang) 大電網靠一條500千伏交流線路相連實在太脆弱,所以後來又斷開,在高嶺建了500千伏直流背靠背的換流站,把東(dong) 北電網和華北電網聯結成一個(ge) 異步電網。綏中電廠扼東(dong) 北電網和華北電網,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後來陳徳銘同誌調任國家計委副主任,讓他分管能源時,我利用在北戴河開會(hui) 的機會(hui) ,專(zhuan) 門請他到綏中電廠參觀了一下,並希望他能關(guan) 注綏中電廠,以及東(dong) 北電網與(yu) 華北電網的聯網工作。
二華中電網與(yu) 西北電網相聯結
靈寶換流站於(yu) 2003年2月開工建設,2005年4月11日直流係統成功解鎖,實現了華中電網和西北電網的聯網。2005年8月,靈寶換流站正式投入商業(ye) 運行。
將華中電網與(yu) 西北電網相連,是通過河南靈寶到陝西臨(lin) 潼的輸電線路連接。西北與(yu) 華中聯網河南靈寶背靠背換流站擴建工程2009年12月14日正式投入商業(ye) 運行。
2013年11月又建成了陝西寶雞到四川德陽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使西北電網與(yu) 華中電網聯結成異步電網,四川水電開始輸往西北。
三華中電網與(yu) 南方電網相聯結
為(wei) 了解決(jue) 向廣東(dong) 送電1000萬(wan) 千瓦的問題,2000年8月,根據李鵬委員長提議,建設從(cong) 三峽到廣東(dong) 的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湖北荊州至惠州博羅響水鎮),2004年6月三峽到廣東(dong) ±500千伏直流投產(chan) 。華中電網與(yu) 南方電網成為(wei) 互聯的異步電網。
四華中電網與(yu) 川渝電網相聯結,形成新的華中電網
位於(yu) 四川的二灘水電站在建成之時遇上了亞(ya) 洲金融危機,受此影響,用電需求處於(yu) 低潮,二灘的水電不能有效消納。三峽電站電原定的輸電方案是由三峽向重慶供電,由於(yu) 電力疲軟,決(jue) 定三峽電站的電不再輸往重慶,而改由消納二灘的電力。後來經濟又恢複了高速增長,用電負荷急劇上升,重慶開始缺電,重慶市市長王鴻舉(ju) 因此找到我,責怪為(wei) 什麽(me) 三峽不向重慶供電?此乃此一時,彼一時也。為(wei) 了有效消納二灘電力和四川在豐(feng) 水期的水電,決(jue) 定建設三萬(wan) 線,從(cong) 三峽到重慶的萬(wan) 縣,建設一條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將川渝電網與(yu) 華中電網聯結成一個(ge) 新的同步華中電網。
五三峽電力外送的中通道西電東(dong) 送
三峽工程位於(yu) 中國的中部,其一大功能是生產(chan) 出大量的清潔電力,在當時中國缺電的情況下,這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三峽周邊的省市都搶著要分三峽的電。
最初三峽分電的範圍包括向西輸往重慶地區,其餘(yu) 的基本上是沿江向華中、華東(dong) 地區輸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規劃的第一條輸往華東(dong) 電網的是三常線(三峽龍泉至常州政平)±500千伏直流線路。此外還有三滬線(湖北宜都至上海青浦華新鎮)等。後來根據形勢變化,在2000年8月北戴河會(hui) 議決(jue) 定,建設三廣線,從(cong) 湖北荊門到廣東(dong) 惠州博羅縣。
但是三峽工程建成的時候恰逢用電低穀時期,許多省市表示難以接受三峽的電力。重慶過去說,重慶為(wei) 三峽移民做出了犧牲,應該分三峽的電。現在說重慶為(wei) 三峽移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men) 不能接受三峽的電。後來重慶地區主要消納四川二灘電站的水電。但是後來用電又緊張了,特別是在枯水期缺電,重慶就責怪為(wei) 什麽(me) 不給重慶送電?
