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去補貼”勢在必行,但要把穩節奏
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去補貼”勢在必行,但要把穩節奏 2019-03-07 23:38:05

摘要:從(cong) 曾經的全國人大代表,到如今的全國政協委員,無論角色如何變換,作為(wei) 一位從(cong) 事風電行業(ye) 32年的老風電人,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對行業(ye) 的熱情和思考沒有變。

武鋼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

  從(cong) 曾經的全國人大代表,到如今的全國政協委員,無論角色如何變換,作為(wei) 一位從(cong) 事風電行業(ye) 32年的老風電人,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對行業(ye) 的熱情和思考沒有變。在他看來,在風電產(chan) 業(ye) 去補貼的關(guan) 鍵這幾年,把穩政策,實現政策的可連續性,避免行業(ye) 大起大落尤為(wei) 重要。在接受記者的采訪中,他多次強調要“穩中求進”。

  政策要有連續性

  中國能源報:當前,風電行業(ye) 正步入 “競價(jia) ”時代,您如何看待“競價(jia) ”政策對風電行業(ye) 的影響?

  武鋼:“競價(jia) ”政策可以倒逼風電市場,推動市場進一步變革,加速風電行業(ye) 技術和管理的創新,但也可能對行業(ye) 造成短期陣痛,甚至引發價(jia) 格戰、惡性競爭(zheng) 等負麵效應。為(wei) 了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消解負麵效應,企業(ye) 要做好自身的創新和提升,還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把控好政策的節奏。

  近年來,中國風電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中國風電產(chan) 業(ye) 鏈的完整性、係統性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中國風電產(chan) 業(ye) 鏈不僅(jin) 滿足了國內(nei) 市場高速發展的需要,也成為(wei) 全球風電市場的重要支撐。

  中國風電產(chan) 業(ye) 的成功,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是主管部門出台政策的節奏感把握得好,該收的時候收,該放的時候放。在去補貼的關(guan) 鍵幾年,更要注重“穩中求進”,保證政策具有連續性,推動行業(ye) 穩步發展。

  在去補貼的過程中,要建立科學的退坡機製,加強全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主體(ti) 的協同,避免政策“一刀切”,用好政府部門的決(jue) 策智慧。

  中國能源報:對於(yu) 實現風電“競價(jia) ”和“平價(jia) ”上網,從(cong) 政策、行業(ye) 、企業(ye) 三方麵,您有何建議?

  武鋼:政策持續性對行業(ye) 穩定發展至關(guan) 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波動期,信心決(jue) 定資源的配置走向。

  平價(jia) 上網是趨勢,但政府去補貼速度不宜過快,要合理有序退坡。應當確保行業(ye) 實現平穩過渡,盡量避免全國或部分地區風電裝機出現較大波動,對產(chan) 業(ye) 發展造成衝(chong) 擊。

  首先,電價(jia) 調整應當循序漸進,確保競爭(zheng) 性配置具有合理的電價(jia) 區間,給行業(ye) 發展提供較穩定的過渡期。

  其次,電價(jia) 調整應當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差異。I、II類資源區大部分資源稟賦已基本具備平價(jia) 條件,電價(jia) 下調幅度可相對較大。III、IV類資源區電價(jia) 下調幅度應相對較小,給低風速風電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技術發展時間與(yu) 空間。

  第三,電價(jia) 調整要充分考慮度電補貼差異。電價(jia) 降幅應充分考慮同一資源區內(nei) 不同地區的度電補貼差異,盡量兼顧使各地區電價(jia) 平穩過渡。第四,電價(jia) 調整也要充分考慮到項目融資成本和投資收益的巨大影響,要與(yu) 金融服務實現合理聯動。

  此外,在實現風電“競價(jia) ”和“平價(jia) ”的同時,也要力促製約風電發展的相關(guan) 問題解決(jue) 。例如,嚴(yan) 格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製定科學合理的配額製度,保障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優(you) 先發電、足額消納;推動特高壓建設,加快解決(jue) 棄風限電問題;加強國家及省級層麵風電發展的統籌規劃,科學引導市場投資秩序等。

  值得注意的是,“競價(jia) ”是全產(chan) 業(ye) 鏈的“競價(jia) ”,市場化競爭(zheng) 不應隻關(guan) 注設備價(jia) 格,而應該考慮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成本,通過全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的降本增效來實現。對此,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要鼓勵開發商招投標注重設備質量、性能、度電成本,而非簡單要求低價(jia) 中標。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wei) 國內(nei) 海上風電,當前是否具備了“競價(jia) ”條件?

