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王顯政:煤炭產能過剩與區域供應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視
王顯政:煤炭產能過剩與區域供應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視 2017-09-18 12:47:53

摘要:中煤協消息稱,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顯政在14日召開的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現場會(hui) 上介紹,5年來全國煤炭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chan) 業(ye) 集中度大幅提高。

  中煤協消息稱,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顯政在14日召開的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現場會(hui) 上介紹,5年來全國煤炭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chan) 業(ye) 集中度大幅提高;不過煤炭產(chan) 能過剩與(yu) 區域供應不足的矛盾亦不容忽視。

  以下為(wei) 講話全文:
  各位代表,同誌們(men) :
  今天,我們(men) 在這裏召開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現場推進會(hui) ,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推動能源革命戰略思想,貫徹落實對神華寧煤煤製油示範項目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總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煤炭行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與(yu) 轉型升級取得的成績,分析形勢,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深入推進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煤炭工業(ye) 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這次會(hui) 議也是我們(men) 去年在榆林召開全國煤炭科技創新與(yu) 轉型升級現場會(hui) 的基礎上,持續推動煤炭行業(ye) 結構調整與(yu) 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會(hui) 議,明天我們(men) 將組織與(yu) 會(hui) 代表參觀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太西洗煤廠和煤礦,考察我國第一個(ge) 年產(chan) 400萬(wan) 噸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運行情況,現場感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取得的重大成果。
  剛才,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領導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煤炭行業(ye) 在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麵取得的成效,並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和指導性意見;神華集團重點介紹了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寧東(dong) 煤化工基地視察和對年產(chan) 400萬(wan) 噸煤製油示範項目投產(chan) 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示範的經驗做法和體(ti) 會(hui) 。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在實踐中貫徹落實。
  下麵,我談以下幾點意見:
  一、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煤炭工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準確把握全球能源供需寬鬆化、能源供給低碳化、能源係統智能化、能源治理複雜化、能源安全多元化的發展大勢,做出了推動能源革命的重大戰略部署。2014年6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時,指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製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ti) 係;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ti) 係。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能源體(ti) 製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2014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聽取中國工程院煤炭戰略匯報時,指出:“我們(men) 正在壓縮煤炭比例,但國情還是以煤為(wei) 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甚至從(cong) 長遠來講,還是以煤為(wei) 主的格局,隻不過比例會(hui) 下降,我們(men) 對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
  2016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神華寧煤視察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12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神華寧煤年產(chan) 400萬(wan) 噸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建成投產(chan) 又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chan) ,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2016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山西考察時,親(qin) 自召開煤炭鋼鐵行業(ye) 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並到山西焦煤官地煤礦下井考察,對煤炭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做出了重要指示。2017年9月4日,李克強總理到產(chan) 能退出礦井—山西潞安石圪節煤礦考察,並深入職工家庭了解職工安置情況。近年來,李克強總理、張高麗(li) 副總理、馬凱副總理、王勇國務委員等國務院領導同誌多次就煤炭稅費、煤礦退出機製、行業(ye) 脫困等方麵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多次聽取煤炭行業(ye) 專(zhuan) 題匯報,指導煤炭行業(ye) 脫困發展工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思想、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國務院領導同誌的重要指示,思想深刻、內(nei) 涵豐(feng) 富,對煤炭工業(ye) 發展有肯定,有希望、有要求,飽含著對煤炭行業(ye) 的期待和厚望,體(ti) 現了對煤炭工業(ye) 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和重視,極大地鼓舞了幾百萬(wan) 煤炭幹部職工,對於(yu) 深入推動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yi) 和指導作用。