河南省說自己是以火電為(wei) 主,不需要三峽的電。江西說自己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小省,不需要多少電。安徽也說自己是農(nong) 業(ye) 省,而且有兩(liang) 淮煤礦,也不需要三峽的電。隻有江蘇、上海、浙江始終表示接受三峽的電。為(wei) 此我讓國家發改委基礎產(chan) 業(ye) 司由王駿牽頭,成立三峽分電小組,將三峽電力分年分配到各省市。三峽工程建成後國家組成三峽工程驗收委員會(hui) ,分成兩(liang) 部分驗收:一部分是三峽樞紐工程,另一部分是三峽輸電工程。國家三峽輸電工程驗收組由時任發改委主任馬凱任組長,我當時是負責能源的副主任,任副組長。經過一年多專(zhuan) 家們(men) 的辛勤工作,完成了三峽輸電工程的國家驗收。
在供電緊張的時期,湖北省代表團曾有人質疑為(wei) 什麽(me) 要把三峽的電力遠送到華東(dong) 地區?為(wei) 什麽(me) 不能留在湖北發展湖北經濟?但是他們(men) 不知道,三峽發的電在豐(feng) 水期和枯水期相差懸殊。在豐(feng) 水期可以發到近2000萬(wan) 千瓦電力,而在枯水期僅(jin) 有550萬(wan) 千瓦左右。要解決(jue) 這一豐(feng) 枯期的巨大缺口,必須在湖北建設1000萬(wan) 千瓦以上的火力發電來平衡,但在豐(feng) 水期時這1000萬(wan) 千瓦的火電又將停發,這是非常不經濟的,隻有互聯互通互供才是解決(jue) 問題的正確之道。
六西電東(dong) 送,南方電網的形成
左起一至三人依次為(wei) 時任南方電網董事長袁懋振、本文作者張國寶、時任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趙希正
南方電網形成之前叫南方聯營公司。廣東(dong) 省的電力資產(chan) 主要是廣東(dong) 省的地方資產(chan) ,不屬於(yu) 國家電力公司。由於(yu) 廣東(dong) 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缺電非常嚴(yan) 重,成為(wei) 常態。廣東(dong) 電力此前就在天生橋一級、二級電站投資,獲得一定份額電力,並正在建設天生橋到廣州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2000年8月北戴河會(hui) 議中央決(jue) 定實施西電東(dong) 送工程,在“十五”期間由雲(yun) 南、貴州向廣東(dong) 送電1000萬(wan) 千瓦。大規模的南通道西電東(dong) 送工程就此展開。經過五大戰役,提前完成了向廣東(dong) 送電千萬(wan) 千瓦的任務。五大戰役全部完成後,南方電網公司西電送廣東(dong) 總的通道輸送能力達到1088萬(wan) 千瓦,至2004年9月,五大戰役所有電網項目圓滿完成,比原計劃提前了15個(ge) 月。在電力體(ti) 製改革中南方電網就此形成。
七華北電網與(yu) 華中電網相聯結,形成兩(liang) 華同步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從(cong) 山西的晉東(dong) 南建設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到湖北荊門,使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聯結成一個(ge) 同步大電網,進而再形成華北、華中、華東(dong) 的三華同步電網。這樣做的一個(ge) 好處是可以在枯水期將華北的火電送往華中,而在豐(feng) 水期可將在華中地區三峽、四川等水電站的水電送往華北。但是建設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引起了爭(zheng) 議,有一部分人反對建設晉東(dong) 南至湖北荊門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反對形成三華同步電網。但是經過反複論證,國家發改委還是報經國務院同意,批準建設了從(cong) 山西晉東(dong) 南到湖北荊門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目前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已經形成一個(ge) 同步大電網。但是僅(jin) 靠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將華北電網與(yu) 華中電網相連仍顯不夠堅強。
八建設青藏聯網工程
