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Jon Creyts:現有技術足以支撐中國重塑能源
Jon Creyts:現有技術足以支撐中國重塑能源 2016-10-19 10:42:32

摘要:在稍早前於(yu) 北京舉(ju) 行的G20能效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美國勞倫(lun) 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落基山研究所以及能源基金會(hui) (中國)聯合發布了“重塑能源:中國”項目成果報告。

  在稍早前於(yu) 北京舉(ju) 行的G20能效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美國勞倫(lun) 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落基山研究所以及能源基金會(hui) (中國)聯合發布了“重塑能源:中國”項目成果報告。該報告認為(wei) ,中國完全有可能以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社會(hui) 可接受的方式,通過重塑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體(ti) 係,到2050年實現經濟6倍增長的同時,一次能源需求量較2010年僅(jin) 增長1%,屆時中國非化石能源電力在全國電力消費中的比重可達82%,其中可再生能源將為(wei) 全國提供68%的發電量。要實現如此“驚人”的能源轉型,中國將麵臨(lin) 哪些挑戰與(yu) 機遇?《中國能源報》記者就此專(zhuan) 訪了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JonCreyts。

  中國能源報:報告中提及的目標願景非常大膽,對於(yu) 中國來說,要實現這些目標,最大的挑戰是什麽(me) ?是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突破、政策的支撐力度,還是海量投資?
  JonCreyts:這些都是挑戰,但關(guan) 鍵是各行各業(ye) 要形成重塑能源的共識,大家共同努力。在重塑能源的過程中,中國不僅(jin) 可以解決(jue) 環境、能源問題,更重要的是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對於(yu) 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需要強調的是,報告中涉及的各項節能措施都已經是成熟技術,並且具備經濟可行性,因此實現報告中提出的願景並不需要新的技術突破或者前沿技術,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已有的成熟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
  要實現這種巨大轉變,需要兩(liang) 個(ge) 步驟:一是大幅提高能效,降低一次能源的需求。中國在能效提高上已經做出了諸多努力,我們(men) 的研究認為(wei) ,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主要集中於(yu) 四大產(chan) 業(ye) ——工業(ye) 、電力、交通以及建築;二是能源結構向非化石能源轉變,在重塑能源的情景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達55%。電力部門在能源低碳化轉型中至關(guan) 重要,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到2050年可占到中國發電總量的68%。要實現重塑情景,2010-2050年,中國需要新增總投資累計約3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而節省的能源總成本可達5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這樣將為(wei) 中國經濟帶來2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的淨收益。
  另外我想說的是,中國實現能源革命將最終體(ti) 現在煤炭消費峰值、二氧化碳排放和一次能源需求盡早達峰。如果按照報告中的路徑,我們(men) 預測中國的煤炭消費、二氧化碳排放和一次能源需求將分別在2020年前、2025年和2034年左右達峰。
  中國能源報:當前中國各類電源齊頭並進,其中包括火電、風電、光伏、核電,各具優(you) 勢但也各具局限性,你認為(wei) 未來中國電力市場會(hui) 如何演變?
  JonCreyts:如果以2020年或2025年作為(wei) 時間節點,屆時風電和太陽能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將低於(yu) 煤電,因此一個(ge) 可以接納它們(men) 的電力係統現在是值得投資的。根據我們(men) 的研究,在2030年這一時間節點上,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電成本會(hui) 比現有煤電的邊際成本還要低,到那時大家可能會(hui) 選擇新建可再生能源電廠,而不是化石能源電廠。
  這是未來的情景,現在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近10年內(nei) ,當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仍高於(yu) 煤電時,我們(men) 應該做些什麽(me) 。現階段可能有三件事比較重要:第一是中國能否捕捉到提高能效過程中產(chan) 生的機遇;第二是中國能否合理應用現階段已建成的發電資產(chan) ,例如降低低效煤電的運行;第三是中國能否按時完成自己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建設目標。
  中國能源報:報告的主要內(nei) 容之一是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從(cong) 電源的角度說,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得非常快,但與(yu) 之相匹配的能源係統遠未形成。根據你們(men) 的研究,為(wei) 了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接入,國外電網建設有何經驗?
  JonCreyts: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廠的建設和運營目前仍處於(yu) 一種不平衡狀態,棄電現象時有發生。考慮到可再生能源零邊際成本的特點,建成後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是最大問題,而這也是未來中國製定相關(guan) 政策時的重點工作。
  在美國,為(wei) 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湧入,電網正在朝三個(ge) 方向進化:首先是改變調度機製,讓可再生能源得到優(you) 先調度;其次是提高預測精度,例如精準預測可再生能源什麽(me) 時候可以滿發;最後是增強電網的靈活性,除了傳(chuan) 統的儲(chu) 能設施,還需要一些基於(yu) 需求響應的負荷。(中國能源報 於(yu)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