  5年來,為(wei) 深入推動煤炭行業(ye) 健康發展,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監局等有關(guan) 部門,先後研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在煤炭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脫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2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2]57號)文件,放開電煤市場價(jia) 格,推動建立煤炭市場交易體(ti) 係。2013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煤炭行業(ye) 平穩運行的意見》(國辦發[2013]104號),提出了“堅決(jue) 遏製煤炭產(chan) 量無序增長、切實減輕煤炭企業(ye) 稅費負擔、加強煤炭進出口環節管理、提高煤炭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水平、營造煤炭企業(ye) 良好發展環境”等應對煤炭經濟下行的具體(ti) 政策措施。2014年7月,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建立了煤炭行業(ye) 脫困聯席會(hui) 議製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圍繞“控總量、減負擔、規範進口、促進轉型升級”研究製定了40多項具體(ti) 措施。
  2016年2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煤炭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文件,提出了“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產(chan) 能5億(yi) 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yi) 噸左右,煤炭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chan) 業(ye) 結構得到優(you) 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奮鬥目標,明確了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在此基礎上,國家相關(guan) 部門配套出台了“獎補資金、職工安置、金融支持、產(chan) 能置換”等10多項配套政策。在國務院領導同誌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在國家有關(guan) 部門、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下,煤炭企業(ye) 認真落實去產(chan) 能任務,已初步實現了國發[2016]7號文件要求的四項目標。全國煤炭去產(chan) 能累計完成4億(yi) 噸以上,職工安置、資產(chan) 債(zhai) 務處置工作穩步推進,有力地推動了煤炭結構優(you) 化調整,促進了煤炭經濟企穩回升,為(wei) 推動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煤炭行業(ye) 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和政府決(jue) 策部署,結構調整與(yu) 轉型升級有行動、有效果
  5年來,煤炭行業(ye) 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推動能源革命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部署,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煤炭行業(ye) 的機遇與(yu) 挑戰,結合煤炭工業(ye) 改革發展實際,2013年初,做出了煤炭行業(ye) 發展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chan) 能消化期、生態環境製約強化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四期並存”發展階段的形勢判斷;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戰略規劃研究,凝聚行業(ye) 智慧,提出了“十三五”及今後一個(ge) 時期,煤炭行業(ye) “一個(ge) 深化、七個(ge) 轉變”改革發展思路,以及推動行業(ye) 發展由生產(chan) 型向生產(chan) 服務型轉變,實現煤炭由傳(chuan) 統能源向清潔能源的戰略轉變的戰略構想。組織編製發布了結構調整、科技發展、洗選加工和煤化工等14個(ge) 煤炭工業(ye) “十三五”發展專(zhuan) 項指導意見,提出了相關(guan) 領域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
  5年來,煤炭行業(ye)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組織召開全國第八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hui) ,印發《關(guan) 於(yu) 煤炭工業(ye) “十三五”科技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十三五”煤炭科技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5年間煤炭行業(ye) 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其中“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關(guan) 鍵技術及裝備”和“煤製油品/烯烴大型現代煤化工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兩(liang) 個(ge) 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5年來,煤炭行業(ye) 著力推動煤炭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通過組織召開現場會(hui) 、技術交流會(hui) 等方式,推動示範工程建設,引領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方向。