從(cong) 青海格爾木建設一條±400千伏的直流輸電線路到西藏拉薩,從(cong) 此西藏電網與(yu) 西北電網相連,不再成為(wei) 孤網。
青藏聯網工程是經過反複論證和思考的,因工作關(guan) 係我多次到過西藏,第一次去是為(wei) 了西藏滿拉水電站,當時是由武警水電部隊施工,出現了一些問題。劉源同誌當時是武警水電部隊政委。由於(yu) 西藏的特殊地理環境,西藏始終保持了一個(ge) 清潔能源電力市場,沒有燃煤火電站,僅(jin) 有少數應急的燃油機組。在建設青藏鐵路時,我曾考慮過青藏鐵路建成後有條件通過鐵路將煤炭從(cong) 西北運到西藏,是不是可以考慮在那曲建一個(ge) 燃煤火電站?但是考慮再三,還是宜保持西藏清潔能源電力為(wei) 妥。此外,西藏高原空氣稀薄,火力發電廠出力受到影響,在那曲建燃煤火電廠的想法也就放棄了。
但是由於(yu) 水力發電的豐(feng) 枯季節差,西藏以水電為(wei) 主,豐(feng) 水期沒有問題,枯水期嚴(yan) 重缺電。我們(men) 曾動員華潤電力將在廣東(dong) 建設的燃油燃氣機組拆往西藏,支援西藏的電力建設。但是燃油電站發電成本極高,每年用於(yu) 西藏的電力補貼數額很大,甚至當時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分管電力的副主任李本珍曾提議由西藏在安徽等地投資電廠,收益作為(wei) 對西藏電力的補貼。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西藏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電力短缺的問題比較嚴(yan) 重,特別是在枯水期顯得尤為(wei) 突出。經過反複論證,為(wei) 一勞永逸解決(jue) 西藏的供電問題,還是應當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在枯水期由西北電網向西藏供電;在豐(feng) 水期,如果今後水電在西藏進一步發展,有富餘(yu) 電力可以向西北供電。但是青藏聯網工程受到了一些未曾到過西藏的專(zhuan) 家的質疑。他們(men) 認為(wei) 青藏聯網代價(jia) 太高,主張在西藏建設燃油機組,沒有必要建設青藏聯網工程。他們(men) 上書(shu) 給國務院領導,國務院領導又批轉我們(men) 論證。我請國家能源局電力司邀請反對者到西藏實地考察,但是電力司建議由於(yu) 該同誌年事過高,不宜到西藏考察。最後我們(men) 與(yu) 國家電網公司協商,還是下決(jue) 心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ya) 同誌對建設青藏聯網工程非常支持,從(cong) 長遠考慮,國網公司建議建設±500千伏輸變電線路。
可是一個(ge) 新的問題發生了。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許永盛聽了一些人的意見,認為(wei) 建設±500千伏容量太大,沒有必要,建議降低電壓等級,用400千伏直流輸電。當時我還納悶,±500千伏不是一個(ge) 標準的電壓等級嗎?為(wei) 什麽(me) 要搞一個(ge) 新的電壓等級出來呢?許永盛對我說,直流輸電沒有什麽(me) 標準電壓等級,多少千伏都可以。估計他也是聽一些專(zhuan) 家講的。這樣國家能源局和國網公司在建設什麽(me) 樣的電壓等級的問題上產(chan) 生了意見分歧,又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後我與(yu) 劉振亞(ya) 同誌協商,他說為(wei) 了盡快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國網公司讓步,就按能源局意見建設±400千伏的直流輸電線路。青藏聯網工程經過5年的論證才這樣在爭(zheng) 議聲中落地了。
2010年7月29日我們(men) 在西藏和青海格爾木兩(liang) 地同時舉(ju) 行了隆重的青藏聯網開工儀(yi) 式,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同誌和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ya) 同誌在格爾木參加了開工典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發來了賀電。時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的張慶黎同誌和我及國網公司舒印彪總經理在西藏出席了開工典禮。
九將新疆電網與(yu) 西北電網相聯結
