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驥:火電建設趨緩表明政策開始顯效 2016-10-11 09:58:10
摘要:近日,煤電行業(ye) 一則重磅新聞引發了業(ye) 內(nei) 人士的關(guan) 注,吉林等8省份的15項煤電項目因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而被取消,涉及裝機1240萬(wan) 千瓦。
近日,煤電行業(ye) 一則重磅新聞引發了業(ye) 內(nei) 人士的關(guan) 注,吉林等8省份的15項煤電項目因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而被取消,涉及裝機1240萬(wan) 千瓦。國家對於(yu) 地方煤電建設的監管,“第一隻靴子”已經落地。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火電新增裝機量僅(jin) 為(wei) 60萬(wan) 千瓦,創近年來新低。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火電建設已經站上了一個(ge) 曆史性時刻。就此,記者專(zhuan) 訪了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副主任鄒驥。
政策和市場都在促使煤電建設減速
記者:當前火電裝機單月增長已經降至60萬(wan) 千瓦,您覺得裝機增速迅速降低原因是什麽(me) ?
鄒驥: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就地方的煤電建設發文,對地方審批煤電項目進行指導,到近期火電單月新增裝機隻有60萬(wan) 千瓦,這也說明宏觀指導意見已經開始見效。另外市場本身也在管著這個(ge) 行業(ye) ,現有的機組都利用不充分,還往裏邊投資,就很不明智了。
當然有一種觀點是,當前我國經濟處於(yu) 新常態,萬(wan) 一未來經濟再次過熱呢,會(hui) 不會(hui) 出現電荒?因為(wei) 上世紀末期也停了一段時間的煤電投資,2002年以後出現了電荒。
但是我覺得當前的形勢和當時不同。首先,過剩裝機比較多;其次,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會(hui) 發生結構性變化,當時的經濟周期是靠化工、水泥、鋼鐵、建材等重工業(ye) 來支撐的。
但是下一輪高增長,服務業(ye) 和知識型產(chan) 業(ye) 將是新經濟的增長點。總體(ti) 來講,飛躍性的用電增長可能性不大。
從(cong) 全球的趨勢來看,電力係統的低碳化是早晚的事,甚至是衡量一個(ge) 國家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的標準,現在煤電裝機過剩正是一個(ge) 通過嚴(yan) 格控製新增煤電投資進行能源結構流量調整的機會(hui) 。中國加入了《巴黎協定》,而且中國也要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men) 不可能無視這種約束。執行《巴黎協定》要逐漸地落實到經濟體(ti) 的內(nei) 部,落到企業(ye) ,落到能源。所以早動手,比不動手、晚動手肯定要好。另外,我們(men) 盡早地自覺地實現電力的低碳化,對我們(men) 的能源安全、空氣質量,以及滿足全球碳約束,都是有利的。
記者:您剛才提到煤電建設的減速的原因,一個(ge) 是國家對地方審批的指導意見,一個(ge) 是市場原因。除了這兩(liang) 個(ge) 大因素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因素?
鄒驥:我剛才說市場因素,還是一個(ge) 比較抽象的概念。還要看投資的內(nei) 部收益率。企業(ye) 不論是直接投資、上市、發債(zhai) ,總是要把錢投到能夠賺更多錢的地方。在可預見的未來,煤電也不會(hui) 有更高的收益,那為(wei) 什麽(me) 還要往裏邊投資呢?市場的因素就是供求和價(jia) 格,價(jia) 格又決(jue) 定了內(nei) 部收益率。
投資是要講回報的,你想投資的機組有1/3的設計利用小時數是閑置浪費掉的,那對內(nei) 部收益率影響多大!當然,地方前幾年批煤電項目有一個(ge) 理由,就是煤這麽(me) 便宜,隻要能發電,就能賺錢。但是現在用電需求增長少,機組運行隻能降到4000小時,在這種情況下贏利下降。
還有一個(ge) 需要檢驗的是電改對煤電有沒有影響。電改最終是要有效率地來配置資源,更講經濟效益。降低價(jia) 格,打破壟斷,直接售電。如果電改成功了,電價(jia) 會(hui) 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想再賺取成本和電價(jia) 之間的不合理差價(jia) 就沒那麽(me) 容易了。
這些都是潛在的因素。
當然,原因很複雜,很難具體(ti) 解釋近幾個(ge) 月來的建設速度的下降是由哪個(ge) 原因造成的。但是以上這些原因都是有作用的。尤其是宏觀調控,發出了明確信號,給相關(guan) 投資者一個(ge) 明確的警示。現有煤電擁有未來約30年過渡期
記者:您曾寫(xie) 文章指出“十三五”煤電即使零增長也能滿足未來電力需求,請問是出於(yu) 何種考慮?