舉(ju) 辦煤炭行業(ye) 兩(liang) 化深度融合與(yu) 智能礦山建設現場會(hui) (錦界),推動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舉(ju) 辦煤炭行業(ye) 煤焦化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現場會(hui) (平頂山),促進煤炭產(chan) 業(ye) 延伸發展;舉(ju) 辦煤電一體(ti) 化發展暨燃煤超低排放技術現場會(hui) (舟山),推動煤電聯營與(yu) 清潔發電技術發展;舉(ju) 辦全國高效煤粉型工業(ye) 鍋爐清潔高效利用現場會(hui) (神東(dong) ),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舉(ju) 辦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產(chan) 業(ye) 大會(hui) ,推動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yu) 原料並重轉變;舉(ju) 辦中國製造2025與(yu) 煤機產(chan) 業(ye) 發展研討會(hui) ,探索煤機裝備製造業(ye) 發展思路;去年9月份,我們(men) 在榆林舉(ju) 辦的轉型升級現場推進會(hui) ,係統總結了各具特色的轉型升級發展模式,探索了行業(ye) 發展新思路;這次現場會(hui) ,就是從(cong) 推動煤炭由傳(chuan) 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行業(ye) 發展模式由生產(chan) 型向生產(chan) 服務型轉變的戰略出發,深入探索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模式、路徑和重點任務。
  5年來,煤炭行業(ye) 企業(ye) 特別是大型企業(ye) 主動作為(wei) ,不斷探索實踐,在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發展方麵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一是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chan) 業(ye) 集中度大幅提高。14個(ge) 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原煤產(chan) 量占全國的94%左右;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ye) 數量由2012年的7869家減少到目前的5067家;其中產(chan) 量超億(yi) 噸級企業(ye) 6家、產(chan) 量10.53億(yi) 噸,占全國的30.5%。煤礦數量由1.3萬(wan) 多處減至8000處以內(nei) ;煤礦單井規模由30萬(wan) 噸/年提高到50萬(wan) 噸/年以上;建成了年產(chan) 120萬(wan) 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近1200多處,產(chan) 量占全國的75%以上;其中年產(chan) 千萬(wan) 噸級的特大型現代化煤礦59處,總產(chan) 能達8億(yi) 噸以上。煤電一體(ti) 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煤炭企業(ye) 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由1.2億(yi) kW增加到1.8億(yi) kW,占全國火電裝機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煤為(wei) 基礎,煤電、煤鋼、焦化、建材、儲(chu) 運、金融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產(chan) 銷協同、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等創新發展模式不斷湧現,煤炭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二是技術升級有示範、有成果。圍繞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開采基礎理論研究與(yu) 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動我國煤田地質精細勘探、大型礦井建設、煤礦瓦斯與(yu) 地下水害防治、井巷快速掘進與(yu) 智能化開采、現代化選煤技術邁上了一個(ge) 新台階。陸續發現了多處大型整裝煤田,全國煤炭保有資源儲(chu) 量增加到1.6萬(wan) 億(yi) 噸;煤礦瓦斯突出機理與(yu) 防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煤礦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製;已建成“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的智能化開采工作麵47個(ge)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神華神東(dong) 、陝煤化等一批大型煤炭企業(ye) 通過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建成了以大柳塔、紅柳林煤礦為(wei) 代表的一批千萬(wan) 噸級礦井群和以錦界、黃陵二號井為(wei) 代表的一批數字礦山和智能化開采工作麵,引領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發展方向,推動了我國煤炭生產(chan) 力總體(ti) 水平的提升。
  三是現代煤化工實現了從(cong) 示範到產(chan) 業(ye) 化發展。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間接液化、煤製烯烴、煤氣化、煤製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國自有知識產(chan) 權的現代煤化工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裝備研製取得突破,神華百萬(wan) 噸煤炭直接液化示範工程長周期平穩運行,兗(yan) 礦百萬(wan) 噸級煤炭間接液化項目達產(chan) ,神華寧煤400萬(wan) 噸/年煤製油示範項目,神華包頭60萬(wan) 噸、中煤榆林60萬(wan) 噸、陝煤化渭南66萬(wan) 噸煤製烯烴,新疆伊犁、內(nei) 蒙古克旗煤製氣,山西陽煤40萬(wan) 噸煤製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項目相繼投入工業(ye) 化生產(chan) 。2016年底,全國煤製油、煤製烯烴、煤製乙二醇、煤製氣產(chan) 量分別達到200萬(wan) 噸、650萬(wan) 噸、160萬(wan) 噸和15億(yi) 立方米。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了煤炭由價(jia) 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拓展了煤炭消費空間。