早在電力體(ti) 製改革前,國家電網公司尚未成立,國家電力公司科技司司長張曉魯是我研究生時的同學,找我向我匯報要將西北電網的330千伏高壓升級為(wei) 750千伏高壓輸電。我曾質疑電壓等級是不是太多了?但是鑒於(yu) 西北已有33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500千伏或1000千伏輸電線路都不太妥當,隻好同意將西北電網升級改造為(wei) 750千伏高壓輸電網。2010年7月22日建成了烏(wu) 吐哈750千伏輸電工程,年底完成了哈密至甘肅永登750千伏輸電線路,實現西北電網與(yu) 新疆電網相連。
十西藏自治區內(nei) 部電網相聯結
西藏電網最初是從(cong) 拉薩和日喀則這兩(liang) 個(ge) 西藏最重要城市發展起來的。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以後,中央政府最初是從(cong) 重慶電力部門抽調人員幫助西藏進行電力建設,拉薩、日喀則地區逐漸聯結成藏中電網,山南地區也連接進藏中電網。我去西藏時,林芝地區、昌都地區和阿裏地區由於(yu) 距離太遠,都是獨立的小電網。後來利用農(nong) 網改造的機會(hui) ,將拉薩和林芝電網連在一起,形成了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地區這幾個(ge) 西藏最重要的人口和經濟集中地的藏中電網。但是由於(yu) 昌都地區和阿裏地區距離遙遠,仍然是獨立的小電網。
十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nei) 的電力聯網
首先是將烏(wu) 魯木齊地區和南疆庫爾勒地區聯結成一個(ge) 電網,伊犁地區的電網仍然是獨立的。後來通過修建恰布其海水利樞紐工程和吉林台水電站,從(cong) 奎屯修建輸電線路到伊犁地區,形成了全疆互聯互通的統一電網。
十二海南島與(yu) 大陸的聯網
海南島原是一個(ge) 孤島電網,與(yu) 廣東(dong) 並不相連。電力體(ti) 製改革組建南方電網,南方電網覆蓋的範圍是貴州、雲(yun) 南、廣西、廣東(dong) 和海南。後來時任海南省委書(shu) 記的汪嘯風同誌給曾培炎同誌打電話說,我們(men) 海南島是一個(ge) 獨立的電網,進入南方電網沒有實質性的意義(yi) ,除非將海南島和廣東(dong) 電網連接起來,才能真正融入南方電網。曾培炎同誌答應南方電網組建後將建設從(cong) 湛江到海南海口的海底電纜,將海南與(yu) 南方電網實現物理相連。南方電網成立後兌(dui) 現承諾,雖然造價(jia) 較高,仍然建設了廣東(dong) 到海南的500千伏海底輸電線路,目前容量並不算很大,隻有60萬(wan) 千瓦,但是海南電網與(yu) 南方電網的相連,自此除台灣島外全國各省份形成互聯互通的統一大電網。2015年7月23日,南方電網主網與(yu) 海南電網第二回500千伏跨海交流聯網工程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批複。聯網二回工程建成後,聯網輸送能力將達到120萬(wan) 千瓦,解決(jue) 海南電網“大機小網”問題,將有利於(yu) 提高昌江核電機組運行安全經濟性以及海南電網安全可靠運行能力。
十三山東(dong) 、福建等省獨立電網聯結融入大電網
由於(yu) 山東(dong) 經濟發展快,電力不足,在山西建設的王曲電站向山東(dong) 點對網供電,後來建設寧夏寧東(dong) 至山東(dong) 青島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山東(dong) 電網已經融入華北電網。福建省與(yu) 浙江省電網相聯,融入到華東(dong) 電網。
十四金沙江水電基地電力輸送
金沙江發源於(yu) 青藏高原,流入雲(yun) 南省,在雲(yun) 南省境內(nei) 稱金沙江中遊,金沙江下遊是雲(yun) 南省和四川省的界河。在金沙江下遊規劃有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和烏(wu) 東(dong) 徳4個(ge) 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總和接近於(yu) 兩(liang) 個(ge) 三峽,是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金沙江水電開發規劃時,電力體(ti) 製尚未改革,統一由水電部管。但是在金沙江水電基地開始建設時已經形成了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兩(liang) 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希望金沙江下遊的水電能夠全部由國家電網公司區域內(nei) 消納,而雲(yun) 南省和南方電網公司認為(wei) ,雲(yun) 南省電力已劃入南方電網,金沙江雲(yun) 南省一側(ce) 的發電機組的電力應向雲(yun) 南省、南方電網輸送。