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岩:風電進入關鍵期 還要打破哪些體製機製束縛? 2018-06-27 12:00:05
摘要: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風電產(chan) 業(ye) 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不僅(jin) 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發展的質量也快速提升,一條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已經成型,技術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

當前,風電發展進入從(cong) 替代能源到主流能源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cong) 高成本製約大規模應用,轉變為(wei) 傳(chuan) 統電力體(ti) 製機製不能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要化解之,必須著眼於(yu) 電力市場化改革,打破原有體(ti) 製機製束縛。
新形勢下,為(wei) 了保持高質量、快速、可持續發展,我國風電產(chan) 業(ye) 必須加速推動開發重心向中東(dong) 南部轉移,持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根據新的資源和環境特點創新開發模式,加快發展分散式風電;加大海外和海上風電市場的開拓力度,為(wei) 保障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開辟新的增量市場。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掃清非技術成本,盡快實現平價(jia) 上網,不斷提升風電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01 “十三五”風電:百萬(wan) 雄獅過大江
“三北”是我國“十二五”風電開發的主戰場,尤其是“千萬(wan) 千瓦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對我國風電發展影響深遠,成就有目共睹。
一方麵,它支持了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落實,促進風電規模化開發利用。截至2017年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1.88億(yi) 千瓦,其中“三北”地區占66.7%,有力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發展,在國際上樹立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勇於(yu) 承擔責任的大國形象。同時,這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改善了偏遠落後地區就業(ye) 和民生問題。
另一方麵,通過大規模市場的拉動,促進了產(chan) 業(ye) 鏈的完善,加速了行業(ye) 技術創新,降低了開發成本。一個(ge) 領先全球的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初步形成。
然而,發展中也遭遇障礙和瓶頸。
“三北”地區風電消納問題已成為(wei) 製約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長痛”。2017年,該地區全年棄風電量413.6億(yi) 千瓦時,新疆、甘肅的棄風率保持在30%左右。棄風限電的核心問題是在電力供大於(yu) 求的情況下,如何確定發電優(you) 先次序。作為(wei) 已建成的機組,由風電還是火電來發,不應該是風火之間的討價(jia) 還價(jia) ,而應該基於(yu) 全社會(hui) 效益最大化的標準。解決(jue) 問題的根本是改革目前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電力體(ti) 製機製。
然而,這需要時日。因此,“三北”地區風電開發必將受限。但要實現我國風電產(chan) 業(ye) 在“十三五”期間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保證2000萬(wan) 千瓦以上的年度增長規模,從(cong) 而避免因市場大幅萎縮,致使一個(ge) 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半路夭折;同時,要保證到2020年實現2.5億(yi) 千瓦的累計裝機,這樣才能兌(dui) 現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減排的承諾目標。這些都要求我們(men) 必須調整發展布局,加大中東(dong) 南部開發力度。
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廣、密度低的特性,更適合就地開發,就近利用。在處於(yu) 負荷中心的中東(dong) 南部大規模開發風電項目更順適可再生能源的稟賦。之前,行業(ye) 普遍認為(wei) ,風速低於(yu) 6米/秒的資源區不具備經濟開發價(jia) 值。但是,通過“十二五”期間的技術創新,風輪直徑的加大、翼型效率的提升、控製策略的智能化、超高塔筒的應用以及微觀選址的精細化等,提高了機組的利用效率,使低風速資源也具備了經濟開發價(jia) 值。
目前,年平均風速5米/秒的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也可以達到2000小時以上。據最新評估,中東(dong) 南部風速在5米/秒以上達到經濟開發價(jia) 值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有10億(yi) 千瓦,而目前這些地區的累計裝機容量僅(jin) 占到資源總量的8.3%,剩餘(yu) 的資源量足可以滿足未來的開發需求。
從(cong) 國際經驗對比來看,上述地區的風電開發還有很大空間。以德國為(wei) 例,到2017年底,德國每平方公裏國土麵積的風電裝機為(wei) 155千瓦,4個(ge) 州突破了200千瓦/平方公裏,而在我國中東(dong) 南部,作為(wei) 低風速重點區域的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的這一指標都不到20千瓦/平方公裏,潛力遠未被挖掘出來。若按照155千瓦/平方公裏的水平計算,我國中東(dong) 南部可以實現裝機5.42億(yi) 千瓦,但目前的實際裝機隻有7600萬(wan) 千瓦。
同時,中東(dong) 南部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更為(wei) 迫切。截至2017年,這些地區多數省份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比重與(yu) 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製度中提出的2020年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廣東(dong) 、海南、重慶等省完成的還不到目標的一半,浙江、山東(dong) 、福建、廣西等省也僅(jin) 完成了不到2/3。因此,還必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力度。
為(wei) 加速風電開發重心的轉移,中東(dong) 南部各省要從(cong) 戰略高度重視風電開發。首要就是做好規劃,進行更精細的資源詳查,按照最新的技術水平進行技術可開發量評估。做好規劃,一方麵,總量上去了,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麵,也有利於(yu) 和配套電網的統籌與(yu) 發展節奏的管理調控。政府主管部門在開發管理的體(ti) 製機製上要大膽創新,出台支持中東(dong) 南部風電開發的具體(ti) 政策。同時,要協調部門之間審批環節的程序銜接,尤其是土地的使用審批工作。
對於(yu) 開發企業(ye) :
一是開發布局要進行戰略調整;
二是中東(dong) 南部的地形和風況更為(wei) 複雜,對風電場設計選址等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企業(ye) 在前期需要做更細致的工作;
三是改變原有按照機型進行招標采購的方式,應該針對具體(ti) 場址招標“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
四是要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工作,樹立行業(ye) 良好形象。
整機製造企業(ye) 必須具備根據不同場址條件設計機組的能力,從(cong) 賣設備向賣服務轉變。要充分認識到,未來的競爭(zheng) 不僅(jin) 是製造能力的競爭(zheng) ,更是綜合技術能力的競爭(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