  四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政策支持有力。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以神華集團、浙能集團為(wei) 代表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示範工程取得成功,改造後電廠煙塵濃度達到2.78mg/m3左右、SO2濃度23mg/m3左右、NOx濃度31mg/m3左右,均低於(yu) 天然氣電廠5mg/m3、35mg/m3和50mg/m3的排放標準。為(wei) 全麵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按照國務院第114次常務會(hui) 議精神,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全麵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力爭(zheng) 實現超低排放,對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發電機組,統購上網電量每千瓦時加價(jia) 0.5分錢,並適當給予200發電小時數的獎勵。2016年底,全國燃煤電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2億(yi) 千瓦,占全國燃煤電廠總裝機的1/3左右。
  5年來,煤炭行業(ye) 圍繞每年7億(yi) 噸散煤清潔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效煤粉型鍋爐技術得到普遍推廣,鍋爐燃料燃燼率達到98%,比普通燃煤鍋爐提高28個(ge) 百分點,煙塵、SO2、NOX等汙染排放指標相當於(yu) 天然氣鍋爐標準,在山西、內(nei) 蒙古、山東(dong) 、甘肅等10多個(ge) 省區示範基礎上,快速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發展。同時,水煤漿、型煤、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等技術示範穩步推進、效果顯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五是綠色發展從(cong) 理念到實踐,成效顯著。2016年,全國煤礦原煤入選能力26億(yi) 噸,原煤入選率68.9%,比2012年提高12.9個(ge) 百分點。以煤礦保水開采、充填開采為(wei) 主的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普遍推廣,礦井水、煤矸石資源化利用與(yu) 達標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綜合利用率、土地複墾率分別達到64.2%和48%,分別比2012年提高1.7和6個(ge) 百分點;大中型煤礦原煤生產(chan) 綜合能耗、生產(chan) 電耗分別下降30.9%、28.2%。建成了同煤塔山、神華寧東(dong) 等一批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園區。神華神東(dong) 致力於(yu) 構築“三期三圈”生態係統,礦區生態治理麵積達到256平方公裏,是開采擾動麵積的1.4倍,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促進了礦區資源開發與(yu) 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六是煤機裝備製造水平提升,關(guan) 鍵部件有突破。5年來,按照《中國製造2025》戰略要求,我國煤機裝備製造實現了由引進、仿製到自主研發的轉變,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完善、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和集群化協調發展的煤機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三機一架”和電液控製係統實現了國產(chan) 化,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成套裝備、年產(chan) 千萬(wan) 噸級智能化綜采成套裝備、年產(chan) 2000萬(wan) 噸級大型露天礦成套裝備、重介旋流器、複合式幹法分選機等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采煤機、掘進機、刮板運輸機、液壓支架產(chan) 量均躍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中煤裝備、天地科技、鄭州煤機廠等多家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骨幹企業(ye) 和優(you) 勢產(chan) 品,為(wei) 煤炭工業(ye) 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七是國際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影響力提升。煤炭行業(ye) 對外投資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方式不斷創新,產(chan) 能合作層次和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實現了由重點突破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化發展轉變。兗(yan) 礦集團在澳大利亞(ya) 落地生根,運營9座生產(chan) 煤礦,控製煤炭資源量53億(yi) 噸,擁有紐卡斯爾港27%股權;目前,兗(yan) 煤集團獲準收購力拓公司位於(yu) 新南威爾士州獵人穀的煤礦、鐵路和港口資產(chan) ;同時在加拿大獲得85.7億(yi) 噸的優(you) 質鉀礦資源。神華集團建設運營印尼南蘇電廠,在美國、老撾、蒙古等國家培育煤電及新能源市場,向俄羅斯、波蘭(lan) 、印尼等國家輸出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新技術新產(chan) 品。中煤能源集團、中煤科工集團、山東(dong) 能源、徐礦集團等企業(ye) 發揮資本、管理、技術、裝備、人才等優(you) 勢,推進海外布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大型煤機裝備成功地出口到了俄羅斯、印度、美國等主要產(chan) 煤國家,我國煤炭工業(ye) 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ye)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7號文件精神,按照推動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決(jue) 策部署,煤炭去產(chan) 能、脫困發展與(yu) 轉型升級又出現了許多新亮點、新業(ye) 態和新模式。淘汰關(guan) 閉了一大批資源枯竭、煤質差、安全保障程度低、扭虧(kui) 無望的煤礦,煤炭生產(chan)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建立了“煤炭中長期合同”製度和“基礎價(jia) +浮動價(jia) ”的定價(jia) 機製,市場價(jia) 格處於(yu) 合理區間,企業(ye) 效益明顯好轉;企業(ye) 兼並重組取得新突破,神華集團與(yu) 國電集團合並重組為(wei)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煤能源兼並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ye) 的煤礦板塊,山西陽煤集團、天津港集團、北京鐵路局、百度公司組建山西(陽泉)國際陸港集團,推動了煤炭上下遊產(chan) 業(ye) 有機融合、互利共贏、協調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湧現,山東(dong) 能源淄礦集團發展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棗礦集團推進產(chan) 銷協同創新,強化需求側(ce) 管理,實行訂單式生產(chan) ,為(wei) 煤炭由生產(chan) 型向生產(chan) 服務型轉變進行了有益探索。