我說服了劉振亞(ya) 同誌,就按照這個(ge) 方案,金沙江右岸機組通過建設向上直流(向家壩至上海奉賢)送往華東(dong) 地區;金沙江左岸電力則由南方電網送往廣東(dong) 地區。向上直流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後來巴西建設美麗(li) 山水電站,電力輸往裏約熱內(nei) 盧地區。美麗(li) 山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和輸電距離和向上直流非常接近。我邀請巴西能源部長參觀訪問向上直流,陪同他參觀了上海奉賢變電站,引起了巴西能源部長的興(xing) 趣,問了很多問題。以後經過多次考察,確定采用中國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技術,在後來的招標中,國網公司經過不懈的努力,贏得了投資建設巴西美麗(li) 山水電站至裏約熱內(nei) 盧±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項目。
十五大陸向港澳的供電
受中央政府委托,本文作者張國寶與(yu) 時任香港特首曾蔭權簽署大陸向香港20年供電、供氣備忘錄,之後共同舉(ju) 行記者招待會(hui) 。
早在大亞(ya) 灣核電站建設時,香港的中華電力就是主要股東(dong) 之一,大亞(ya) 灣核電站的電力有相當一部分要送往香港。大亞(ya) 灣核電站的建成實現了向香港的供電。但是香港仍有600萬(wan) 千瓦左右的燃煤電廠。香港地區麵積狹小,燃煤電廠不僅(jin) 有排放問題,而且堆煤場和固體(ti) 廢物也將占據一定的麵積,而香港的土地資源十分寶貴。在曾蔭權先生任香港特首時,邱騰華先生是香港環保局局長。那個(ge) 時候他們(men) 的環保意識就很強,有計劃要淘汰香港的燃煤電廠,邱騰華先生多次找過我,希望能增加從(cong) 大陸購電,逐漸淘汰香港的燃煤電廠。經請示中央,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特區能保持繁榮穩定,對香港方麵提出的要求盡可能予以滿足。與(yu) 我工作有關(guan) 的,一是香港擔心來自海南鶯歌海海底管道的天然氣供應會(hui) 逐步減少,希望能通過西氣東(dong) 輸管道,延伸建設由深圳到香港的天然氣管道,每年向香港供氣10億(yi) 立方米;第二個(ge) 要求就是向香港供電問題。當時成立了大陸與(yu) 港澳基礎設施建設聯絡小組,大陸方麵由我負責,香港方麵是曾蔭權先生。2008年8月28日,我受中央政府委托與(yu) 曾蔭權特首在香港共同簽署了《關(guan) 於(yu) 供氣供電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內(nei) 容是向香港20年供氣和供電協議。
我同時還拜訪了中華電力,中華電力主要是負責九龍半島的供電;還拜訪了李嘉誠旗下的港燈公司,港燈向香港本島供電。之前隻有中華電力投資了大亞(ya) 灣核電站,從(cong) 大陸購電,這次港燈也表示有興(xing) 趣研究從(cong) 大陸購電。考慮到香港投資者的利益,同時也考慮現有大亞(ya) 灣和嶺澳的模式,我還口頭答應可以在廣東(dong) 粵東(dong) 地區尋找一個(ge) 核電廠址,初步定在汕頭的汕尾地區,歡迎香港方麵采取類似於(yu) 大亞(ya) 灣投資的方式共同投資建設向香港供電的核電站。
開始的時候,香港方麵是非常積極的,認為(wei) 核電是清潔能源。之所以沒有提在大亞(ya) 灣再建核電機組向香港供電,是因為(wei) 這個(ge) 地區已有6台百萬(wan) 千瓦級核電機組。但是不幸的是2011年初發生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居民恐核情緒上升,香港特區政府擔心香港居民的接受程度,對從(cong) 大陸購買(mai) 核電開始諱莫如深起來,不再像過去那樣積極。但是香港並未放棄從(cong) 南方電網購電的想法,成本也比在香港發電便宜。
澳門方麵主要是燃油發電機組,而且裝機容量比香港小得多,他們(men) 對從(cong) 大陸購電一直持積極態度,在當時高油價(jia) 情況下曾表示可以考慮放棄所有燃油發電,全部改由從(cong) 大陸購電。
十六大陸與(yu) 台灣的聯網問題
