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王毅韌:中國始終保持核安保良好記錄
王毅韌:中國始終保持核安保良好記錄 2016-03-31 15:54:04

摘要:中國核安保工作有哪些進展?中國核工業(ye) 現狀如何?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就此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中國核安保工作有哪些進展?中國核工業(ye) 現狀如何?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就此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diu) ”
        記者:“十二五”期間,中國核安保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毅韌: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核安保工作,對核及放射性材料一直實施嚴(yan) 格的管控。60多年來,我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記錄,實現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diu)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核安保工作成績斐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是核安保法規體(ti) 係逐步完善。中國起草了《核安保條例》草案並已上報國務院審議;同時,發布了《核材料衡算與(yu) 控製視察導則》《核材料和核設施實物保護》《核材料管製視察管理辦法》《核材料管製報告管理辦法》等一批核安保導則和技術規範,這些工作有力推進了中國核安保工作的法製化進程。
        二是核安保能力持續提升。中國嚴(yan) 格按照國際最新標準開展了新建核設施的核安保係統建設;同時,投入數十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原有核設施的核安保係統改造,大幅提升了核安保技術水平和防範能力。
        三是核安保監管工作步入了規範化軌道。國家原子能機構設置了核安保管理部門,成立了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依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單位開展了核安保技術研發工作;中國強化核安保的日常監督管理,嚴(yan) 格實施核安保係統設計方案審查,定期開展各類核安保監督檢查,紮實推進了核安保工作的規範。
        記者:在核安保領域,中國有哪些國際交流合作?
        王毅韌:核安保國際交流與(yu) 合作是促進全球核安保治理、提升核安保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國堅持以各國為(wei) 主體(ti) ,以國際合作為(wei) 紐帶,將全球核安保進程納入可持續、機製化發展的軌道。中國是“打擊核恐怖主義(yi) 全球倡議”創始夥(huo) 伴國,積極參加倡議框架內(nei) 的各項活動,支持各國在倡議平台下分享核安保最佳實踐經驗。
        中國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保領域全球合作中充分發揮中心作用。中國支持機構“核安保計劃”,推薦了20餘(yu) 名專(zhuan) 家參加機構核安保文件製定,持續向機構核安保基金捐款,與(yu) 機構聯合培訓核安保從(cong) 業(ye) 人員1000餘(yu) 人次。中國還加入了機構“事件及非法販賣數據庫”(ITDB)。已邀請機構今年來華對秦山核電站開展“國際實物保護谘詢服務”(IPPAS),目前該項工作正穩步推進。
        與(yu) 此同時,中國還積極開展核安保雙邊合作,與(yu) 美國在核安保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在核安保示範中心建設、微堆低濃化改造、放射源安保和海關(guan) 輻射探測等方麵取得了突出成績。中國積極同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開展核安保領域國際交流與(yu) 合作。
        在建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
        記者:中國核工業(ye) 發展現狀如何,未來有何規劃?
        王毅韌:曆經60多年的發展,中國核工業(ye) 從(cong) 無到有,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包括核電、核燃料循環和核技術應用等完整的核工業(ye) 體(ti) 係。
        截至目前,中國運行的核電機組30台,總裝機容量2831萬(wan) 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4台,總裝機容量2672萬(wan) 千瓦,在建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規模的近四成。根據核電發展規劃,預計“十三五”期間每年還將新開工6台至8台機組。
        在核燃料循環方麵,中國堅持“閉式循環”核燃料發展路線,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ti) 係;鈾資源供應已經形成國內(nei) 開發、海外貿易、海外開發三條線並舉(ju) 的格局;核燃料供應依托南北兩(liang) 大供應基地開展產(chan) 能建設,可以滿足2020年前核電需求;三個(ge) 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已經建成,“十三五”期間還將在沿海核電集中省份開工建設兩(liang) 個(ge) 區域處置場,形成五大區域處置布局;已基本完成高放射性廢物深地質處置庫選址工作。
        中國政府於(yu) 2012年發布了調整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明確提出了2020年實現運行核電裝機5800萬(wan) 千瓦、在建3000萬(wan) 千瓦的目標。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核能發展。
        記者:近年來,中國的核電發展迅速,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華龍一號”堆型也已開工建設,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核電走出去,請您介紹一下相關(guan) 情況。
        王毅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核電走過了一條自主研發與(yu) 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備了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國家原子能機構一直以自主掌握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為(wei) 目標,支持有關(guan) 集團公司開展自主核電技術攻關(guan) 。同時,積極協調國際原子能機構,推動擬出口核電站順利通過其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為(wei) 後續出口奠定基礎。
        “華龍一號”是在中國30餘(yu) 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研發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zhuan) 項的大型先進壓水堆CAP1400,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進展順利。目前,“華龍一號”已經落地巴基斯坦,中法就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簽署投資協議。同時,中國還與(yu) 阿根廷、羅馬尼亞(ya) 、南非等國簽署了相關(guan) 協議,正有序推進“華龍一號”和CAP1400走出去。
        核燃料產(chan) 業(ye) 園將開工建設
        記者:據報道,中國相關(guan) 企業(ye) 正在研究並考慮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對此您如何評價(jia) ?
        王毅韌:中國是一個(ge) 海洋大國,發展海上浮動核電站,對於(yu) 海洋資源開采、海島建設與(yu) 開發、遠洋補給等具有重要意義(yi) 。國家原子能機構正積極支持開展海上浮動核電站關(guan) 鍵技術、相關(guan) 安全標準和設計規範研究,同時中國正與(yu) 有關(guan) 國家就共同研發海上浮動核電站展開溝通。國家原子能機構支持國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開展海上浮動核電站關(guan) 鍵技術的前期研究工作,待條件成熟可開工建設示範工程。
        記者:您對內(nei) 陸核電站建設有何看法?
        王毅韌:國家原子能機構一貫高度重視核電安全問題,持續投入資金開展核與(yu) 輻射安全相關(guan) 技術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滿足了國際最高安全標準。
        就核電技術本身來說,並沒有沿海和內(nei) 陸之分。世界上在運核電機組有一半以上位於(yu) 內(nei) 陸地區。對於(yu) 中國而言,開展內(nei) 陸核電站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對於(yu) 促進內(nei) 陸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發展內(nei) 陸核電,是優(you) 化中國核電產(chan) 業(ye) 布局、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支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內(nei) 陸地區合適的廠址開工建設核電站。現在,關(guan) 於(yu) 內(nei) 陸核電建設的安全性還存在一些爭(zheng) 論,需要有關(guan) 部門、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開展進一步深化論證,加強與(yu) 媒體(ti) 和公眾(zhong) 的溝通,澄清疑問,視情適時啟動建設。
        記者:目前中國在核燃料產(chan) 業(ye) 園建設方麵的最新進展如何?
        王毅韌:中國核電發展速度較快,今後對核燃料的需求比較大。在核電產(chan) 業(ye) 相對集中的沿海地區,建設核燃料產(chan) 業(ye) 園,將鈾轉化、鈾濃縮和元件製造等核燃料生產(chan) 環節集中在一起,為(wei) 核電站提供“一站式”核燃料供應服務,有利於(yu) 優(you) 化核燃料產(chan) 業(ye) 布局,發揮規模效益。目前,核燃料產(chan) 業(ye) 園的選址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將堅持科學論證、充分溝通、慎重決(jue) 策的原則,科學、合理、有序推進相關(guan) 工作,並視核電發展對核燃料需求的情況,在“十三五”末期開工建設。(《經濟日報》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