  5年來,煤炭行業(ye)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常態,在應對煤炭經濟下行挑戰,推動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脫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煤炭行業(ye) 改革發展和經濟平穩運行,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煤炭行業(ye) 幾百萬(wan) 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係列決(jue) 策部署,堅持以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wei) 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作為(wei) 謀發展,抓鐵有痕推改革,精心操作穩大局,形成了廣泛共識、健全完善的政策體(ti) 係和改革發展合力,結構優(you) 化、轉型升級和新動能成長,日益成為(wei) 推動煤炭工業(ye) 健康發展的主要支撐力。
  三、新一輪技術革命方興(xing) 未艾,煤炭行業(ye) 發展機遇與(yu) 挑戰並存
  產(chan) 業(ye) 是強國之基、興(xing) 國之本。當前,以智能化、信息化、大數據、綠色化為(wei) 特征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興(xing) 起,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正在並將持續改變世界能源和產(chan) 業(ye) 格局。煤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支撐,煤炭產(chan) 業(ye) 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支柱產(chan) 業(ye) ,機遇與(yu) 挑戰並存,希望與(yu) 困難同在。既要看到煤炭工業(ye) 改革發展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轉型升級發展動力大幅提升;但也要穩不忘憂、好中知難,看到煤炭行業(ye) 發展中還麵臨(lin) 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從(cong) 發展機遇看,一是煤炭作為(wei) 我國一次能源主體(ti) 的地位和作用不會(hui) 改變。據相關(guan) 數據,煤炭占我國已探明化石能源資源儲(chu) 量的97%,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以及煤炭資源獲取的可靠性、價(jia) 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潔淨性,決(jue) 定了在今後較長時期內(nei) ,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石,“煤為(wei) 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戰略方針和以煤炭為(wei) 主體(ti) 的一次能源格局不會(hui) 改變。對此,要堅定信心。
  二是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煤炭工業(ye) 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10多年的快速發展,煤炭工業(ye) 整體(ti) 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裝備製造能力提升,煤炭生產(chan) 力總體(ti) 水平大幅提高,大基地、大型現代化礦井、智能化礦山建設穩步推進。以煤電、煤焦、煤化一體(ti) 化為(wei) 基礎,多元產(chan) 業(ye) 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煤炭工業(ye) 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
  三是產(chan) 業(ye) 政策體(ti) 係不斷健全完善,外部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在黨(dang) 和政府關(guan) 心重視和支持下,以國務院國發[2016]7號文件為(wei) 基礎,以推動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脫困發展為(wei) 主線,去產(chan) 能獎補資金、職工安置、企業(ye) 兼並重組、資產(chan) 債(zhai) 務處置,財稅金融支持、產(chan) 能置換等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為(wei) 煤炭行業(ye) 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是煤炭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上下遊產(chan) 業(ye) 互利共贏發展機製基本形成。以國務院[2012]57號文件為(wei) 標誌,我國煤炭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ti) 係、企業(ye) 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逐漸健全完善,建立了“中長期合同”製度和“基礎價(jia) +浮動價(jia) ”的市場化定價(jia) 機製,為(wei) 促進煤炭行業(ye) 平穩運行提供了機製保障。
  從(cong) 麵臨(lin) 的挑戰看,一是落實能源革命要求和應對新一輪技術革命認識有差距、工作不到位。煤炭行業(ye) 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認識有待提高,對我國煤炭發展規律認識不到位,對推動能源革命戰略思想和應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認識不深,還未完全走出擴大規模、增加產(chan) 量、提高價(jia) 格來擺脫困境的發展模式和慣性思維。
  二是煤炭工業(ye) 發展不平衡、創新發展動力不足。我國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千差萬(wan) 別,生產(chan) 力水平發展極不均衡;資源優(you) 勢地區的新興(xing) 企業(ye) 與(yu) 老礦區老企業(ye) 之間差距大,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少,一大批老礦區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不足、發展困難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尚不完善,原始性創新能力比較薄弱,管理創新沒有突破性進展。