台灣沒有能源資源,台灣發電主要靠燃油、燃氣、燃煤,同時現有三個(ge) 核電站,台灣的四核問題因為(wei) 兩(liang) 黨(dang) 政治爭(zheng) 端而擱淺。台灣現有三個(ge) 核電站產(chan) 生的核廢料雖然數量很少,存放於(yu) 一個(ge) 叫蘭(lan) 嶼的小島,設計儲(chu) 量已經快儲(chu) 滿,但是因為(wei) 台灣沒有核廢料處理設施,也一直在尋找解決(jue) 方案。台灣島內(nei) 反對建核電站的聲音還是很大的,其實解決(jue) 台灣島的供電問題從(cong) 技術層麵看並不複雜,從(cong) 福建平潭到台灣新竹海上距離僅(jin) 140公裏左右,比海南島的海底電纜長不了太多,所以從(cong) 大陸通過海底電纜向台灣島內(nei) 供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現在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隻要台灣方麵有意願這是不難做到的。
全國聯網尚留遺憾
福建和廣東(dong) 沒能實現聯網;華北電網與(yu) 華東(dong) 電網還未實現相連和互供。
所幸的是在我2011年初從(cong) 能源局崗位上退下的時候,實現了全國大陸電網的互聯互通,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作為(wei) 沿海兩(liang) 個(ge) 經濟發達的省份,福建和廣東(dong) 沒有能夠實現聯網。當初為(wei) 了解決(jue) 廣東(dong) 的供電問題,我曾提出過福建電網與(yu) 廣東(dong) 電網相連的問題,但是後來由於(yu) 電力體(ti) 製改革,形成了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福建電力歸屬國家電網公司,廣東(dong) 電力歸屬南方電網公司。這樣兩(liang) 省的電網相連問題就被擱置起來。從(cong) 省的態度看,福建省是較為(wei) 積極的,廣東(dong) 省積極性不高。其實國網、南網公司都是央企,隻要政府下決(jue) 心,實現福建和廣東(dong) 的聯網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由於(yu) 我沒有完成這項工作,而後任者擱置起來,未予積極推動。
二是現在其他區域電網之間都實現了電力互供,但唯有華北和華東(dong) 電網之間尚未有高電壓輸電相連,未能實現跨區供電,原因是國網公司提出的建設三華電網的設想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實際上最後剩下的也就是從(cong) 華北到華東(dong) 的輸變電線路的建設了。雖然我力主積極推動,但是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的個(ge) 別人采取曖昩態度,一直未辦理。上屆政府領導麵對不停地收到不同意見的來信,始終沒有一個(ge) 明確的態度,所以一次次被擱置起來。雖然後來把皮球踢到國際谘詢公司,國際谘詢公司組織的專(zhuan) 家評審中多數專(zhuan) 家還是讚成建設華北到華東(dong) 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但是中谘公司內(nei) 部意見卻無法統一,最後隻能采取和稀泥的辦法,建設一條從(cong) 錫林浩特到山東(dong) 泰安的1000千伏交流,就是不建到近在咫尺而又需要電的華東(dong) 南京,這樣做就是為(wei) 了避開形成三華電網。同時同意建設一條從(cong) 錫林浩特到華東(dong) 的±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這樣處置的目的仍然是為(wei) 了避開形成三華同步電網的問題。這問題隻能留待後人去解決(jue) ,但是我想就和寧西鐵路一樣,早晚是會(hui) 解決(jue) 的。目前各大區電網唯有華北電網與(yu) 華東(dong) 電網未實現相連和互供,這是很大的遺憾。
回首我國的電網發展曆程我感慨萬(wan) 千。現在在遼闊的國土上,從(cong)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濱的海南島都由一個(ge) 互聯互通的電網覆蓋了。這真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世紀工程。如果你現在到西藏,在夜晚,拉薩的八廓街燈火通明,和內(nei) 地的大城市沒有什麽(me) 兩(liang) 樣。再到國外看到一些發達國家的老舊電網,真為(wei) 我們(men) 國家的建設成就而自豪。
注:本文來源於(yu)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於(yu) 201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