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克雋:未來我國能源發展將與環境緊密相關 2018-03-21 17:32:36
摘要: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國在GDP增長6 9%的同時實現了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 7%,以較低的能耗水平支撐了較高的經濟增長
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國在GDP增長6.9%的同時實現了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7%,以較低的能耗水平支撐了較高的經濟增長;2017年也是《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第一階段任務成功收官之年,全國空氣質量實現了明顯好轉。進入2018年,我國經濟開啟高質量發展之年,對能源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下一階段如何進行?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zhuan) 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薑克雋。
能源係統對空氣質量改善貢獻大
中國電力報:2017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您如何評價(jia)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國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麵采取的措施?
薑克雋:2013年出台的“大氣十條”提出,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ti) 改善,重汙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zheng) 再用5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汙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提出的第一階段任務是,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you) 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製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經過5年的努力,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較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從(cong) 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從(cong) 具體(ti) 指標上看,“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均得到了實現。
起初,很多人認為(wei) 要完成這些任務是很困難的事情,但通過各方的一致努力,最終還是圓滿地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人們(men) 也切實地感受到了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這表明“大氣十條”第一階段製定的政策、措施有力度,采取的行動有成效。
中國電力報:打贏“藍天保衛戰”,哪些措施貢獻最大?
薑克雋:整體(ti) 來看,能源係統的貢獻非常大。一方麵,大力推行燃煤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尤其是煤電超低排放改造提速擴圍,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達7億(yi) 千瓦,使電力行業(ye) 實現了超潔淨排放。
另一方麵,強勢推動散煤治理,通過實施燃煤鍋爐清潔替代、清潔取暖等行動,全國共完成“煤改氣”、“煤改電”578萬(wan) 戶。
第三,快速推動燃油品質升級,2017年1月1日起國內(nei) 全麵供應國Ⅴ標準成品油,京津冀地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更是優(you) 先升級到國Ⅵ標準。
除了這些直截了當見成效的行動之外,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核電,促進能源向清潔、高效、低碳轉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階段空氣治理更注重標準建設
中國電力報:“藍天保衛戰”階段性成績的取得,對接下來的空氣治理行動有何啟示?
薑克雋:首先,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成效,表明我們(men) 采取的各項措施、手段是對路的,方向是正確的。這也讓我們(men) 看到,隻要全國上下一條心、同心協力,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我們(men) 對此要有信心。
其次,“大氣十條”製定了10項主要對策,提出了45項重點工作任務。分解來看,在實施過程中,前期是摸索著前進,進展並不是很快,但到了後期,通過設置一些比較嚴(yan) 厲的政策,尤其是打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使空氣質量改善的進程突飛猛進。這些嚴(yan) 厲的措施,也是下一階段治理空氣汙染需要堅持和繼承的。
中國電力報:那麽(me) ,需要繼承和深化的措施具體(ti) 有哪些?
薑克雋:其實在第一階段行動中,我們(men) 針對大氣汙染治理製定的對策已經很全麵,第二階段的任務是要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繼續擴展和深化。比如,煤電行業(ye) 已經實現了超低排放,第二階段要將超低排放擴展到鋼鐵、石化等非電行業(ye) ,推動大工業(ye) 行業(ye) 的超潔淨發展。
散煤治理也應繼續強化。在第一階段行動的後期,散煤治理工作推進得較為(wei) 強勢,尤其是京津冀地區,通過“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等途徑,削減散煤,空氣改善效果已經顯現出來,這也為(wei) 第二階段深入推進散煤治理奠定了基礎。
另外,機動車的汙染物排放控製,特別是大型機動車的汙染物排放控製力度要進一步加強,這將會(hui) 成為(wei) 第二階段行動的重點。如今,我國的油品質量已經與(yu) 國際接軌,機動車國Ⅴ排放的生產(chan) 標準也已經跟進實施,接下來要花大力氣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可以兩(liang) 條腿走路。一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二是製定更加嚴(yan) 格的尾氣排放標準,並推廣在柴油車安裝顆粒捕獲器。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階段的空氣治理行動將更加注重標準建設。在第一階段,我國開啟了“最嚴(yan) ”環保督查模式,投入了將近6000人的隊伍輪番深入各省份開展環保執法,為(wei) 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製度力量。但到了第二階段,這種以高人力投入的督查模式可能會(hui) 有所弱化,轉而更加注重標準化建設,通過設立更加嚴(yan) 格的標準,進行排放督查。例如,目前有些停工限產(chan) 措施可能隻等到出現空氣重汙染黃色、橙色預警時才施行,但未來將以達標為(wei) 界限,企業(ye) 的排放隻要不合標準,就停工限產(chan) 。
能源轉型步伐需加快
中國電力報:2017年,我國在GDP增長6.9%的同時實現了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7%。五年來,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左右,背後支撐力量是什麽(me) ?
薑克雋:經濟轉型是能耗強度持續下降的主要因素,這表明中國經濟轉型成果開始顯現,新的增長動力在快速萌發。當然,我國持續開展的節能工作,也貢獻出正向力量。
中國電力報:2018年,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薑克雋:能源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達到三項指標:一是清潔,能源的發展要能夠支撐我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目標。從(cong) 大氣汙染防治方麵來講,就是全國的空氣質量要達標;第二,遵循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並圍繞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積極貢獻中國解決(jue) 方案。第三,能源安全,包括能源環境安全。
由此可見,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與(yu) 環境緊密相關(guan) 的,未來的氣候變化減緩目標和大氣治理目標的實現,對能源供應和消費部門的轉型提出了比較嚴(yan) 厲的要求,且能源轉型的步伐也將提速。
因此,目前應盡快理清大氣汙染治理的近期目標與(yu) 具體(ti) 計劃,讓大氣治理走得更快。第二,能源轉型的思路也應理得更清,進一步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核電發展的路徑,掃清可再生能源、核電發展路上的障礙。第三,製定清晰的路線圖,釋放明確的目標信號,以供企業(ye) 提早行動。《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