  三是推動轉型升級仍麵臨(lin) 人才、技術和資金等製約。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是技術升級、管理升級、產(chan) 業(ye) 發展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複雜係統工程,在此進程中,一些煤炭資源科學開發利用的基礎理論仍有待突破,一些關(guan) 鍵技術問題急需攻關(guan) 解決(jue) ,與(yu) 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企業(ye) 相比,絕大多數企業(ye) 管理機製亟待創新,高端人才和複合型人才不足,非煤產(chan) 業(ye) 規模大效益低,杠杆率居高不下與(yu) 轉型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矛盾突出。
  四是全國煤炭產(chan) 能過剩與(yu) 區域供應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視。經過十多年超常快速發展,煤炭建設投資持續增加,據統計,2005~2016年全國煤炭采選業(ye) 累計投資4.09萬(wan) 億(yi) 元,形成了全國煤炭產(chan) 能過剩態勢。但由於(yu) 東(dong) 北、中南和西南等地區資源條件相對較差,中小煤礦多,安全生產(chan) 壓力大,去產(chan) 能比例大,區域性、時段性煤炭供應緊張問題凸顯。
  五是煤炭生產(chan) 企業(ye) 困難較多,去產(chan) 能煤礦職工安置、資產(chan) 債(zhai) 務處置難度大。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行業(ye) 經曆了4年多的經濟下行和困難時期,在國發[2016]7號文件指導下,2016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企穩向好發展態勢。但困難的時間長、企穩回升的時間短,企業(ye) 拖欠職工工資、社保基金、稅費,采掘工程欠賬、設備更新不到位等問題突出;負債(zhai) 率高、還貸與(yu) 倒貸壓力大;雖然行業(ye) 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數企業(ye) 依然困難,企業(ye) 經營與(yu) 礦區穩定壓力依然存在。
  四、深化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探索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模式
  “十三五”及今後較長一個(ge) 時期,是我國推動能源革命的攻堅期,也是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煤炭行業(ye) 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hui) 精神,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煤炭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措施,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動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煤炭安全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為(wei) 主攻方向,圍繞理念創新、模式轉變、動力轉換,深入研究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探索思路、方法和途徑,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煤炭行業(ye) 發展模式由生產(chan) 型向生產(chan) 服務型轉變,實現煤炭由傳(chuan) 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發展。
  一是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發展方向,深入開展煤炭革命戰略研究。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新技術、新商業(ye) 模式將不斷湧現,生產(chan) 、消費、運輸與(yu) 交付體(ti) 係將被重塑。為(wei) 應對新一輪技術革命挑戰,謝和平院士組織開展的《煤炭革命的戰略與(yu) 方向》研究,描繪了煤炭工業(ye) 從(cong) 2.0到5.0發展戰略路線圖,提出了煤炭技術發展路線圖和戰略思考。今後一個(ge) 時期,煤炭行業(ye) 要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發展機遇,深入開展煤炭開采智能化、利用清潔化、管理信息化和人才戰略研究,以大數據化、信息化為(wei) 支撐,以前瞻性思維、更寬廣的視野,提出全麵係統的戰略體(ti) 係,引領煤炭工業(ye) 科學發展方向,提升創新發展新動力。
  二是健全完善政策體(ti) 係,堅定不移推動煤炭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深入研究煤炭去產(chan) 能關(guan) 閉煤礦職工安置、資產(chan) 和債(zhai) 務處置政策,研究擴大獎補資金使用範圍,爭(zheng) 取地方政府支持,增加職工轉崗就業(ye) 比重;要研究去產(chan) 能煤礦資產(chan) 轉讓、核銷等具體(ti) 實施辦法,研究企業(ye) 債(zhai) 務分割、債(zhai) 務重組、債(zhai) 轉股等金融支持政策,切實降低企業(ye) 杠杆率,防範企業(ye) 經營風險,提高發展質量。要創新體(ti) 製機製,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入推動煤炭企業(ye) 兼並重組,以煤電、煤焦、煤化一體(ti) 化,煤炭、鐵路、港口等產(chan) 運物流一體(ti) 化,煤炭、倉(cang) 儲(chu) 、金融服務聯合等多重發展模式,組建大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煤基能源企業(ye) 集團,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邁向更高端,促進煤炭行業(ye) 發展由生產(chan) 型向生產(chan) 服務型轉變。
  三是開展重大基礎理論與(yu) 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深入推動煤炭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充分發揮大型企業(ye) 、科研機構、大專(zhuan) 院校的創新主體(ti) 作用,健全完善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創新平台,圍繞煤炭工業(ye) 科技發展“十三五”指導意見提出的“31898”重點任務,以煤炭安全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為(wei) 主攻方向,突破重大基礎理論和關(guan) 鍵共性技術。加強煤炭資源綜合開發、煤礦重大災害防治與(yu) 環境保護、煤炭高效轉化與(yu) 清潔利用等基礎理論研究;加快煤礦巷道高效快速掘進與(yu) 支護技術及裝備、千萬(wan) 噸級煤炭綜采成套裝備研發,以智能化、信息化為(wei) 核心,提高煤機裝備數字化控製、自動化生產(chan) 和遠程操作能力,提升我國煤炭智能化開采水平;重點開展煤炭精細化重介質分選、高效幹法選煤、高效超低汙染燃煤鍋爐、褐煤提質與(yu) 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技術攻關(guan) ,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重點開展采空區水害致災因素快速探測、掘進工作麵遠距離超前探測技術與(yu) 裝備研製,實現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推動煤炭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