  武鋼:“競價(jia) ”是挑戰,也是機遇,這將促使行業(ye) 走向成熟理性,從(cong) 價(jia) 格競爭(zheng) 最終轉向價(jia) 值競爭(zheng) 。

  經曆多年發展的陸上風電已逐步邁入成熟期,而海上風電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不能“同日而語”,如何實現補貼退坡,必須科學設計,把握好節奏。

  國內(nei) 海上風電整體(ti) 規模不大,優(you) 化試錯性探索仍在過程中,如果把價(jia) 格壓得太低,並不利於(yu) 技術創新及長遠價(jia) 格下降。海上風電電價(jia) 的調整,要以服務於(yu) 海上風電戰略技術儲(chu) 備和產(chan) 業(ye) 穩定有序發展為(wei) 宗旨,要在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

  打造良性生態鏈

  中國能源報:作為(wei) 風電整機商,金風科技是否感受到“競價(jia) ”所傳(chuan) 導來的價(jia) 格壓力?

  武鋼:去年單位千瓦風機價(jia) 格在3300-3500元之間。確實令企業(ye) 感到了一定壓力。金風科技每年投入10億(yi) 元以上的研發費用,如果沒有盈利,可持續的研發投入就失去了保障。

  麵對“競價(jia) ”壓力,不能簡單地采取對設備供應商壓價(jia) 的方式,而是要通過打造良性生態鏈,共同分擔壓力。金風科技也在積極幫助上遊零部件供應商降低成本,加快優(you) 化全產(chan) 業(ye) 鏈,共同應對政策和市場的變化。除了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合作外,整機商之間也可以形成產(chan) 業(ye) 同盟,聯合起來,呼籲全行業(ye) 理性對待市場化競爭(zheng) 。

  中國能源報:在去補貼的趨勢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紅利消失,您認為(wei) 政策該從(cong) 其他哪些方麵繼續鼓勵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

  武鋼:當前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在經濟、環境、社會(hui) 就業(ye) 等方麵產(chan) 生的多方麵效益,在社會(hui) 上還未能得到充分認識,對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仍存在誤區。因此,政府應從(cong) 多方麵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的宣傳(chuan) 和引導。讓更多人看到可再生能源的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效益,認識到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並參與(yu) 其中,這樣才能從(cong) 消費端促進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真正實現市場化,產(chan) 業(ye) 更具競爭(zheng) 力。

  因此,建議政府相關(guan) 部門重估可再生能源的價(jia) 值與(yu) 合理價(jia) 格,科學評價(jia) 風電社會(hui) 價(jia) 值。完善可再生能源價(jia) 格和財稅政策,在對風電和光伏經濟、能源、環境和社會(hui) 影響評價(jia) 的基礎上,綜合評估風電和光伏發展的效益和成本特點,對現有的風電及光伏政策提出修改建議,製定並不斷完善有利於(yu) 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規劃、價(jia) 格、財稅等政策。同時,通過碳市場交易、CCUS(注:碳捕捉、封存與(yu) 利用)等市場手段,凸顯可再生能源優(you) 勢,提升可再生能源競爭(zheng) 力。

  風電最終將實現 “平價(jia) ”

  中國能源報:在去補貼的背景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和傳(chuan) 統化石能源之間的博弈進一步加劇,如何協調二者的矛盾?

  武鋼:我們(men) 必須認識到,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之間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融合發展、逐漸轉變的關(guan) 係,能源轉型是一個(ge) 長期漸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未來幾十年內(nei)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仍離不開化石能源的支持,但是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同時也要有大局觀,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框架下,合理優(you) 先使用可再生能源,並要加強對法律政策的執行和監督。

  另外,中國的資源和負荷的分布狀況,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加快推動跨區域特高壓建設,通過特高壓實現能源利用的“粗調”,同時通過分布式光伏和風電、智能微網等技術實現能源利用的“微調”。

  中國能源報:作為(wei) 一位老風電人,您對風電同行有何建議?

  武鋼: 展望未來,風電最終將實現 “平價(jia) ”。潮水退去之時,才是考驗真正的開始。

  目前最需要做的是,第一要堅定信心;第二要加強全行業(ye) 的協同;第三要堅持按規律辦事,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降低成本。這沒有捷徑可走。(《中國能源報》張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