鄒驥:對於(yu) 煤電是否應當新增投資主要基於(yu) 這樣幾個(ge) 判斷。一個(ge) 就是毋庸置疑,中國的電力需求總量還會(hui) 繼續上升。從(cong) 供給上來看,在電力需求上升的情況下,假設煤電數量不增加,新增加的非化石能源電力基本可以滿足2030年的需求。
同時我們(men) 也考慮了未來對於(yu) 電力和能源發展的兩(liang) 個(ge) 基本約束。一個(ge) 約束就是局地汙染物,以霧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為(wei) 代表。另一個(ge) 約束是碳約束,如果說超低排放的煤電可以解決(jue)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霧霾的問題,但是它不能顯著解決(jue) 碳的問題。
所以我們(men) 概括成三句話,構成我們(men) 的思路。第一,一定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第二,還要滿足兩(liang) 個(ge) 環境約束;第三,在新增的電力需求上,優(you) 先使用非化石能源。在這一基礎上,我們(men) 判斷,不新增煤電仍然可以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
不新增煤電,不要誤解,不意味著煤在中國就不是主要能源了,中國依然是以煤為(wei) 主的國家。我們(men) 煤電的存量還是巨大的,大概9億(yi) 千瓦上下。在這個(ge) 基礎上我們(men) 每年還要淘汰一部分落後的煤電產(chan) 能。
從(cong) 投資周期上來看,目前的裝機存量是從(cong) 2002年以後投資新建的,都很年輕,而且大部分都是60萬(wan) 千瓦以上的機組。
從(cong) 經濟成本角度考慮,這些機組肯定不會(hui) 去拆。但是可以大致將這9億(yi) 千瓦的容量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9%的小機組大部分還是要淘汰掉,還有一部分用了30年、40年的機組,一般也是小機組,也要淘汰掉。對於(yu) 過去10年新投的機組,要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我們(men) 經過測算,對一台20~30萬(wan) 千瓦的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成本在3000萬(wan) 元到6000萬(wan) 元之間,總成本接近幾百億(yi) 元到上千億(yi) 元。
這就是對於(yu) 現在的存量的處置辦法。即使不新建機組,還是要在煤電上投資,就是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投資。這樣我們(men) 對現有煤電存量就有了一個(ge) 戰略布局。
記者:那在當前我國煤電裝機如此大的規模情況下,近年來新增裝機規模將如何利用?
鄒驥:將來煤電的長期構想是保持現有的存量,沒有大的變化,但絕對不能再增加了。那麽(me) 煤電總裝機應當以什麽(me) 樣的標準判斷是不是應該減少呢?看服役期。
言外之意,在不新增的情況下,煤電占比會(hui) 持續地下降,但絕對裝機比較平穩。30年之後現有機組服役期滿,會(hui) 有大規模的淘汰。屆時從(cong) 經濟的回報等各方麵都是最優(you) 的。到那時人們(men) 生活更富裕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更便宜了,煤電有可能加速折舊、提前淘汰。
所以現在的煤電存量還是要做繼續使用30年、40年的打算,但必須經過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國內(nei) 煤電機組大部分還是比較精良的設備,其中有20%絕對是世界先進的設備。然而,30年之後,這些機組就不那麽(me) 先進了,設備折舊,成本也都賺回來了,屆時就可以大刀闊斧地淘汰。各種條件也成熟了,可以大規模地替代。未來的30年是一個(ge) 很重要的過渡期。
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去進行氣候談判,我們(men) 要為(wei) 國內(nei) 的設備爭(zheng) 取過渡期。但是必須從(cong) 今天就開始著手改變。參與(yu) 《巴黎協定》的中國代表團,已經充分考慮了給國內(nei) 現有設備的一個(ge) 過渡期,這樣到2030年和2050年實現國際社會(hui) 對於(yu) 碳排放的要求,就更有條件了。如果現在還在不斷地增加煤電,不斷地被鎖定,那以後怎麽(me) 辦呢?在這樣一個(ge) 過渡期內(nei) ,技術會(hui) 發生重大變革,可再生能源成本也會(hui) 變得非常低。我們(men) 要認清這樣一個(ge) 方向,政策也應該順應這樣一個(ge) 方向。這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從(cong) 現在就開始呼籲不要再增加煤電新增機組的投資了。
未來煤電投資主要是技改投資
記者:您認為(wei) 誘發煤電上馬的因素還在不在?未來增速會(hui) 不會(hui) 反彈?