  四是把握現代煤化工發展方向,深入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與(yu) 燃料並重轉變。2009年8月24日,習(xi) 近平同誌在視察神華煤炭直接液化項目時指出,“煤製油作為(wei) 國家的能源戰略,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是一個(ge) 重要的戰略安排”。要站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高度,深入推進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建設,組織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加強原料煤與(yu) 氣化爐的適應性研究,推動係統工藝優(you) 化集成。在百萬(wan) 噸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製烯烴、煤製乙二醇、煤製天然氣示範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推進煤氣化裝備國產(chan) 化,有序建設一批大型煤化工項目,探索產(chan) 業(ye) 化發展方向和模式,構建以煤焦化、煤氣化、煤深加工轉化為(wei) 基礎的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有效替代油氣資源,拓展煤炭作為(wei) 工業(ye) 原料的消費空間和途徑,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供應保障能力。
  五是堅持協調發展,深入推動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深入研究創新煤炭與(yu) 新經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融合發展機製,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煤炭主業(ye) 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協調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要深入研究推動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創新,健全完善企業(ye) 法人治理結構,促進煤炭企業(ye) 管理升級;深入研究推動煤炭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協同發展,構建煤炭產(chan) 銷一體(ti) 化發展機製,探索煤炭市場供需新模式、新業(ye) 態。運用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全國煤炭交易數據平台建設,發展煤炭現貨市場,完善期貨市場,構建與(yu) 國際市場接軌的現代煤炭市場體(ti) 係,提高我國煤炭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力。
  六是創新人才發展理念,為(wei) 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提供智力保障。要持續推進“科教興(xing) 煤、人才強煤”戰略,在現有的高等教育、學曆教育、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崗位培訓和技師、技能大師、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製,培養(yang) 一批視野寬、懂經營、善管理的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yang) 一批現代煤化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行業(ye) 緊缺的工程技術類人才,重點培養(yang) 一批理念先進、技術功底深厚、能現場操作的“專(zhuan) 業(ye) 化+技能型”複合型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和行業(ye) 發展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形成行業(ye) 人才高地,為(wei) 行業(ye) 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人力資源保障。
  七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係統總結山東(dong) 兗(yan) 礦集團、江西中鼎國際、神華集團、開灤集團、中煤能源等大型煤炭企業(ye) 國際化發展取得的經驗,統籌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兩(liang) 個(ge) 市場,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重點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煤炭資源、法律法規、煤炭產(chan) 業(ye) 政策、國際貿易政策和文化風俗研究,為(wei) 企業(ye) 開展資源開發、產(chan) 能合作等提供服務。加強與(yu) 世界采礦大會(hui) 、國際能源署、世界煤炭協會(hui) 等國際能源組織的對話與(yu) 交流,構建煤炭國際貿易及技術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貿易交易機製和聯係機製;主動參與(yu) 全球煤炭資源優(you) 化配置,培育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產(chan) 品,更好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形成國際合作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
  同誌們(men) :
  推進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能源革命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是主動應對新一輪技術革命挑戰的具體(ti) 行動,是煤炭工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全行業(ye) 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論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不斷開拓進取,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培育新動能,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努力開創煤炭工業(ye) 改革發展新局麵,以優(you) 異的成績迎接黨(dang) 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中國煤炭資源網)