鄒驥:從(cong) 市場的層麵看,短期內(nei) 不會(hui) 出現反彈。因為(wei) 就算是市場重新走熱,用電需求規模上升,我們(men) 現在還有一部分閑置裝機存量,可以先調動起來,發電從(cong) 4000小時到5500小時甚至更高,能夠滿足可預期的部分用電需求上升。另外我們(men) 還有大量的棄風棄光,還可以再進一步補充。用電需求未來肯定是上升的,但是上升的幅度,至少在一兩(liang) 年之內(nei) ,就算是經濟迅速複蘇,我認為(wei) 我們(men) 現存的富餘(yu) 裝機存量是可以滿足的。
對於(yu) 煤電行業(ye) 和煤炭行業(ye) ,並不是現在不新增裝機容量的投資,就沒有技術改造的投資了。而且現有這麽(me) 龐大的裝機存量,在今後的幾年內(nei) ,主要的投資任務就是技術改造投資。但是新增的基本建設投資是要杜絕的。
但非化石能源需要大量的投資。從(cong) 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也就是對資源作了一個(ge) 重新配置。配置的結果就是我們(men) 未來的能源更清潔了。這是對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並不是說哪個(ge) 行業(ye) 就不發展了,哪個(ge) 能源就不為(wei) 主了。其實即使這麽(me) 發展下去,中國在一個(ge) 非常長的曆史時期,電力方麵依然將以煤電為(wei) 主。
記者:從(cong) 碳排放角度來看,當前煤電建設的減速是否有些意料之外?對於(yu) 我國實現碳排放控製目標是否有更積極的意義(yi) ?
鄒驥:我個(ge) 人是持謹慎樂(le) 觀的態度的。首先,我還是樂(le) 觀的。我們(men) 有可能存在著潛力和機會(hui) 將碳排放控製指標完成得更多,讓峰值到來時間有所提前。包括非化石能源占比,到2030年達到20%,這些指標都有可能完成得更好。
但是,為(wei) 什麽(me) 又說謹慎呢?因為(wei) 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ge) 圖景。就是我們(men) 的用電需求在過去是以工業(ye) 用電為(wei) 主的格局,現在隨著產(chan) 業(ye) 結構的變化,重化工業(ye) 的占比和絕對量可能都在下降,但同時也有存在壓力的一麵,在生活、服務、消費領域的用電會(hui) 持續上升。特別是交通,這一領域在未來的用電量上升會(hui) 部分補償(chang) 掉工業(ye) 用電量的下降。另外建築領域的用電也將呈上升趨勢,包括供暖、製冷、家用電器。這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在多大程度上不重複發達國家的老路。即使是這樣,單個(ge) 人的能源消耗量還是在上升的。如果我們(men) 的交通、建築兩(liang) 個(ge) 領域能夠發揮後發優(you) 勢,能效有顯著提升,那麽(me) 這將是未來的一個(ge) 難點。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兩(liang) 個(ge) 領域能占到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我所說的謹慎就在於(yu) 這兩(liang) 個(ge) 行業(ye) 節能任務很重。(中國電力報 劉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